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我們報社做一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專題,張朝陽作為沒有原罪的互聯網創富者,成為我們報道的一個典型。作為國內互聯網行業的第一波創業者,張朝陽引領的搜狐在短時間內通過獲得風險投資進而上市,完成“一夜暴富”。把私有制這樣一個西方兩百年來被證明是非常成熟的機制,一步到位地在互聯網領域實現了,讓個人獲得極大財富的“一步到位模式”合法化。
搜狐創始人張朝陽
2008年的張朝陽,還沒有得抑郁癥。那會互聯網還是門戶為王的時代,搜狐等門戶統治者互聯網。
當時張朝陽44歲,志得意滿,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脫光上衣,做了一個施瓦辛格般秀腹肌的動作,刊登在時尚雜志封面。
“那時候,我看到漂亮女孩就愿意多說幾句話,看到長相一般的女孩都懶得搭理。很多漂亮女人往我身上撲,我覺得我都可以不用結婚。那會自己真有病,太膨脹了。”張朝陽跟我說這句話的時候,是2013年8月的一次專訪。
今天的張朝陽,剛剛從抑郁癥的困擾中走出來。他不愿意過多分享得抑郁癥的原因,只是籠統地歸結為“恐懼”。
2008年以后,中國發放3G牌照,移動互聯網時代來臨,社交網絡和電子商務迅速發展。搜狐在電子商務領域沒有布局,移動互聯網是2012年才開始發力。社交網絡上,搜狐發動過微博等跟隨戰略,但最后敗給了新浪微博。這幾年,周鴻祎的360,雷軍的小米等公司迅速崛起,搜狐卻一直停滯不前。
門戶為王的時代終結了,我想這是張朝陽最大的“恐懼”。
結束閉關復出后的張朝陽,給我最直接的感覺是對記者謙遜了很多。我問他閉關期間是否有愛情故事。這個單身漢微笑著婉拒了。而以前有記者問過同樣的問題,他拂袖離席。
圈內記者都有同感的是,閉關前的張朝陽對記者十分冰冷。
大概在2010年的時候,我約了一個對張朝陽的電話采訪,原定下午四點的采訪,我一直在辦公室等到晚上九點還沒開始。一氣之下我騎著摩托車回家了。路上接到張朝陽的電話,我讓他過半個小時再打過來。半小時后,張朝陽并沒有主動打來電話,我打過去采訪的時候,張朝陽也沒有就采訪被推遲5個小時表現出任何歉意。采訪中兩個細節至今記得。一是我說你在互聯網行業是個人物。他謙虛了一下說:“沒有啊,丁磊也挺好的”。二是我說搜狐為什么做不大。他毫不留情批評我不懂互聯網。
從年齡和對互聯網行業的貢獻上來看,張朝陽就像是個教父一樣。在互聯網行業,生于1964年的張朝陽算是老大哥,圈內只有馬云跟他同歲。其他的大佬大都是70后。比如馬化騰生于1971年。雷軍生于1969年,周鴻祎1970年。
張朝陽說,當年他去深圳做演講的時候,現場跟演唱會一樣,馬化騰就是臺下的觀眾。“他聽了我的故事超激動,回去做了QQ。”張朝陽說。
所以當后來騰訊超越搜狐之后,張朝陽一度很不服氣。張朝陽登上中國首富榜單的時候,周鴻祎才剛剛從方正辭職,準備開始創業,特地去搜狐請教了半天張朝陽。如今的360,每年的凈利潤已經達到了搜狐的一半。
對張朝陽來說,也許多回憶一些自己創業時候的苦逼往事,會讓他在后來面對超越者時,心態能平靜一些,不至于陷入抑郁癥的困擾。
1998年2月,搜狐將成立大會選擇在一家飯店的地下室,而且新聞發布會的經費還是一家酒廠贊助了5萬元。
剛創業時,張朝陽去美國融資,為了省錢,住在同學家里,不停地給各種投資人打電話。終于,一個投資人答應見面。
這個人想投資張朝陽,但有所猶豫。想讓張朝陽回國把公司再做大做好一些再投錢。但又害怕張朝陽從別人那里融到錢,從而喪失投資張朝陽的機會。于是就使了一個花招。他問張朝陽是否還在跟其他投資人接洽,張朝陽當時還是個愣頭青,對投資圈的這種把戲絲毫沒有防備,一五一十地說還有個高盛集團的人想投資他。沒想到,這個投資人私下把高盛集團的潛在投資人約出來吃飯,兩人敲定都暫時不投資張朝陽,讓張朝陽自己先把公司做起來,這樣投資的風險就很小。
“他們串通好了。高盛的那個老頭讓我去他辦公室,說決定不投資我了,然后告訴我電梯怎么走,讓我出去。”張朝陽回憶說,那會他都絕望了,下樓后,在紐約街頭,跑到電話亭給律師打電話,抓著電話不停地問“怎么辦”。其實那時候張朝陽只想融幾萬美元而已。后來,還是自己麻省理工的老師給了他投資。
當張朝陽回憶這些往事的時候,我眼前總是浮現出電影《教父》三部曲里,年輕的教父維托在紐約街頭打拼的那些鏡頭。
對中國互聯網行業的教父級人物張朝陽來說,雖然已經不做江湖大哥好多年,但相信江湖中人都會記得,當年在紐約街頭的那個張朝陽,以及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玩滑板的那個正能量滿滿的創業者。因為那時候的張朝陽,正是青春、變化、自由、開放、運氣、勇氣和毅力的代名詞,而這些詞匯,也正是互聯網的魅力和精髓所在。
推薦閱讀
[圖]LCD屏幕+800萬攝像頭 中國版Galaxy Note III恐被閹割
在今年7月份一家韓國刊物報道稱即將推出的三星Galaxy Note III將會存>>>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830/285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