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迄今為止眾多的iOS系統中,iOS 4與iOS 5之間間隔的時間是最長的。蘋果公司并沒有按照之前的慣例在2011年6月份的WWDC 2011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如期發布iOS 5系統,而是又推遲了一整個夏天,在2011年10月份的發布會上才正式推出iOS 5系統。至于蘋果為何偏偏在iOS 5系統上耗費如此巨大的時間和精力呢?而在推遲的這幾個月中,蘋果又將研發重點放到哪些功能上了呢?
眾所周知,在當時最新的iOS 5系統中,加入了全新的通知中心及Siri語音助理功能。同時在iCloud功能上增加了無線云同步服務。再加上報刊雜志訂閱服務,這些都是需要消耗比較大的時間進行研發的內容。從表面上看來,似乎并沒有什么太多能夠產生爭議的方面。
與此同時,當時在蘋果App Store中應用程序的數量已經超過了50萬個,并且總的下載次數也達到了180億次。截止2012年1月份,蘋果已經累計支付高達40億美元來給應用開發者;到2012年3月,App Store應用下載量已經達到250億次。而到了6月份,App Store的足跡已經遍布了全球155個國家和地區。
“報刊雜志訂閱”服務的爭議
最初蘋果公司表示將會在App Store中加入報刊雜志訂閱服務的時候是在2008年iOS 3正式發布,但是似乎蘋果從來都沒有重視過在App Store中的訂閱功能。直到2011年2月,蘋果公司的互聯網軟件及服務副總裁Eddy Cue宣布將與傳媒大亨Rupert Murdoch旗下的媒體合作,在App Store應用商店中增加訂閱服務的支持,才讓外界再一次將目光投向了原本并不受重視的報刊雜志訂閱服務。而蘋果iPad平板電腦則順其自然的成為了承載這一服務的最佳平臺。
在當年6月份的WWDC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蘋果公司向外界展示了被單獨呈現在主屏中名為“報刊雜志”的這項服務。從表面上看,“報刊雜志”是一種特殊的文件夾,里面存放了所有用戶訂閱的雜志、報紙和其它期刊內容。因此當時第三方的開發者不得不針對新的“報刊雜志”功能重新開發電子應用,并且要注意新服務的以下特點:
l 新下載的報刊雜志將會被歸納到新的訂閱服務中,而不是直接被保存在主屏上;
l 如果用戶訂閱的報刊雜志有更新內容,那么新服務會自動固定每天刷新一次;
l 所有期刊的縮略圖內容都顯示的是最新一期的封面或圖片,而不是應用程序的圖標,這在視覺效果上更多變了一些;
另一方面,在新的訂閱服務中,用戶所支付的費用會直接被各個第三方內容提供商直接獲取,但是蘋果要從中分到30%的收入,并且不再允許這些內容提供商單獨在App Store開發關于報刊雜志內容的應用程序。而這也是引起蘋果與內容提供商之間最大矛盾與爭議的地方。已故的前首席執行官Steve Jobs曾經這樣來解釋蘋果的新政策:
“蘋果的想法很簡單,如果蘋果為應用帶來一個新訂戶,蘋果獲得30%分成;如果發行商為應用帶來一個新、老訂戶,所得全部歸發行商,蘋果分文不取。我們所要求的是,如果發行商在蘋果應用以外的地方提供訂閱服務,那么它在應用內提供的服務應該與前者一致,以便用戶在應用內能夠一次點擊輕松完成訂閱。而這也會更加促進這些出版商及發行商內容的訪問量,他們的數字內容將會出現在更多的iPhone、iPad及iPod touch上。”
蘋果的這種新策略可以看成是將眾多數字媒體內容改成了在應用內購買的形式,而這種形式與亞馬遜的Kindle應用非常類似。而作為資深的蘋果應用開發人員的Matt Drance則對蘋果提成30%的做法擁有自己的看法。
“有人表示蘋果對發行商抽取30%的提成有些偏高,但是似乎向來強大的蘋果可不會考慮發行商與出版商的感受。但是蘋果公司在抽取高額提成的同時也會給出版商及發行商帶來更多的好處。
訂閱功能能夠解決雜志和報紙按期出版的問題,給讀者一個可靠的上線周期。按照蘋果此前的規定,蘋果對應用內購買的雜志每期都要進行單獨的審核,因為存在著時間周期,因此此舉對媒體也是一個制約。由于審核有一個時間周期,因此,對電子版雜志的上線時間造成影響,因此許多讀者投訴此事。
如今,蘋果修改了訂閱新功能后,審核時間的問題得到解決。同時,蘋果的訂閱新規幫助媒體解決了支付方式。雖然蘋果給出版者提供了一些便捷,但是這種便捷是需要支付30%的分成的。代價不菲。”
而蘋果公司的著名狂熱粉絲John Gruber也在自己的博客中發表了自己對蘋果新訂閱服務的做法表示贊同。“iOS系統從來都不是一個開放性的系統,它是完全封閉的,蘋果掌握絕對控制權的生態系統。而正是擁有像PlayStation、Wii或者Xbox這種完全封閉的系統,才會讓蘋果有從發行商及出版商處抽取30%利潤的權利。而目前來看,只有蘋果公司擁有如此強勢的資格,因為只有蘋果才有這個地位。其實我也認為蘋果抽取30%利潤的做法是有些偏高,但是從用戶的角度出發,這種統一支付的做法才更貼心,而他們才不會考慮蘋果從出版商那里抽取了多少提成。作為一家資本公司來說,利用手中資源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做法本就無可厚非。相信在過了一段時間之后,發行商和出版商們就會看到蘋果提供平臺所帶來的好處,而付出這30%提成絕對是非常值得的。”
雖然到了今天,這些爭議依然存在,但是看上去大多數的發行商與出版商已經對蘋果的高額提成行為采取了妥協的態度。正如蘋果App Store能夠帶給軟件開發者豐厚收入的同時,新的“報刊雜志”訂閱服務也為出版商和發行商帶來了更加客觀的收入。不過目前還是有相當一部分的出版商并不愿意嘗試徹底的改變。實際上,對于不同的報紙和訂戶來說,他們面臨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一些訂戶可能希望通過單期購買的方式閱讀電子媒體。同樣讓媒體們感到頭疼的是,蘋果的新規無法幫助發行商將數字內容和紙質內容捆綁銷售。這也引起一些媒體的不滿。一些紙媒的訂戶希望同時獲得紙質版和電子版。
iCloud無縫同步的不成熟
蘋果的iCloud服務不僅重新啟動了之前的MobileMe服務,同時還可以將用戶的個人信息進行在線備份和恢復。而對于開發人員來說,iCloud更是提供了用戶對于應用內數據與文檔的在線保存,可以在不同的設備之間將一款應用內的文檔進行無縫整合。
與單純的在線數據云備份服務不同,iCloud將所有蘋果旗下的設備連同,不僅僅是iPhone、iPad和iPod touch這些移動終端,甚至在iCloud中保存的數據還可以與Mac計算機進行同步,所有的蘋果產品都被擺在了相同的位置。所有的數據、文檔和資料都可彼此通用。至少,iCloud用戶在同步數據的時候很少出現不兼容或內容沖突的時候。
不過iCloud服務的這種極高的通用性雖然為用戶帶來了非常的方便,但是對于開發人員來說,卻既有好處又有壞處。首先好的方面是在應用開發過程中iCloud可以帶來不可思議的同步便攜性,而無需為不同的設備創建或設置新賬戶;但是這種極高的通用性又不利于開發人員在開發過程中尋找到究竟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iCloud擁有的同步及存儲功能卻帶來了不少的麻煩。
從2012年4月開始的6個月時間內,Federico Viticci在MacStories中進行了對開發人員關于iCloud的意見調查。
iCloud開發文檔在很多方面存在欠缺,但它已經有所改進。蘋果可以提供更多適用于Mac和iOS的代碼案例,以幫助開發人員進行正確操作,并了解哪些地方可能會出現性能或可靠性問題。蘋果為iCloud編寫的開發者文檔,在程序編寫與用戶體驗設計方面都欠缺深入性,并缺乏具體應用案例。開發商稱,文檔不應只說明iCloud如何從技術上處理以上情況,而是應當告訴開發人員該如何優化自己的界面和工作流程,從而不妨礙用戶的體驗。
此外,應用開發人員們希望iCloud能推出調試工具以及更好的沖突解決辦法。他們認為,出色的調試工具甚至會比文檔更有用,這些工具可以幫助開發人員在其應用中對iCloud進行測試,從而檢測自己的容器,并監測其數據如何被保存至云端。 因為正如其中一位開發者所說,iCloud說到底只是一個裝滿了文件的文件夾,當啟用iCloud的應用出現問題時,開發人員應當弄清楚黑盒子里到底發生了什么。很多時候,客戶遇到iCloud云同步方面的問題時,開發人員能給出的建議只是重啟設備而已。
另外,云端的文件夾內存儲著大量的文件。這些文件有時會被某個應用正常無誤地拾取,不過被拾取的文件有時也會過多。對于iCloud,蘋果采用了一種自動解決文件沖突的技術,即當同一文件的多個副本之間出現沖突時,總是選擇最好的那個文件版本。和所有不給用戶決定權的技術一樣,這一技術可能會引發一些問題,如選錯文件等。”
在當今所有移動平臺當中,iOS的用戶一直都是最樂于接受更新的,其最好的證據就是iOS推出新系統或開發商公開推出應用升級后的“采用率”數據。蘋果推出iOS 5之后,用戶們理所當然地留意那些整合了iCloud的新版應用,但是文件丟失、數據庫損壞的故事屢見不鮮,讓很多人對iCloud暫時持懷疑態度。
在Federico Viticci進行調查的這六個月中,如果沒有合適的開發者工具以及對后端原理的清晰解釋,事情就會變得很麻煩。事實上,一些開發商目前已經徹底放棄了iCloud應用的創建,還有一些開發商則希望新的API能讓iCloud更適合他們的需要,而那些已經在應用中整合iCloud的開發商從用戶那里得到的反饋,也是喜憂摻半。
在2013年的WWDC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蘋果公司已經表示將會在iOS 7系統中解決用戶和開發人員一直非常擔心的核心數據同步問題。
盡管如此,蘋果無疑正在通過iCloud醞釀一場深刻的變革,讓我們的設備和應用成為一個天衣無縫的巨大生態系統。蘋果iCloud給廣大用戶和開發人員帶來了系統級的一體化云同步。雖然完全基于iCloud的第三方應用尚且不多,而且蘋果應當加大對此類應用的宣傳力度,但iCloud無疑是蘋果的長遠利益之所在。
雖然蘋果App Store上線四周年已經并不算短了,但是關于爭議的話題我們相信未來還將一直持續下去。而對于蘋果來說,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又為廣大的用戶帶來了極大的便捷,也為開發人員及合作公司同樣帶來的豐厚的利潤。也許這就是蘋果,雖然總是伴隨著爭議,但是它依然是這個世界上最受關注的科技公司之一。
推薦閱讀
在周五給員工的備忘錄中,鮑爾默宣布了他將在12個月后從微軟離職的計>>>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826/284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