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數碼相機誕生初期,相機制造商為滿足客戶需求,在相機內加入很多功能,例如上網、軟盤存儲、MP3、投影儀等等,而在機身造型設計方面更是不遺余力,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以至于某些相機放到現在仍讓人覺得前衛,這里就列舉了10款造型古怪的便攜數碼相機。
1. 理光RDC-i700(2001年)
理光RDC-i700(2001年)
理光RDC-i700(2001年)
理光RDC-i700(2001年)
理光在光學電子領域一直雄心勃勃,這款型號為RDC-i700的產品,搭載340萬像素傳感器。不過與其說是相機,倒不如說是一款擁有拍照功能的有線移動辦公設備,只要接上調制解調器,它就能通過互聯網發送E-Mail或傳真。
2. 富士FinePix 40i(2000年)
富士FinePix 40i(2000年)
在iPod熱潮興起的頭幾年,有好幾家相機廠商曾嘗試讓相機成為人們手中全能的娛樂設備,拍照、聽歌功能一應俱全。不過沒有哪款相機能夠像富士 FinePix 40i這樣做得如此極致。該相機外觀與MD機類似,配備一個有線遙控器,擁有64MB機身內存,續航時間約3小時,只能播放SQV格式的音樂。
3. 索尼MVC-CD1000(2000年)
索尼MVC-CD1000(2000年)
索尼MVC-CD1000(2000年)
Mavica是索尼早期的一條數碼相機產品線,主要使用3.5" 1.44MB軟磁盤作為儲存媒介,照片分辨率只有640×480,到后期隨著照片分辨率變高,Mavica逐漸開始采用CD作為存儲介質,并增加了諸如20倍光學變焦鏡頭等設計。
4. 尼康S100pj(2009年)
尼康S100pj(2009年)
“PJ”代表“Projector”,即投影儀。S100pj搭載1400萬象傳感器,尼康在其中塞入了一組低功耗投影儀模塊,不過由于耗電量較大、實用度不高,市場反應平平。
5. 柯達EasyShare V570(2006年)
柯達EasyShare V570(2006年)
為了在有限的機身空間內實現長變焦和定焦功能,柯達V570采用了雙CCD+雙鏡頭設計,其中一支鏡頭等效焦距23mm,另一支為37-117mm。用戶可在這兩個模塊間隨意切換。可惜的是,這項技術并沒有能夠很好地延續下來。
6. 卡西歐QV-300(1996)
卡西歐QV-300(1996)
在尼康Coolpix系列還沒有風光起來之前,卡西歐就已率先采用可翻轉鏡頭設計,QV-300便是最好的代表,不過該相機畫質表現一般,續航時間也很短。
7. 佳能 Powershot TX1(2007年)
佳能 Powershot TX1(2007年)
時間到了2007年,數碼相機已經普遍擁有錄像功能,但這完全沒有阻擋佳能意圖將相機與攝像機合二為一的野心,TX1便是其中產物。最后事實證明,攝像機尷尬的持機方式并不適合用來拍照。
8. 寶麗來PDC-3000(1997年)
寶麗來PDC-3000(1997年)
作為即影即有攝影技術的先鋒,寶麗來發明了很多先進成像技術,但沒有一款相機能夠像PDC-3000這樣具有前瞻性。普通人看到這款相機首先會被它 的外觀吸引,不過它真正吸引的人地方在于可記錄寶麗來自家的PDN格式照片,寶麗來還為其發布了照片質量管理軟件Image Quality Architecture。誰也沒想到,這一做法竟成了當前影像行業標準工作流程之一。
9. 尼康Coolpix 100(1997年)
尼康Coolpix 100(1997年)
這款造型與手電筒類似的尼康數碼相機誕生于上世紀末,搭載33萬像素傳感器,定焦鏡頭,使用4顆AA電池供電,最大特點在于內置PCMCIA接口,可直接插到筆記本接口上使用。該相機同時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款采用這一奇葩接口的數碼相機。
10. 佳能Powershot A100(2002年)
佳能Powershot A100(2002年)
佳能A100搭載120萬像素CCD傳感器,等效焦距39mmf/2.8鏡頭,使用CF卡作為存儲介質。該相機有趣的地方在于,機身正面旋蓋即起到了裝飾作用,又能保護取景器、鏡頭。
推薦閱讀
感謝安卓應用譜的投遞Moto X是摩托羅拉在智能手機界沉寂多時之后的誠>>>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806/282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