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集團(2317.TW,大陸稱為“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的帝國,正在經歷“賄賂門”的煎熬。
接二連三的跳樓事件讓鴻海集團成為公眾焦點之時,新的麻煩又“光顧”鴻海。 近日,鴻海集團驚爆高層涉嫌向供應商索賄的消息被媒體披露。對于媒體報道的情況,鴻海集團一方面稱大部分情況不屬實,一方面又承諾將在一個月內予以披露。
但據《中國經營報》記者從權威人士處獨家獲悉,由于大陸警方于辦案期間意外查獲鴻海集團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組裝技術)技術委員會總干事兼經理鄧志賢的犯罪事實,也由此引發了鴻海集團體系內反腐浪潮。
這場“賄賂門”緣何引發?被堪稱天衣無縫的鴻海采購管理體制為何出現漏洞?本報記者經過近一個月的持續調查,力圖剝開層層迷霧。
嫌犯“抖”出“賄賂門”
2012年,鄧志賢所在的SMT涉及采購額高達百億元人民幣,執掌SMT多年的鄧志賢也因此成為各路供應商“上供”的重要環節。
“鄧志賢的落馬很偶然。”2013年1月24日,記者從一位權威知情人士處獨家獲悉:“他是被其他案件的一位涉案人舉報而被大陸警方控制。”
50多歲的鄧志賢在鴻海集團擔任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組裝技術)技術委員會總干事兼經理。據記者了解,除鄧志賢被抓,還有數名技委會的干部被協助調查,而作為SMT前資深副總兼SMT技術委員會副主委的廖萬成因與此案密切相關而不知去向。
據悉,鴻海集團旗下設有30多個技術委員會,這些委員會負責某個專業領域采購及項目審核工作。除了SMT技委會,還有如IE(生產工程)技委會、自動化技委會、機構產品技委會等。這些技委會的人員,在采購方面有一定的決定權。
熟悉鴻海集團技委會運作的人士透露,技委會在采購中充當的角色,就類似于國內眾多招投標中心的“專家委員會”。在涉及到專業領域的生產工藝與生產技術問題上,必須由技委會來審查產品生產工藝的合理性。
正是這樣的制度設計,無形中讓鄧志賢等技委會的關鍵人士擁有了核心的采購權力。據悉,2012年,鄧志賢所在的SMT涉及的采購額高達百億元人民幣,執掌SMT多年的鄧志賢也因此成為各路供應商“上供”的重要環節。
然而,夜路走多了容易撞鬼。權威人士獨家對記者透露,由于其他案件的涉案人為了立功,吐露了鄧志賢等人的索賄細節。2012年9月,深圳檢察機關對鄧志賢實施了批捕。據悉,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在獲悉案情之后,明確表態希望大陸警方能夠深挖,徹底將鴻海集團采購環節中的“蛀蟲”予以鏟除。
與此同時,深圳政府高層也對此案極為重視。一樁普通的賄賂案件,因為鴻海在深圳經濟的重要地位而顯得格外敏感。據悉,各方正在全力調查鄧志賢背后其他更高級別人員的涉案情況。由于案件還處于偵破階段,記者的采訪也被深圳相關部門婉拒。
此前臺灣媒體報道,鴻海集團行政總經理兼商務長李金明于2012年9月接到檢舉函,函內指控SMT高層長期向供貨商索賄。于是郭臺銘要求向大陸公安部門報案,并要求李金明組成項目小組做內部調查。臺灣當地刑事局接獲鴻海報案,并已向大陸公安調閱資料協助調查,而且被協助調查的鴻海高管超過10人。
對于此前臺灣等媒體披露的諸多鴻海高層涉案情況,鴻海集團發表了聲明,認為大部分與事實不符。但鴻海也表示,董事長郭臺銘已指示,將嚴查舞弊人員及原因,嚴令不容許相關事件再度發生。
“完美”采購制度存漏洞
“除了與事業群老總‘合謀’之外,像SMT這樣的技委會在設備采購方面還擁有主導權。”
從表面上看,鴻海的采購制度堪稱規范。
一位從事過采購的鴻海前員工告訴記者,其采購制度主要分為BOM(物料清單)采購和非BOM采購。其中BOM部分是用于生產產品所需的配件和原料,通常較大部分為消耗品;非BOM采購則是指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的生產資料,包括設備、輔料等等。
鴻海采購制度的規范性體現在,供應商均需經過嚴格的篩選。在所有產品(BOM與非BOM)采購之前,供應商必須具備完整的法人資質,產品安全性需達到各種認證要求。在篩選過程中,會先安排生管(生產管理)、品管(品質管理)、工管(工程管理)、經管(經費管理)這四部門的主管去察看工廠。但若采購涉及非BOM的設備或者BOM具有特定生產工藝的產品,技委會將進行終審。經審查合格后,才能發給供應商一個編碼,即表示其已獲得采購資格。
在篩選好供應商之后,還須對產品進行試樣。試樣合格后,就開始進行報價。鴻海擅長比價,所以采購方會經常要求COST DOWN(降價),這會給供應商帶來較大的利潤壓力。
供應商與鴻海簽訂供貨合同后,就能得到供應商編碼,但這并不意味著可安穩地做鴻海供應商。每季度一次的評估將直接影響其供貨商的資質。每次評估,仍然是由生管、品管、工管、經管這四大管線上的人共同負責。
四大管線是鴻海創造性建立的獨有管理方式,這四個管理部門各自獨立,但又密切協同,對企業的日常生產運營進行監控管理。這種管理體系看似非常“完美”,供應商要同時搞定四個負責人似乎會很難。但其實不然。通常四大管線的負責人都隸屬于事業群(鴻海集團下面設有諸多事業群,分管不同板塊)下面的垂直部門。“如果事業群的老總打招呼,情況就會不同。”
“除了與事業群老總‘合謀’之外,像SMT這樣的技委會在設備采購方面還擁有主導權。雖然四大管線的人都必須把關,但技委會是最后簽字的。而且,假如四大管線中的其中任何一個部門不簽字,技委會還能給他們施加壓力,促使采購得以通過。”一位在鴻海做過多年生產管理的員工告訴記者。
與鴻海有十余年合作關系的某深圳企業高層人士賈蘇(化名)對記者坦言,鴻海、英業達這些臺灣企業跟早期進入大陸的臺灣家族企業不同,“在早期進入大陸的臺灣家族企業中,從財務到老總都是一家人,他們極少為了獲得采購訂單去選擇賄賂的方式,但是現在鴻海這些企業里面掌握了極大權力的臺干(臺灣干部)卻可以成為供應商們獲得訂單的捷徑。在鴻海,只要敢向臺干砸錢,很多事情都好辦。”
在權力過于集中而干部又缺乏自律的情況下,鴻海嚴格的采購制度遭遇極大的挑戰。
反腐沖擊波
鴻海的供應商體系正在經歷沖擊之外,其內部也正在經歷調整。
推薦閱讀
比特網(ChinaByte)2月1日消息,繼去年10月舉辦的“2012比特CMO俱樂部VIP會議”之后,比特網CMO俱樂部成員又迎來一場開年盛會。2013年1月31日,由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營銷工作委員會主辦,比特CMO俱樂部、比特網及IT專>>>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富士康集權之亂:“賄賂門”窩案起底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204/259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