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科技領域兩大領導品牌:宏碁連續兩年嚴重虧損,恐遭并購的流言滿天飛;HTC近兩年來市值蒸發9000億新臺幣(約1862.2億元人民幣),內部驚爆間諜案更凸顯管理模式存在重大漏洞。臺灣科技界的品牌夢,為何總是傷痕累累?“從宏碁、華碩到HTC,其實面臨的挑戰本質都是一樣,”一位品牌創始人私底下感慨。
臺灣本地市場空間太小,自然難有科技業最關鍵的產業標準定義能力,比如操作系統源代碼、基礎通訊專利等。臺灣也不會選擇韓國模式,傾盡全力打造一個品牌。“小地區資源要聚集,多多少少要容忍資本主義精神,”臺灣政大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所長邱奕嘉指出,臺灣的科技政策講究公平、多元,反而像披著狼皮(資本主義)的羊(社會主義),使得瞄準全球70億人口的臺灣科技品牌,先天不良,后天失調。
宏碁、HTC,雖然都曾在兩個不同領域占據領頭羊的地位,但現在卻面臨相同的命運:企業獲利變動劇烈。
臺灣科技企業衰落有以下幾個原因:
1、缺少國際化人才
“HTC的市場規模是宏碁的5倍多,成立時間卻縮短了6倍,面臨的壓力自然很強。像HTC這樣大起大落,沒什么好奇怪的。”一位科技企業的創始人解釋稱,當今的科技產業競爭,全球調動的資源超過以往任何時期,特別是需要大量燒錢的“品牌營銷”。
“臺灣品牌很難生存。三星賣手機就像賣洗發水,連訓練銷售人員都向寶潔、樂購(Tesco)取經,”一位前三星主管透露,三星把科技品牌當做快速消費品,大膽燒錢,三星在營銷方面投入的經費,約為HTC的三倍多。有傳聞稱,任何經銷店的業務員,只要賣出一臺三星手機,就能獲得500元新臺幣的獎勵。
另外一個需要大筆投入的資源,就是人才。
“打一場全球化的仗,需要國際化的人才,”宏碁董事長王振堂曾說,宏碁愿意用國際級的薪資標準,全球獵才,重賞有能者。
“臺灣企業國際知名度不高,也缺乏市場發展優勢支撐,因此只有用超過一般水平的薪資,才能請到一流的國際人才!迸_灣政大企業管理系教授別蓮蒂觀察指出。
宏碁不是沒有在國際人才上花過錢,卻后繼無力。
翻開宏碁2012年年報,宏碁前首席營銷官狄普勒、管理亞太營運總部的全球資深副總裁林義萬、掌管歐洲市場全球資深副總裁奧利弗,薪資級介于5000萬至1億新臺幣(約1034萬至2068萬元人民幣)之間,比宏碁全球總裁翁建仁還高。但同期,宏碁市場占有率卻從13%下降至8.3%。
“領高薪,卻看不到公司業績有好轉,”一位宏碁內部人士抱怨稱,蘭奇離開后,宏碁已經沒有財力另外聘請更好的國際人才。
而HTC重用前索尼管理團隊,靠著前首席營運官科斯特洛(Matthew Costello)牽線,大動作入股美國耳機品牌Beats,卻又出售股權,為投資不利止血。
靠著前首席技術官盧克(Ronald Luke)牽線,HTC花掉4500萬美元并購多媒體內容平臺Saffron Digital,今年又以4700萬美元賣掉。兩樁并購都未能給HTC帶來實際作用。
“用一批外國人,做一堆并購,就叫國際化嗎?”一位從HTC離職的高管忿忿不平。
2、董事會不健全
為什么臺灣科技企業無法和國際經營團隊善始善終?
“因為臺灣企業沒有功能強大、運作健全的董事會,”邱奕嘉指出,臺灣科技品牌太仰賴CEO個人的能力。
放眼美國,IBM董事會可以找到郭士納(Louis Gerstner)起死回生。雅虎董事會也找對梅耶爾(Marissa Mayer),再造雅虎。
“董事會機制要健全,才能一步一步建構管理力,”邱奕嘉說。
3、隨時重新定位能力不行
過去,HTC靠著技術領先,做出了全球第一臺Android手機,成為各大運營商首選的合作對象。但靠著技術站上成功的巔峰后,HTC卻輕視了智能手機快速向中、低端市場發展的趨勢。HTC內部,也不是沒有推出過中低端手機,從高通道聯發科各種手機芯片解決方案,各種價格段,也都測試過。
“Peter(HTC CEO周永明)要求完美、要求頂級,誰敢在他面前提案中低端手機。恳蝗敲,搞不好今年獎金就沒了,”一位內部人士透露。
智能手機高速成長五年,競爭重點已從“規格”變成了“價格”。
“當蘋果都要強調手機處理器的功能時,你就知道,產品差異化已經不大。單靠品牌,無法決勝負,”一位代工大廠董事長分析稱。
HTC的“高貴”,引發運營商的不滿!爱斈阒皇琴I人家的面板、處理器來組裝,你憑什么賣高價?HTC要重新定位自己,他的對手不是三星、蘋果,應該是索尼、LG、華為,”一位運營商總經理直言。
隨時重新定位,是品牌戰中必要的生存技巧。
“掌握商業模式和典范轉移,是科技品牌廠的成長天險,”臺灣交大管理科學系教授朱博涌說,“小米手機竄起,你說是別人來取代HTC嗎?不是。”
宏碁也在產品彈性上,受到限制。單一產品線,單一新經銷商戰術,時代改變了,過去的成功因素都成了今日的敗因。五年前,為了沖刺市場占有率并購的捷威、Packard Bell、eMachines,如今都成了宏碁沉重的包袱。品牌的無形資產減損,將大大削弱宏碁體質,使得宏碁今年難獲利。
總結:小地區應該學瑞士
“小地區還是可以‘智勝’,只要懂得聚焦,”臺大商學院教授劉順仁建議,臺灣可以另辟戰場,精耕B2B品牌。
瑞士模式,值得借鏡!叭鹗繌娬{‘唯精唯一’,透過聚焦和精通,瑞士掌控全球鈔票墨水八成的占有率,鐘表也做出高利潤,”劉順仁建議,臺灣也能在許多利基市場變成全球的“隱形冠軍”。
艱辛的路,不會白走。
荷蘭半導體業雖只剩下半導體設備制造商艾司摩爾(ASML),但全球半導體大廠都少不了它,去年毛利高達42%。
英國模仿硅谷雖失敗了,劍橋卻誕生了手機處理器技術授權大廠安謀(ARM),雖小如釘子,使對力氣,也能使大象如英特爾感到擔憂。
推薦閱讀
[視頻]Surface 2/Surface Pro 2上手視頻
Surface是微軟配合其Windows 8系統進軍觸控平板硬件市場,也是對抗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臺灣科技品牌衰落原因:沒國際人才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924/288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