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網專欄 作者:悟網不歡)3月27日,錘子ROM(的史前預覽版?)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發布。事隔三日,余韻不絕。目前在百度搜索“錘子發布會”結果有1,370,000項之多,在谷歌也高達1,270,000項。在鋪天蓋地的評論中,吐槽者有之,辱罵者有之,當然勉勵者也有之。那么,當事者老羅現在是什么心情呢?由于和老羅不熟,無法直接詢問以正視聽,謹摘錄老羅今天(3月30日)的微博一條:“竟然有這么多人拿著一張圖片假裝刷了我們的rom......說是史上最讓人期待的rom也不足為過吧?”感謝老羅,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頂著巨大的動力繼續娛樂普羅大眾!
為此,本文決定追隨羅老師的娛樂路線,詳細掰扯掰扯錘子ROM發布會的娛樂精神——至于錘子ROM的質量,已經討論爛了,本文不做重點分析。本文所涉及的娛樂元素抽取自"錘子來了!——羅永浩:怎樣設計一個牛×的手機操作系統?"和“[已完結]正直播錘子手機系統發布會”,特此致謝。
1. 發布會的前言部分
據說發布會那天,老羅遲到了,露面后他的第一句話是:“大家準備好了嗎?(好了!)這是一個科技界的聚會,不是曲藝活動。”營銷專家老羅的第一句話就巧妙的應用了心理控制的技巧:逆反心理。教育過小孩的人都明白:如果不讓一個孩子玩水,最有效的方式不是聲色俱厲的說:“禁止玩水!”而是和顏悅色的說:“小乖乖,來吃糖。”——前者只會強化孩子對于“玩水”的印象,讓他更喜歡玩水。至于老羅,他其實非常明白:來看發布會的人樂觀估計至少有60%是來等錘子ROM出丑,悲觀估計則至少有150%是來聽段子的(這里面多出來的50%是既打算看出丑、又打算聽段子的)。因此他說:“這是一個科技界的聚會,不是曲藝活動。”反而會更加激起人們對“曲藝活動”的期待,這就給整場發布會定下了一個輕松、友好的基調:你們最好以曲藝活動的心態看待這場發布會,期望不要太高,開心就好。
接著,老羅說:“今天的第一個主題是關于‘跳票’的問題。……實際上我們還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我們不再介意‘跳票’一次或是兩次。”這是發布會的第二個基調:重點不在于跳票,而在于“實際上我們還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其潛臺詞是說:如果這次發布會沒有讓你滿意,那不是因為ROM不好,而是我們還沒有準備好,因此你們要降低心理期待,不要對半成品過于苛求。
在跳票言論的中間,老羅還插了一句話:“我們出來做點事情,你也知道大家都會說一些難聽的話,別人成功的時候他在那嫉妒,別人失敗的時候他在那高興。”同樣這句話的重點不在于嫉妒和高興,而在于“做點事情”。其潛臺詞是:無論我們的ROM好還是不好,我們都是在做事情。老羅沒有說:“如果我的ROM失敗了,你們不要冷嘲熱諷。”——根據前面的“逆反心理”,如果這么說只會暗示觀眾:我的ROM失敗了,你們一定要冷嘲熱諷——而是說:“我們出來做點事情。”這一方面避免對觀眾傳達“ROM失敗”的心理暗示,另一方面則為有可能到來的ROM失敗予以道德層面的挾制:失敗了你們也不許說壞話,因為我們是在“做事情”!
對于引導觀眾降低期許這個基調,后來老羅還做了多次強化。例如:“由于對自己開發系統特別沒信心,所以準備了10來臺手機,現場講解的時候,如果死機一臺就換另一臺……”再如:“我和我的合伙人由于無知,開始受了小米公司的誤導,……然后我們以為7個人就可以了。”“這個語音功能我們做的很倉促,是最近一段時間我坐在馬桶上想到的。”等等等等。
因此,老羅在前言部分通過多種語言技巧傳達了他對于發布會的基調設計:娛樂、寬容。基于這一基調設計,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到:錘子ROM發布會是在產品沒有定型的情況下倉促上馬的,老羅本身對于ROM的信心并不是很充足。如果反過來,老羅對于自己的產品擁有足夠的信心,他會怎么說?“大家準備好了嗎?(好了!)這是一個科技界的聚會,是2013年,是未來5年手機界最重要的聚會!我手里拿著的,就是最牛X的錘子操作系統!我只準備了一臺手機。有人問我:你不怕死機嗎?死機是蘋果和微軟才會干的事情。……”言由心生,通過前言,老羅已經向大家展示了一個真實的自己和真實的錘子ROM。
2. 界面篇
界面篇的核心只有一個:圖標。本篇的特點是里面出現了很多數字,例如2098天、16個圖標、12個、1000左右的圖標、200-300個。為什么要出現數字,尤其是精確的數字?“iPhone從2007年發布至今一共5年半”與“iphone從2007年發布至今一共2098天”有什么區別?小清新們知道這個區別,老羅當然也知道:精確數字強調的不僅僅是對于事實的精確認識,更暗含著精確認識之上的強烈情感。通過2098這個數字,老羅暗示的是他每天都在iPhone圓角矩形圖標的煎熬中度過,他(和iPhone用戶)已經忍耐了2098天,因此圓角矩形圖標的命必須得革。而更進一步的暗示則是:革命圓角矩形圖標是關乎用戶體驗、關乎UI的大事,錘子ROM絕不是更換圖標那么簡單,它正在進行UI的創新,正在解脫千萬圓角矩形圖標的用戶。后面的數字無一不是在強化這一暗示,同時也從側面道出了老羅的擔心:用戶很有可能認為錘子ROM的界面設計就是換了套圖標。
這個強化過程或許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觀眾不傻(從發布會后的評論可以看出,老羅的擔心變成了現實)。心知肚明的老羅立即拋出一個保險措施——對話題進行轉移:“很少有企業懂得設計,尊重設計。……我們想要的結果就是許多公司找到良好的設計師,有更多設計師賣出自己的產品。”這一招威力不容小覷,因為它首先傳達了老羅對于“設計”的“人文關懷”,其次它引發了觀眾的聯想:OMG,圖標也可以做成生態!會后果然有評論者開始認真討論錘子ROM基于“圖標”的生態圈問題,至于老羅關于非圓角矩形圖標的理論是否正確,對于這部分人來說,已經無關緊要了。好吧,羅老師,你的保險措施湊效了!
3. 交互篇和功能篇
這兩篇合在一起,是因為這二者體現的都是細節,沒有產品層面的統一介紹,沒有系統性的交互原則。有的只是細節,甚至是讓觀眾困惑的、不厭其煩的、喋喋不休的細節。為什么會這樣?
設想一個理工科學生進行論文答辯,如果他的論文極其成功,同時他對自己的論文又極其自信。那么答辯時,他一定會:1)大力介紹論文與眾不同的研究思路;2)重點介紹本人最得意的一兩個算法并給予細節上的說明,其它算法一帶而過;3)給出漂亮的實驗結果以及對結果令人信服的解釋;他一定不會:1)全面講解自己所使用的每一個算法;2)詳細介紹每個算法的每個具體細節。原因很簡單:只有在論文的創新性不強、實質內容少的情況下,答辯者才會長篇大論的講解細節來消耗時間,把評審者的注意力轉移到無關緊要的瑣碎工作。也就是說答辯者試圖通過飽和轟炸來加重評審者的認知負擔,使其沒有足夠精力對論文的整體情況進行充分評估。一般來說,這一方法有效卻危險。因為喋喋不休的細節講述很容易使聽者疲倦,進而不再跟隨講者的思路,精力反而得到解放,可以更從容的對講者的整體工作進行評估。
推薦閱讀
速途網訊 4月1日消息,資深電商研究員魯振旺微博獨家爆料稱,劉強東出任阿里投資的智能物流網總裁,未來不排除并購順豐,京東的物流經驗很管用!馬云轉投雅虎全球CEO,接替瑪麗莎·梅耶爾,擔當重塑雅虎的重任。而網友>>>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401/264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