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執掌微軟的13年期間,雖然該公司的利潤額創下了歷史記錄,但這家軟件巨頭同開發者的合作關系卻日漸疏遠,并最終導致其各項業務陷入停滯狀態。微軟也曾經有過非常風光的日子。雖然微軟曾經對市場潮流非常敏銳,但過去10年中,該公司卻坐吃Windows操作系統和Office辦公軟件的老本,進而錯過了社交網絡、移動互聯網等產業轉型。
微軟的好日子于2000年時已正式結束,當時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將公司CEO的職位傳給了鮑爾默。而此舉最具象征意義的是:微軟執掌者由一位技術型CEO換成了一位商業型CEO。其最終效果確實不怎么樣。鮑爾默此前宣布,他將于今后12個月內退休。在鮑爾默作出此決定后,微軟必須回歸到“與開發者同命運”的根本上面來。為達到此目的,該公司必須主動對其產品線實行開源措施。
十年停滯
當然,蓋茨也不是一夜之間就從微軟管理團隊中消失,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在微軟的影響力卻日漸下降,其股價走勢也是如此:
在鮑爾默執掌微軟期間,雖然該公司單季度利潤超過了其他大量公司自創建以來的利潤總和,但這也正是微軟難以應對的問題之一:鮑爾默盡其所能將微軟兩大主要盈利產品Windows和Office的盈利能力發揮了極限,與此同時卻忽視了公司的未來發展方向。
親CIO、遠開發者
而鮑爾默的問題是,他并不知道未來會是何種樣子。在美國科技產業人士建議管理者注重聽取技術社區意見以找到未來發展方向的同時,鮑爾默在過去13年中,卻一直專心聽取各企業首席信息官(CIO)的相應意見。這些CIO們給出的答案是:微軟應該將現有各項工具加以改進以適應市場需求。如此一來,雖然微軟SharePoint等產品性能非常不錯,但卻沒能給人留下多少深刻印象。
這些CIO們有著謹慎行事的天性,因此對于微軟的未來發展之路,他們根本無法向鮑爾默提供任何實際性建議。
在此過程中,微軟完全錯過了開發者向服務器軟件開發轉型的趨勢,如Node.js編程語言、更為現代的NoSQL數據庫、基于云計算的開發和部署等等。而這種趨勢,其實也正是過去10年中科技產業最大轉型的組成部分:開源開發者的崛起。開源代碼使開發者擺脫了某一家企業的束縛,從而使他們能夠在不需經過許可前提下就能嘗試各項新技術。
出于保護Windows和Office兩大現金牛目的,鮑爾默對開源軟件社區持不歡迎態度。其最終結果,無疑是疏遠了任何能夠讓微軟保持業界領先地位的技術人才。微軟最近對其開發者網站MSDN進行了調整,此舉就體現出微軟曾長期重視市場營銷,而疏遠了開發者社區。
一葉障目
過去13年中,鮑爾默在疏遠了開發者的同時,整天只聽取CIO市場反饋以及微軟高利潤的信息。正因為如此,鮑爾默對于移動互聯網等新興產業的崛起并不感到擔心。舉例來說,鮑爾默在談及蘋果iPhone手機時,曾表示其價格過高,且對于商務市場的親和度不高。
盡管鮑爾默當時聲稱微軟每年會銷售“數百萬部手機”,但殘酷的現實是,蘋果發布iPhone后,微軟的手機業務也就日落西山。后來的事實證明,決定手機發展方向的人群并不是CIO等企業高管,而是最為普通的消費者。
前行之路
在鮑爾默即將淡出微軟舞臺之際,微軟今后的最大希望還在于:提拔或從外部招聘一位能夠專注于技術開發的CEO,一位對開發者態度友好的新CEO。另一方面,微軟還需改變對開源軟件的敵視態度,并將開源軟件視為“頭等公民”。雖然微軟此前已采取了大量措施,以鼓勵外部開發者在其平臺上開發出各類應用程序,但到目前為止,該公司尚未全力支持開源軟件。
以Kinect體感游戲控制器為例,雖然微軟在一定程度上向開發者開放了該平臺,但該公司很快又表示,外部開發者實際上無法訪問到Kinect的專有代碼。“小打小鬧的修補”而非“完全訪問”,也正是微軟對于外部開發者的態度所在。
或許這也正是鮑爾默所能容忍開發者的限度。只是這種戰略,也讓微軟在21世紀迷失了方向。
推薦閱讀
本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鮑爾默時代的微軟:疏遠開發者致業務停滯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901/285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