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警方近日破獲一起特大網銀盜竊案,涉案金額高達3000萬元,受害者2000余人遍布全國多個省市。值得注意的是,不法分子在利用木馬、釣魚網站等竊取公眾的網銀后,直接轉到網絡游戲平臺上。經過4次轉手套現后,才將錢轉到設立在國外的賬戶上。網游,是如何變成不法分子用來洗錢的“轉賬平臺”?
網游“洗錢”易,破案維權難
警方介紹,自2012年10月開始,這一犯罪團伙就開始在境外向境內以“釣魚網站”、垃圾郵件、病毒廣告等方式植入“木馬”病毒,通過篡改收款方,將被害人網銀中的全部錢款轉入巨人網絡支付平臺用于購買游戲點卡或虛擬貨幣,再將這些虛擬商品通過網站和網店倒賣套取現金,而后利用這些現金購買電話充值卡再倒賣套現,經過4次轉手套現后才將錢換成外匯轉到國外的賬戶上。
8月下旬,在公安部統一部署下,上海警方將隱匿在泰國曼谷和我國廣西、廣東等地的6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抓獲,搗毀了這一跨境網銀盜竊團伙。
近年來,盜竊網銀的案件層出不窮。但盜竊之后,利用網游平臺將錢“洗白”成了一些犯罪分子的新手法。辦案警官表示,如果不法分子將錢直接轉賬到銀行卡上,在實名制的情況下,很容易被查出來。而買成網游公司的游戲點卡、虛擬貨幣,警方要分析大量數據才能發現,破案難度大大增加。
利用網游平臺作案,不僅偵查難度大,消費者維權也更困難。普通公眾在網銀被竊時,根本無法知道誰偷了錢。即使是警方,在本起案件中的偵破過程中也費時長達6個月,3000萬元的涉案贓款目前只追回300萬元。
那么,受害者能不能找網游平臺索賠呢?目前看來這條路也比較艱難。2012年2月,重慶一位劉女士網購時遭遇釣魚,9萬元被充進游戲平臺。她向法院以“不當得利”起訴該網游公司,但法院最終不予支持。
虛擬物品能變現,為洗錢提供便利
為什么網游會成為洗錢“平臺”?這與網游平臺交易規模不無關系。文化部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網游虛擬交易總量接近280億元。龐大的交易規模之下,虛擬貨幣和道具很容易就能變現。
上海市公安局網絡安全保衛總隊警官田進表示,網游中的虛擬物品可以在現實中進行“套現”,這為洗錢提供了可能。其次,由于該網游賬號并沒有交易額度和次數的限制,這給犯罪嫌疑人的大額轉賬、反復轉賬提供了便利。
與此同時,對網游平臺相應的管理還相對缺失。知名互聯網律師于國富告訴記者,在目前的互聯網領域,對第三方支付、電子商務的規范已經明確,但對于網游、虛擬貨幣交易等新興事物尚沒有規定出臺。對此,有關人士建議加大對網游平臺的監管力度。比如,網游賬戶短時間內有大量充值款,購買裝備后迅速轉手交易,網游平臺管理者完全可以監測出用戶賬號是否異常。
于國富律師認為,“從商家角度看,過多的監管可能導致網游平臺客戶流失,做法本身也涉嫌違規。因此,有關方面抓緊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明確網游運營方、網游用戶的責任,才是較為根本的解決之道。”
推薦閱讀
蘋果公司將首次在中國單獨舉行新品發布會,這意味著中國用戶將有望第>>>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網絡游戲緣何變“洗錢”平臺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904/286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