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做產品開發的人從北京到了成都也說,人不會像北京那樣浮躁,不是天天想著如何做推廣會更重視研發。成都也不像北京周周都有創業者沙龍之類的活動,少了很多言不由衷的蠱惑,人會更沉靜。
你必須面對的
從一線城市轉戰二線城市,劣勢和優勢相伴相生。
金山網絡CEO傅盛認為從一線城市轉戰到二線城市創業很不明智。核心觀點之一是不在核心城市,視野容易喪失。
李雁川不同意這一點。很多人缺失的不是視野,而是資源。有了一定視野,甚至是國際視野后,回到小城市,因為有獲取信息的管道,不缺信息,是否能獲得信息,靠的是個人的思考,這方面憑借的不是外力,而是內力。
傅盛反對逃離北上廣的第二理由是做公司不是靠省出來的,要省錢可以去農村。有很多在二三線城市冒頭的企業,但后來都發展不大。“資金越發不是稀缺資源,人才越是稀缺資源。資本競爭激勵,愿意給你錢。但沒有人才,錢都花不出去。”
二線城市確實存在人才缺乏的問題,各個城市的狀況不太一樣,不會像北上廣那樣人才濟濟。另一方面,互聯網產業如果不能在一個城市成氣候,IT人才的流動性差,人們也不愿意到該城市落戶。
比如廈門偏安東南,廈門的大學偏文科,產品開發人才比較少,很難找到像樣的人才。如果在北京這種城市,不在這家公司還可以去另一家公司,而廈門的人才如果離開某家互聯網公司,選擇的余地就很小。
另一個擔憂來自于在效率的把握上。甚至在二線城市創業的人也會擔心,是否慢節奏的城市無法與創業者應有的產品開發節奏相稱。
同步推創始人熊俊認為,北京人才眾多,做出同樣一款產品的時間可能要大大低于廈門公司。
不過,周品和李雁川認為在成都這個現象不是很明顯。與外界的印象不同的是,成都員工并不懶散,要求加班從沒任何怨言。即使加班也不會主動要加班費,或者報銷晚餐費用。大家都住在軟件園周圍,也不會像北京一樣報銷打車費用。在效率方面與北京的差別不大。
融資和渠道會是問題。這兩者相比,渠道的瓶頸更大。
成都的手機游戲聚集效應越來越明顯,吸引了大型互聯網公司,尤其是游戲公司的注意。比如百度、網易等公司也開始派人到成都定期“掃街”,甚至設立辦公室,成都的融資條件逐漸在變好,以后不會成為問題。
渠道問題還沒有好的解決辦法。現在很多應用市場都集中在“北上廣”,單靠電話、網絡等線上方式很難實現渠道推廣,線下接觸更奏效。
“在北京,如果想約下渠道的人見面,很可能稍微一約一周的日程就排滿了,但在成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李雁川說。
去還是留?
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優劣并存,如何取舍?
需要承認的是,縱有天氣惡劣、交通擁堵等諸多不堪,北京依然是一個創業資源最多的城市,VC、風投聚集,創業咖啡館林立,渠道、媒體資源豐足。
“視野和競爭力,本質上還是依靠大土壤。最開始一定要在北京。就算你在二線城市能把零散的石頭用起來,但概率還是沒那么大。”傅盛說。
周品選擇在融完一輪資后撤退也有自己的理由。在他看來,創業早期,搭建骨干團隊和融資,北京最合適。過了創業期,骨干和融資都有了,下一輪融資要等到盈利之后,棋到中盤,可以考慮撤退。
李雁川說要從創業公司的類型來區分。創意和技術站在資源之前的公司適合在二線城市創業,一線城市比較適合資源型的創業,比如社交平臺類似的需要資源型的企業需要在一線城市。在熊俊看來,那些需要深耕細作的項目,比較適合放在廈門,如果只是拼速度、拼快速的融資,就不是很適合來廈門。
力美互動創始人舒義認為,如果是要做開發性的東西,不建議創業者來北京,二線城市公司的存活率更高。如果要做創新性和需要商務環境的項目,放在北京很合適。國外一些很新的概念,一定是北京先接觸到。
趣玩網并沒有完全撤離北京,周品把市場、商務部門留在北京繼續做市場拓展。李雁川也有類似的打算:“將來還會回到北京。運營和開發會放到成都,但市場和媒體會放到北京。今年下半年我們將會考慮這樣做。”
【想看更多互聯網新聞和深度報道請關注樂購網官方微信。(微信號:樂購網)】
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5月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金錢在那些富可敵國的超級富豪眼中早已經成為了數字和符號。對于完全可以滿足物質需求的他們而言,禮物也不過是人情往來的工具,很少能有讓他們喜歡或者驚訝的禮物。但本文所列>>>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創業公司遷徙記:走,到二線城市去!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503/267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