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利流氓"的正式名稱叫做"non-practicing entity"(非實體/專利授權(quán)公司),它們持有或購買專利組合,并對其它公司發(fā)起法律戰(zhàn),目的則無非是為了獲得和解/許可費用。在今天于斯坦福大學舉行的一個會議期間,Winston & Stawn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副主席Michael Brody談到了"專利流氓"(patent trolls),并且詳細說明了它們在過去的幾年里,對其它公司所造成的傷害和數(shù)字。蘋果、惠普和三星已成為最常見的目標,但是蘋果卻處于第一位。
根據(jù)數(shù)據(jù),2008年間,蘋果只受到了18起專利訴訟,低于同年惠普的27起。但在接下來的幾年,這個數(shù)字卻一直在增加。到了2012年的時候,蘋果被訴的專利案達到了44起,比同年惠普的19起多了很多。
與此同時,三星在2008年的數(shù)字是18起,到2012又增長到了37起。5年的時間里,NPE(非實體公司)對蘋果發(fā)起了165起訴訟;惠普143;三星123。
除去這三家,還有如下企業(yè)也遭受了NPE的起訴(排名分先后):戴爾、索尼、AT&T、HTC、LG、微軟、以及亞馬遜。此外,Google排名第12,摩托羅拉排名第20。
流氓專利公司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打擊大公司而獲取授權(quán)費用——約有63%的訴訟,主張的是不到1億美元的年度費用。
[編譯自:SlashGear , 來源:TechHive]
推薦閱讀
[視頻]鑰匙小刀齊上陣 黃金版iPhone 5S/5防刮擦對比
日常生活中手機總是不可避免的會和口袋內(nèi)的鑰匙、硬幣等尖銳物體發(fā)生>>>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828/285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