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也都是媒體圈的朋友,大家會互送一些禮物,那跟廣告部弄過來的包場性質不一樣。
虎嗅:為什么電視媒體要去宣傳分流自己受眾的互聯網?
一蓓君:互聯網分流了很多我們的收視人群,很多電視節目都不可能像以前那樣50多60個點的收視率了,那個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我們就在想,是誰分流了我們的收視率,給觀眾這么多選擇和自由度?罪魁禍首就是互聯網。我們就想,好吧,你既然分流了我的收視率,我自然對你對新媒體會有特別大的興趣。所以,我們在天天向上里就一層一層、一家一家來探秘。
《天天向上》剛開播時,我們就做過一撥互聯網公司,當時做的是IT互聯網的大平臺。請來過微軟、英特爾、谷歌,也請過百度的李彥宏。后來,中間搜狐的張朝陽也來上過兩次節目。
去年年底我們突然覺得說,現在移動互聯網非常紅火,應該又可以做一撥互聯網選題。
虎嗅:這一撥做互聯網公司的系列節目,選擇話題的標準是什么?
一蓓君:我們每一期做互聯網企業,切入點都不一樣。這是天天向上跟其他節目不一樣的地方,選題很筋道,做法也跟其他節目不同。我們做這些東西也不是為了讓這些公司來刷我們節目,其實是很想告訴大家現在的世界是這樣的,有這樣一群特別有影響力的人他們是這個樣子的。
今年再來做,我們是從移動互聯網入手的。今年做的第一期是時下最火的一組APP。做完這一組之后,正好關注到360跟百度的競爭,我們一度想促成兩家公司同臺,但沒成功。那我們就說好吧,如果不愿意同臺的話,陸續來,我們也很歡迎。后來就先錄了百度,后來又錄了360。
做APP那期,選的APP都是我們身邊的人用得最多的,覺得對老百姓特別實用,于是就請來了。
做百度、360,是因為我們特別想做一個“宅男改變世界”的系列,想告訴觀眾現在有這么一群人特別貌不驚人,整天呆在家里守著電腦,但是在做著改變世界的事。
剛剛錄完的愛奇藝的龔宇和他的團隊,貼進去的概念是春節要到了,有什么事情可以讓老百姓們在全家團聚時做呢?我們覺得最合適的事情是讓全家人一起看劇。好多年以前還沒互聯網的時候,全家人會在聚在一起看電視,那是家庭氛圍特別好的時候。
我們約360是約了很長時間,這次正好約到了。周鴻祎是一個天生的好嘉賓。其它一些話題,我們沒有那么長時間來篩選嘉賓,基本都是錄節目前一個星期聯系,誰有檔期我們就找誰,所以很多東西都是機緣巧合。
虎嗅:來上過節目的互聯網公司們,在節目里表現出的各自是什么性格?
一蓓君:我感覺,整個互聯網界的競爭非常激烈,像原始森林一樣弱肉強食。搜狐是其中最紳士、最與世無爭的;也有周鴻祎這樣的顛覆者,內心特別強大,特別敢于把自己真實一面暴露出來;也有非常低調、非常收斂的,李彥宏就是。
我自己非常喜歡的是很多年以前,李開復帶著谷歌團隊來過一次,他們從團隊到公司創立的理念都非常高貴。
虎嗅:互聯網公司們都希望借這個節目來推產品、自我營銷,你們會怎樣控制嗎?
一蓓君:我們會控制他們在節目中推產品,但控制的原則是,表現出來好不好玩。他們覺得有很多產品值得說,但表現出來太枯燥了,我們就會剪掉。我們在事先選話題的時候,有時他們特別想推某樣東西,但是我們會覺得這沒法做、不好看,就會要求他們放棄。
雖然我們會選擇要推的東西,但我們非常不介意他們在節目里推這些東西。因為其他綜藝節目請明星,不也一樣要推新專輯、新片,我覺得這都是一樣的。所以人家可以推新片、新劇、新專輯,為什么公司不能推自己的勞動成果呢?
有些產品本身有意思,但錄的時候發揮得不好,就會給剪掉。我們絕對不會說有個東西錄得特別不好,但你特別想推我就給你播。所以APP那期,我們完全沒有商業操作,實際上上節目的APP不止5個,有一批是被我們生剪掉了的。
推薦閱讀
相信很多人都發現了,小米在除夕夜以春晚為契機大做廣告,小米CEO雷軍甚至還現身春晚現>>>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210/259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