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0日消息,IBM、Oracle和EMC三家IT廠商(簡稱IOE)近日被推到了風口浪尖。此前曾有海外媒體誤報中國政府正醞釀“去IOE”,但據騰訊科技了解,目前IOE在國內金融行業成絕對優勢地位,“去IOE”雖無政府推動,但已有公司正因信息安全問題展開調查。
據業內人士透露,我國共有21家全國經營銀行、256家地方商業銀行、2455家農村信用社及合作銀行,以及635家村鎮銀行。其中服務器等計算設備是銀行信息化系統的基礎,主要涉及通用服務器(X86服務器)及主機。
據悉,在通用服務器這一領域,國產品牌在技術、產品、服務等各個方面均可以同IOE抗衡。但主機通常指8顆處理器以上的高端服務器,通常運行UNIX操作系統,該領域基本被IBM壟斷,HP和Oracle也占有少量份額,目前國產廠商也只有浪潮在今年1月份推出了該類產品。
目前銀行的核心業務以及渠道管理、外圍業務和內部管理系統的數據庫服務器被IBM的主機完全占據,在非核心業務系統的應用服務器(多采用X86架構服務器)中,國產品牌也僅僅占有少量份額,IBM近年來將主機領域的優勢延伸到了X86服務器中。
在數據庫使用方面,省級分行的數據庫主要采用Oracle和Informix,前者用作管理類業務,后者用作交易類業務,但是由于近幾年Oracle數據庫發展較快,大部分銀行已經在交易類和管理業務中全面采用Oracle數據庫,Informix應用的數量呈下降趨勢。
而應用系統一般委托其分布在北京、武漢、廈門、成都等地的開發中心自主開發,或者購買國內廠商的開發、測試等外包服務,但是由于應用軟件的開發必須需要主機硬件、操作系統和數據庫等軟件配合,銀行新業務開發時還需購買IBM的咨詢服務。
有國內服務器企業高管透露,中國高端IT市場,尤其在大型關鍵系統所必須的數據庫、主機和高端存儲領域,IOE幾乎是包攬性質的壟斷者。
在數據庫領域,根據Gartner公司數據,Oracle數據庫和IBM的DB2數據庫幾乎包攬了市場70%以上的份額,在主機領域,據IDC數據顯示,IBM市場份額連續15年穩居第一,截至2012年第四季度,已達到76%;根據Gartner公司數據,在光纖存儲等高端存儲市場,EMC份額接近30%,并掌握了大部分的核心技術,IBM在該領域的份額接近15%。
浪潮集團高級副總裁王恩東向騰訊科技表示,主機系統的空白是國產化遲遲不能提高的癥結所在。現在金融機構大手筆的采購依然是國外的主機系統,國際巨頭在高端領域利用自己的壟斷地位提高價格,攫取大量的產業利潤,在中低端領域,就刻意壓低價格,甚至比國產廠商還要低,讓國產廠商進入不了金融行業。
他表示,國產廠商只有在高端領域打破國際廠商的壟斷,才能切實滲透到金融行業。除了IOE利用自身的壟斷地位,阻礙國產廠商的公平競爭之外,體制或許是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銀行更傾向于購買國外設備,這樣一旦出現故障,“已用了最好的設備”被認為可最大程度降低自身責任。
王恩東的說法與此前倪光南的說法相互印證。倪光南曾向媒體表示,“中國過去的潛規則是,用了進口的出問題不負責任,用了國產軟硬件,出問題要承擔責任”。
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寧家駿認為,在各個行業的關鍵系統中逐步提高國產化比例,是非常現實的國家戰略需求,這樣一項重大的工程,需要國家配套政策、需要民族產業的發展,甚至需要公民戰略意識的提升。我們應該制定長遠規劃,從小處做起。
早于2012年底,中國銀監會舉辦的“中國銀行業信息科技風險管理2012年會暨銀行業信息科技風險管理高層指導委員會全體會議”明確提出:銀行業要圍繞“自主可控”、“持續發展”、“科技創新”三大戰略切實加強信息科技建設。
但直到棱鏡門出現之前,這三大戰略并未被真正重視,此前相關部門組織調研金融機構IT設備國產化現狀時,某城商行所遞交的結果卻是“國產品牌使用率基本為零”。
業內人士稱,這是普遍現象。隨著棱鏡門的發酵,這一現象已有改變,據騰訊科技了解,“去IOE”雖無政府推動,但也得到了多個領域的積極回應,金融行業內已有公司正針對信息安全問題展開調查,這對國產廠商來說或者是一個好消息。
推薦閱讀
幾周前,比爾?蓋茨參加了微軟研究院高峰會(Microsoft Research Facu>>>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830/285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