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謝alzn的投遞
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今天證實,“旅行者1號”太空探測器已經進入到恒星際空間。1977年9月5日“旅行者1號”發射,在經歷漫長的36年7天之后,它飛行了116億英里,相當于186.68億公里,進入到恒星際空間(interstellar space),逃離了太陽系。
過去一年,圍繞“旅行者1號”的具體位置天文界爭論不休,它到底是離開了太陽系,還是抵達太陽系邊緣?科學家沒有定論。
“旅行者1號”采用的是70年代的技術,它在太空飛行了116億英里,發射于1977年,而它抵達的地方是人類探測器從未到過的,在太空中,它的時速達3.7萬英里。36年前,當時的空間幾何還處在紙張、黑板等工具之上,出錯的機率很高。
最新數據顯示,“旅行者1號”已經在電離氣體中飛行約一年,電離氣體存在于星體之間。目前,旅行者1號處在過渡區域,也就是剛剛脫離"太陽泡沫"(solar bubble)區,太陽能泡沫區仍然會受到太陽的明顯影響。
加州理工學院“旅行者1號”項目科學家愛德華·斯通(Edward Stone)表示:“現在我們有了新的關鍵的數據,相信人類朝恒星際空間邁出歷史性一步。旅行者團隊需要時間來分析這些觀察,進一步理解它。人們一直在問我:‘已經到恒星際空間了嗎?’現在我們可以回答說:‘是的’。”
2004年時,“旅行者1號”偵深到恒星際空間太陽風層的壓力增加,太陽風就是太陽的帶電粒子泡沫,它會影響其它星球。于是,科技家開始尋找證據,查看探測器是否已經到了恒星際空間,分析數據、理解數據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
“旅行者1號”沒有電離氣體傳感器,科學家只好用其它辦法來確定電離氣體環境,進而確定探測器的位置。2012年3月,日冕物質拋射給科學家提供了數據。13個月后,太陽的意外禮物送達“旅行者1號”所在位置,也就是2013年4月,環繞探測器的電離氣體像小提琴弦一樣振動。4月9日,旅行者1號的儀器探測到了振動。科學家利用振動得知電離氣體的密度。科學家發現,探測器周圍的電離氣體密度比太陽風層外層電離氣體密度高40多倍。這么高的密度意味著探測器到了恒星際空間。
古內特(Don Gurnett)說:“從數據中看到振動時,我們興奮得差點從椅子上跳起來,它告訴我們探測器已經進入到一個全新的區域,完全不同于太陽泡沫。顯然我們已經穿越太陽風層頂,太陽風層頂就是太陽電離氣體和恒星際等離氣體之間的區域。”
(該圖標出了旅行者1號和2號的位置,它們處在太陽風層頂的邊緣,太陽風層頂是太陽風制造的泡沫。)
愛德華·斯通(Edward Stone)稱:“這是人類探索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這點毫無疑問。它的成就如同人類第一次完成環球航行、第一次登上月球一樣。”
萊斯大學(美國一所大學)太空研究機構主管大衛-亞歷山大( David Alexander)說:“旅行者達到的科學成就將改變我們對宇宙的了解,我們只對太陽系略有了解,我們從未到過那里。”
推薦閱讀
蘋果發布OS X Mountain Lion 10.8.5正式版
感謝jailbreak ios 7的投遞在10天前,蘋果發布最后一輪OS X Mountain>>>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圖]旅行者1號已確認飛出太陽系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913/286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