[ 美國好萊塢對于一部商業電影能否獲得成功票房,早就有一套評估體系:其中包含著劇本、導演、演員、制作成本、發行費用、發片檔期等等 ]
成名于《春光燦爛豬八戒》的演員徐崢,如今又有了一個來自網友的新名字:囧神。
囧神背后,是周遭對這位新晉成功導演的祝賀之音:一部投資3000萬的小成本喜劇,原本預期票房超過2億就是“大勝利” ,結果,它顛覆了所有人的想象——23日晚間,北京光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光線傳媒”,300251.SZ)發布公告,截至1月22日,《人再囧途之泰囧》票房已經達到12.4億元。
據統計,《泰囧》超過《阿凡達》,創造了4000萬的國產片最大觀影人次。
此前,受到泰囧票房不斷走高的利好影響,光線傳媒股票一度大漲。這無論是對導演徐錚、制片人陳祉希,還是投資人王長田來說,此刻的心情都像是坐過山車沖出了最高點:興奮過后,誠惶誠恐。
《泰囧》數學題
三個又倒霉又“二”的年輕人,在泰國的旅途中上演了一幕幕窘態百出的人間鬧劇。電影《泰囧》故事的橋段似乎并不離奇。
盡管有影評認為,《泰囧》的故事,只是延續了港臺早期搞笑片的風格。笑點過于“三俗”,而且占盡了全年國產電影無亮點的“大便宜”,不過是個偶然。
但實際上,對于一部商業片來說,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當電影界的人說是偶然的時候,其實就是謙虛。”長江商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李洋這樣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泰囧》的成功,并不能說有多少藝術上的成功,但它絕對是商業上的成功。”
美國好萊塢對于一部商業電影能否獲得成功票房,早就有一套評估體系:其中包含著劇本、導演、演員、制作成本、發行費用、發片檔期等等。
前一部電影《泰囧1》(人在囧途)的投資只有800萬,票房3000萬左右,在電影市場表現平平。對于這樣一部影片再拍續集,很多投資方并不看好。這也導致了《泰囧》兩度尋找投資人夭折。
陳祉希則另有一套屬于自己的估算方法。“我是從市場營銷的角度來看待電影這個商品。”在長江商學院的一次座談會上,陳祉希透露了《泰囧》背后的“數學題”。
“你去網上看一下,《人在囧途》這個影片在網上的點擊率多么高,你就知道全中國有多少曾看過《泰囧1》(人在囧途),那么如果這些人都是我《泰囧1》(人在囧途)品牌粉絲的話,你想想會有多少人來看這個片子。”
陳祉希深諳電影行業的品牌效應,馮小剛是一種以導演個人品牌積累的效應;成龍是一種明星品牌積累的效應;電影《007》則是以電影系列積累的品牌效應。這也是好萊塢熱衷拍續集的原因之一。雖然《泰囧1》(人在囧途)在電影院的表現平平,但在網絡上,這部小成本影片的點擊率超過1個億。以0.2的轉化率算,就能產生2000萬觀影人次。
明星班底自然不可或缺,雖然《泰囧》談不上大腕云集,但按陳祉希的話說,“王寶強此前已經拿了一個影帝,黃渤也拿了一個影帝,徐崢雖然沒有拿影帝,但我看好。”
這也是打動投資人王長田的原因之一。“把徐崢、王寶強、黃渤三個人的頭像的海報貼在那里,我認為它值兩個億。”在抱著融資的目的見王長田后,陳祉希的判斷得到了王長田的認可。
當然,成功的保障還遠遠不止這些,編劇束煥,對商業化路線很熟悉,此前的《愛情呼叫轉移》、《我愛我家》都顯示出其喜劇功力。
再加上相對充裕的成本投入,盈利似乎已成定局。
票房博弈題
有了好編劇、好導演、好演員,劇本就成了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
以往的電影多數是先有劇本,導演再看劇情。而《泰囧》則嘗試做一部定制電影。先把景色探完才開始布置。“故事不能和《泰囧1》(人在囧途)脫離太遠,因為還有品牌的延續性。” 陳祉希給了導演和編劇這樣的要求。
這部戲某些成分上,和春晚上的小品有相似之處。劇組成員集體一幕戲一幕戲往下討論,有好玩的笑點就加進去。
在劇情沖突上,借鑒了好萊塢電影《一院清單》:就是王寶強和徐崢兩人去泰國的目的截然不同,分別有自己必須做的事情,一路糾纏下來,電影就顯得格外有緊湊感——要的就是“全劇無尿點”的緊張和喜劇效果。
當然不能不提的是《泰囧》的“好運氣”。2012年整年,在好萊塢商業大片的沖擊下,中國國產影片明顯無力。2012年中國電影總票房上漲30%,達170億元人民幣。中國也因此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隨著民眾對電影的熱情高漲,2012年中國平均每天新增10塊銀幕,但國產影片的票房未能跟上中國電影市場發展的步伐。
2012年上半年,國產電影中只有一部《畫皮》票房超過2億。因此,大部分電影公司、院線和觀眾都憋足了勁期待下半年的國產大片。
多年以來,馮式喜劇幾乎壟斷年末賀歲檔。但由于這一代導演總憋著勁想跟觀眾“講道理”,因此,馮氏喜劇近年來越發沉重。而2012年的《1942》沉重的歷史題材更是讓一些觀眾望而卻步。
除了《1942》以外,2012年下半年的大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代宗師》、《十二生肖》選題都格外嚴肅。這也給打出喜劇牌的《泰囧》一個很好的生長空間。
事實上,《泰囧》也有意避開了大片的檔期,“一開始我們說12月21日上,這就意味著接近《十二生肖》很近,之前要躲《1942》。如果我們不改上映時間的話,我們會失掉很多票房。” 陳祉希告訴本報。
《泰囧》就是這樣一部東躲西藏的小制作影片,在宣傳期間,拋棄了相對傳統的宣傳渠道選擇了口碑傳播。用“創新”的方式帶動了票房增長。成功的票房背后,也包含了中國觀影人群對中國原創的支持。
對于《泰囧》的成功,是偶然與必然的一個組合。陳祉希認為,這個成功經驗不可復制。“因為這個情緒已經被激發過了,下一部成功電影,是需要情緒再累積的。”
王長田則樂觀表示,中國很快會出現下一部票房超過《泰囧》的影片,“一兩年”,“也許,很快”。
推薦閱讀
(速途網專欄 作家:何璽)日前,李彥宏在2012百度內部年會上發表主題演講,Robin首先向百度員工致謝,接下來回顧了百度在2012年遇到的困難和取得的突破,并表示“2013 年,我們必將迎來更多的精彩,更大的收獲,相信技>>>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泰囧》逆襲兩道題說清商業邏輯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125/257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