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微博和微信上流傳著一則消息,稱黑暗中看手機易失明。消息稱長期在黑暗環境下受手機光線直射,就會導致不可逆的“眼底癌癥”——黃斑變性。對此,有人擔憂,有人存疑,還有人甚至并不知道黃斑變性是什么。為了證實消息是否可信,本刊請教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眼科沈璽主任醫師,請他為我們揭開這一疑慮。專家表示,這種說法沒有科學根據。
無證據顯示手機強光會導致黃斑變性
對于網絡上關于玩手機導致失明的消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眼科沈璽主任醫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從醫學出發,應該說這沒有科學根據。晚上看手機,的確光線比較亮,對眼睛是有刺激的。但是說因為看手機造成的失明,這個論斷從理論上說是不成立的。當然對眼部有一些損害不能排除,為什么這么講?因為人的一生當中,從出生到慢慢長大,到年老,眼睛主要是受到光損害,光損害以后人的色素上皮細胞、神經細胞、視覺細胞,都會導致慢慢地衰老,跟光是完全有關的。并且,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會導致干眼癥,這個是全世界公認的!币虼,專家提醒大家,盡量減少黑暗中看電子產品,這樣有利于保護眼睛。
那么,黑暗中看手機或者說看電腦屏幕,對黃斑變性有直接的作用嗎?專家表示,理論上沒有作用。因為黃斑病變本身的發病機理現在都不是很明確,往往是與長期吸煙、高齡、高血壓、高血脂,甚至高血糖有關,有的疾病是跟家族遺傳因素有關系。
另外,黃斑變性有很多種,其中一種是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俗稱老年黃斑變性,它與年齡因素相關,通常是高齡退化的自然結果,多發于5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還有一種黃斑變性是與高度近視有關,目前亞洲人群中高度近視的人越來越多,高度近視已經成為中年人群患黃斑變性的主要原因。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如果有30-40歲的人患上了這種疾病,通常是由一些特殊的原因導致,可能由來自全身的疾病引起。
黃斑變性并非癌癥,早查早治是關鍵
對于傳言中提到的“黃斑變性是眼睛的癌癥,是無法治療的”這一觀點,沈璽主任醫師告訴我們,黃斑變性并非癌癥,沒有那么可怕,并不一定會導致失明。是否會失明需要看黃斑變性發展到什么程度,在什么部位,是否得到正規治療等。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可分為干性和濕性兩個類型,患病人群中大約80%-85%是干性的,15%-20%是濕性的。干性病程發展緩慢,主要是由于色素的丟失,丟失到一定程度,會影響到黃斑中心凹,就會喪失視力。濕性是由于視網膜產生了新生血管,是不正常的血管。一旦有了新生血管,就會引起視網膜水腫、出血,視力急劇下降。
專家強調,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中的濕性黃斑變性如果不及時治療,任其發展,視力就會下降到0.05以下,就歸為失明。目前干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還沒有太好的治療方法,一般建議口服一些礦物質類或者維生素類的藥品,并且定期復查監控病情。對于濕性的來說,現在可以通過OCT檢查、熒光造影檢查等來判斷病變的程度。當前比較有效的治療方法是眼內注射抗新生血管藥物,可控制病情發展,提高和穩定患者視力。最后,談到如何預防黃斑變性時,專家表示,目前可以嘗試的辦法是補充葉黃素,因為它可以補充黃斑缺失的礦物質。玉米、蛋黃內都含有大量葉黃素,是很好的補充葉黃素的“武器”。但是葉黃素到底補充多少,補多長時間才是有效的,現在并沒有巨量的準確論據。除此之外,避免在日照很強的時間外出,避免長時間用眼,也是可以推薦的方法。但是,最有效的預防黃斑變性的方法還是早檢查、早診斷,根據醫囑規范接受治療,才能及早控制黃斑變性,挽救視力。
[閱讀延伸]
干眼癥,白內障等疾病與看手機有一定關聯嗎?
專家指出,干眼癥理論上講跟多看手機、多看電子產品完全是關聯的,因為人的眨眼,通常來說一分鐘眨15次左右。但是如果看東西時間久的話,人的眨眼次數會減低。人的表層有一個淚液膜,是起保護眼睛的作用。淚液膜因為眨眼次數的減少,得不到相關成分的補充,就會導致眼睛干澀。長時間的用電子產品,可以導致干眼癥。而對所謂的用電子產品可以導致白內障,又沒有明顯的因果關系,除非光線達到一定的強度是可能的。高原地區的人為什么會生白內障?因為紫外線太強,防護不好,所以白內障很容易發生。手機,或者iPad電子產品,包括一般的電腦屏幕,看多了得白內障,理論上并沒有很強的因果關系。
推薦閱讀
繼圓通6月空降前UPS副總裁相峰以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9月3>>>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黑暗中玩手機易失明 專家稱毫無根據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904/286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