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布斯》今日刊登署名為羅杰凱伊(RogerKay)的評論文章稱,鮑爾默(Steve Ballmer)早就應該走人了,至少有5個理由支持這一觀點。=凱伊的評論文章如下:我在2011年5月就說過:(鮑爾默)這廝必須走人;之后我又在2013年1月和6月兩次重申過這一觀點。
實際上,并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有這種想法。很多人早就發現微軟帝國的各項工作進展得不太順利,如果還有人對此有懷疑的話,就請看看下面列出的5個理由:1、 忌才妒能,打壓天才
鮑爾默脾氣很大,對于不服從其領導的下屬態度粗暴。他把重要崗位上的最佳人才都趕走了,不但沒能培養出一位接班人,甚至讓他們在公司內無法立足,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他的接班人已經不可能通過內部提拔產生了。
很有可能接替鮑爾默出任新首席執行官但最終被排擠出公司的高管包括:史蒂文辛諾夫斯基(Steven Sinofsky)、克萊格蒙蒂(Craig Mundie)、雷奧齊(Ray Ozzie)、比爾韋特(Bill Veghte)、杰夫萊克斯(Jeff Raikes)、維克岡多特拉(Vic Gundotra)、凱文約翰遜(Kevin Johnson)、史蒂文埃洛普(Steven Elop)、羅比巴赫(Robbie Bach)、杰阿拉德(J Allard)、克里斯林德爾(Chris Lindell)和鮑勃穆格里亞(Bob Muglia)。
2、 不了解軟件行業,不是內行人
軟件行業確實很難深入,除了同行之外,黑客們并不尊重任何人。比爾蓋茨以前是一名程序員。業內人士都知道,領導大型軟件團隊就更難了。如果一家軟件公司的高管不了解軟件行業內的發展趨勢,那將是致命的。
3、 建立了兩敗俱傷式的競爭文化
善于管理微軟內部競爭對產品質量來說固然重要,但是對員工職業成就來說更加重要。微軟的薪酬系統決定了,如果一名員工想要獲得很好的收入,那與其完成自己的項目,還不如去破壞其他人的項目。這種對公司有害的結構并不僅限于團隊之間,各部門之間也是如此。
微軟各個部門之間過去也經常發生爭執,而且現在依然如此。這個問題到現在都沒有得到解決。例如,面向消費者的Windows部門與Xbox部門就存在明顯的沖突。再比如,Windows 8要想獲得成功,Windows RT就必須失;Windows Phone要想獲得成功,Windows就必須失敗。
推出Surface平板電腦后,微軟就開始與其重要的合作伙伴如惠普和戴爾進行競爭了。
4、 未能將微軟的優勢轉化為收益
多年以來,微軟一直都知道它處于一個獨特的位置上。當美國政府認定微軟壟斷了市場但卻未采取任何行動來改變這一狀況時,它就獲得了一種不受監管的壟斷地位。它利用這項特權獲得了大量的利潤,這樣它才有機會對一些長期項目進行投資,那些項目多年來一直處于虧損狀態,但是最終會為它開辟一些龐大的新市場,即使不能讓它在那些新市場處于壟斷地位,至少也能獲得巨大的優勢。
在鮑爾默執掌微軟的13年里,他至少有一項工作做對了:憑借著Windows和Office的規模,服務器和工具部門成為公司重要的營收和利潤來源。Xbox的成績一直都比較有限,但是盡管這部分營收增長緩慢,該部門依然處于虧損之中。
5、 完全錯過了移動技術帶來的機遇
而且,鮑爾默還錯過了一個他本不應錯過的機遇。以蘋果iPhone和iPad為代表的高移動性是21世紀前10個年頭最關鍵的發展趨勢。谷歌發現了這個趨勢后立即采取了行動,帶著三星和其他合作伙伴加入其中。但是微軟卻沒有發現這一點,結果只是用蹩腳的手機OS替換了同樣蹩腳的手機OS,這也是Windows Phone始終無法獲得更大發展的原因之一。
Windows 8是一款令人深惡痛絕的操作系統,它試圖將小巧輕便的消費者OS與宏大厚重的商業OS割裂開來。但是同時它又不能肯定優先支持哪一種OS,最終兩頭均無法兼顧。
綜上所述,這廝就是個禍患,早就應該走人了。
推薦閱讀
51區,位于美國內華達州南部林肯 郡,距離拉斯韋加斯市中心約130公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福布斯:5大理由證明鮑爾默早就應該走人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825/284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