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如當年思科起訴華為,近日IMAX公司向美國洛杉磯高級法院提起訴訟,控告亞洲最大的數字影院服務器供應商GDC(環球數碼創意科技有限公司)不當得利、不公平競爭以及盜用商業機密,并將所得技術應用到國產巨幕電影系統“中國巨幕”上。IMAX公司認為前公司員工崔曉宇在任職期間竊取了巨幕投影和2D向3D轉換等核心科技的源代碼,并表示“有豐富的證據證明他為了牟取個人利益與中國公司進行了秘密交易”。
專家稱:“中國巨幕”談不上山寨IMAX
【事件還原】
IMAX不是第一次告狀了
8月12日,美國媒體披露一份17頁的法律文書上顯示,IMAX公司與“中國巨幕”間的侵權糾紛要追溯到2009年,當時IMAX在中國杭州競標某巨幕影院項目時,“遭遇不明對手惡意競爭”,江蘇Sunway數碼科技公司以較低價格最終拿下項目。隨后IMAX展開調查,發現當時IMAX的在職員工崔曉宇牽涉其中。
江蘇Sunway數碼科技公司就是由崔曉宇以及Allan Qiang于2009年7月2日注冊成立的。IMAX公司在起訴中說,“據此,IMAX有足夠理由認為,Sunway公司沒有可能僅僅利用4個月的時間就開發和研制出了IMAX花了40年時間創建的技術。該公司使用了IMAX的相關技術專利。”
2009年11月,IMAX終止了與崔曉宇的合同。公司隨后檢查了崔曉宇的工作電腦,并在其中發現了大量證據可以證明崔曉宇將IMAX的專利技術應用到Sunway公司。IMAX公司同時還了解到,崔曉宇帶著兩個電腦硬盤飛往中國,其中裝滿關于巨幕投影、2D片源向3D轉制等核心技術。
2009年1月,Sunway公司改名為DMAX公司,之后又改名為中影數字巨幕(北京)有限公司(China Film Digital Giant Screen(Beijing)Co.Ltd, CFGS)。CFGS就是實際運營“中國巨幕”的幕后公司,崔曉宇擔任首席工程師。
在本次IMAX向美國法院起訴之前,崔曉宇已在加拿大和北京兩地被IMAX起訴。
據起訴書,2009年12月,IMAX在加拿大昂達里起訴崔曉宇等人,但崔曉宇已前往中國。2012年,昂達里高院發現崔曉宇在IMAX就職時就有與IMAX競爭的行為。2013年4月,法院對崔曉宇發放逮捕令,一旦崔曉宇返回加拿大,將被緝拿歸案。
2013年2月,IMAX在北京起訴崔曉宇,北京法院發布搜查令,搜查發現數張CD內含機密和軟件源代碼。不過記者并未在北京法院網查到相關開庭信息。
此次,IMAX因為GDC與“中國巨幕”合作開拓北美市場而將GDC告上了法庭。IMAX方面認為,這一舉動會影響IMAX北美市場的第一地位。
公開資料顯示,GDC總部設在中國香港,主要提供數字影院服務,在美國、西班牙、新加波等全球各地有分公司。
沉默多日的GDC,8月20日作出強硬回擊,表示自己售賣的任何產品均不涉及盜用任何IMAX的商業秘密,認為“是IMAX濫用法律制度,以避免其他競爭者向電影觀眾提供更好的觀影選擇。”
GDC稱,美國洛杉磯高級法院已駁回訴訟。
“中國巨幕”由來
“中國巨幕”放映系統是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科研單位以“產學研用”的形式聯合開發的“中國巨幕系統”。據記者了解,此次IMAX案被告GDC也是合作研發單位之一,GDC是“中國巨幕”在海外的總代理。
事實上,早在2011年8月,“中國巨幕”就在電影圈引起過不小的爭議。
當時,北京一家UME影院上映了《藍精靈》DMAX版本,而《藍精靈》甚至沒有IMAX版本。有觀眾看后認為DMAX“眼鏡輕,畫面亮,色彩好,不閃不跳,只是票價略貴”。但也有人直言DMAX與IMAX相比,就是“山寨貨”。
DMAX這個名字是UME影院董事長吳思遠起的,不過這個名字令該技術研發核心人物、中國電影科研所所長楊雪培很是糾結。他表示:“我們的目的不是和IMAX競爭,DMAX這名字只是符號,我不主張非要起‘××MAX’這種名字。我們強調的是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放映系統。”同時,DMAX也因涉及侵權未得到商標局批準。
之后,楊雪培說服了UME,撤掉DMAX,后改叫“中國巨幕”,英文縮寫至今未定。
2011年12月,“中國巨幕”在北京正式試映。
2012年4月,中影國際影城合肥1912店開業,“中國巨幕”正式開始商業運作。
《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文章稱,“中國巨幕”填補我國空白的“高格式”電影。
2012年底,“中國巨幕”發展到10塊銀幕。同期,IMAX在國內建設有100塊左右,IMAX 2008年進入中國市場。
而今,“中國巨幕”已成為IMAX在中國的頭號競爭對手。才過一年,“中國巨幕”預計2013年底達到50塊銀幕,而IMAX截止到目前有123塊銀幕,全球700多塊。
“中國巨幕”主要在二三線城市發展,如廣西南寧、江蘇無錫、浙江溫嶺等地。上海聯和院線原副總經理吳鶴滬告訴《IT時報》記者,上海沒有“中國巨幕”的影院。
“中國巨幕”是“山寨”IMAX?
首先要明確,IMAX并不是一項技術名詞,更不是巨型銀幕的代名詞。IMAX是一款巨幕電影放映系統的名稱,由IMAX公司所擁有,因在市場接近壟斷地位,因此被很多人搞混。
事實上,在一些國家,也有自己的巨幕系統,如美國帝王(Regal)院線推出的RPX系統,AMC院線的ETX系統,澳洲Villige院線的VMAX系統,這些都是IMAX之外的巨幕。
那么“中國巨幕”到底算不算“巨幕”呢?上海科技館科學影視中心楊波告訴《IT時報》記者,國際上有一個巨幕影院協會(Giant Screen Cinema Association,GSCA),它有一套巨幕標準,如果生產達標,就屬于“巨幕”。
《IT時報》記者登錄GSCA官方網站并未找到公開的技術標準,但是在成員名單中,記者看到,CFDGS和GDC Technology與IMAX一起,赫然在列。
楊雪培介紹,“中國巨幕”相比IMAX,除了銀幕大小偏小(IMAX是22×12.5,中國巨幕是20×12,單位米),其亮度提升1/5,音響為11.1聲道,片源不需像IMAX一樣要嚴格篩選并經過DMR技術專制,沒有特殊要求,成本最低可達其1/10,知識產權部分存在一些空缺。
吳鶴滬說,雖然分辨率都只有2K,但IMAX的亮度和清晰度等遠超“中國巨幕”。
IT時報記者 楊鑫倢
推薦閱讀
8月26日消息,繼披露為保公司營運決策權,阿里集團擬引入合伙人制度后>>>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826/284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