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國外媒體報道,黑莓公司于美東時間13:20分再次停牌并發布公告稱,已經和以Fairfax Financial為首的聯合體簽訂收購意向書,后者愿意以每股9美元、總價為47億美元的價格將公司私有化,雙方預計將于11月4日完成盡職調查,在此之前,黑莓仍可以考慮其他潛在收購意向。
《金融時報》發表評論稱,雖然Fairfax公司CEO布萊姆·瓦特薩(Prem Watsa)決定以47億美元的價格“無畏地”買下黑莓,但行業分析師們仍然在質疑:通過私有化,黑莓就能存活下來嗎?
以下是原文摘要:
瓦特薩堅信,如果最終將黑莓買到手,會給“黑莓品牌、黑莓員工、用戶、運營商帶來一個令人興奮的私有化樂章。”不過,很多分析師和投資者卻并不信瓦薩特這一套。
這些質疑者承認,將黑莓私有化后確實有利于該公司的架構調整,因為私有化意味著可以規避投資者和監管機構的一些監管。但質疑者同時指出,無論是誰買下黑莓,想要讓黑莓存活下來,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黑莓此前發布的財季預報顯示該公司已經遭遇極其嚴重的存活難題。
黑莓上周五發布第二財季虧損近10億美元的預報,并同時宣布,放棄消費者市場,專注企業市場,此外還計劃全球裁員4500人。黑莓預計,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第二財季凈運營虧損約9.50億到9.95億美元;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第二財季凈虧損約為9.30億到9.60億美元;第二財季營收預計接近16億美元,智能手機設備的銷量約為3700萬部。
此外,分析師還指出,私有化可以為一個深陷困境的公司提供喘息、評估長遠戰略的機會。但黑莓的問題在于,該公司近幾年一直未能制定出一個長遠戰略,又談何評估戰略呢?說的明白一點就是,黑莓此前一直不清楚如何在設備銷售量大幅下滑的背景下重建公司業務架構。
對于黑莓未來能否存活下來,業界有著這么幾點爭議。第一,黑莓的企業消費者會不會始終忠誠;第二,即使黑莓最終能夠保住企業消費市場份額,但這個份額是否能夠持續支撐黑莓的存活;第三,如果黑莓私有化后直接舍棄硬件制造業務,黑莓還剩什么有價值的資產。
推薦閱讀
相比三星、諾基亞和索尼的旗艦機型,蘋果iPhone 5s攝像頭方面的提升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金融時報:黑莓私有化了也未必能存活下來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924/288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