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倫敦商學院的副教授邁克爾·雅各比德斯(Michael Jacobides)在《哈佛商業評論》雜志撰文稱,黑莓的失敗在于未能管理好生態系統。以下為文章全文:黑莓的故事,突顯了我們生活的競爭環境中存在的一條真理:成敗不僅關乎好產品、好服務或者資本結構良好、運營得當、成本控制合理的公司。它同樣需要有效的策略來管理你的生態系統。
這是黑莓的失敗所在。黑莓對自己龐大的忠誠用戶數量自鳴得意,沒有意識到對手的生態系統帶來的威脅。如同之前的公司一樣,黑莓喪失成為市場寵兒的機會,也未能和蘋果那樣獲得互補者(如應用開發者)的支持。但落魄者并非注定就在價值獲取游戲中一敗涂地。通過打好手里的牌,他們可以保持住當前的位置,提出一項既能滿足終端用戶,又能約束互補者和運營商的方案。
在七月份的《哈佛商業評論》雜志稱,我們分析了行業生態系統里的價值轉移狀況。比如上世紀80年代,價值從之前的巨頭,如IBM轉移到行業生態系統里崛起的新秀身上,如英特爾和微軟。我們同時思考了是什么瓶頸制約了生態系統價值的轉移。
然后我們又思索了為什么其他的領域,如汽車,盡管面臨清潔能源和價值鏈的重新配置,卻一直表現出相當強大的穩定性。
我們的研究揭示了是什么因素推動價值轉移。我們發現,成功者都積極管理公司的行業結構,與不同層次的供應商保持合作。而IBM的失誤在于通過一系列標準放開業務,結果導致悲劇。如今的蘋果公司嚴格控制供應商和支持其價值分配的互補商。
解決辦法不是縱向的整合,而是通過有差別地管理方法進行控制。既要在價值鏈中保證產品的質量和用戶體驗,又要負責價值鏈上其他行業的替換。汽車生產商能夠控制行業的大部分運營,也能改善用戶體驗。
Bain & Company于20世紀90年代有個著名的論斷,它認為隨著大型供應商控制整個行業,汽車的命運很快就會像計算機一樣。德勤再一次預測稱,隨著電動交通工具的到來,整個行業會分崩離析,價值將發生轉移。
我們不這么看。我們認為汽車行業不會重蹈計算機的覆轍。蘋果將計算機業務推銷至越來越集成化的汽車行業。縱向來說,此舉緊緊把握住供應商網絡,對技術融合保持著敏銳的眼光。蘋果和黑莓不一樣,它不僅理解價值分配的重要性,而且通過管理生態系統獲取自己的價值。
當然,如果你是生態系統的王者,日子就好過一些。你要考慮的不僅是如何成功維護自己的地位,還要考慮初創公司會怎樣打破格局。
通過外包減輕雇員,節省資本,耐心地在食物鏈上向上爬,進而成為解決方案供應商;或者小心經營標準業務從而在更廣泛的市場中獲得立足點,然后招聘人才,像華為等公司一樣從組裝公司躍升為行業巨頭,這些都是保護自己的方式。
不可否認,市場策略變得越來越復雜,分析起來很容易,解決實際問題較困難。但如果每個人都清楚了推動價值轉移的因素,那么思考策略時就會更謹慎一些。
推薦閱讀
惠普首席執行官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近日聲稱,盡管該公司的一>>>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黑莓失敗之處:忘記管理企業生態系統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825/284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