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4日消息,在本周,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統就將迎來5周年紀念了。5年的時間看上去不短,但從PC的發展歷程來看,這不過是轉瞬之間。而自從Android在T-Mobile G1上首發的這5年里,這款操作系統所經歷的改動幅度之大令人稱奇。放眼整個消費類產品的發展歷史,沒有哪一類產品的發展速度能夠像智能手機這樣快,而Android一直就處于這場演變的正中心。
隨著Android 4.4的發布在即,科技網站The Verge對Android操作系統的發展歷史進行了一次回顧。Andy Rubin當初所帶來的這款操作系統是如何進化成今天的業界巨頭?而Android當中又有哪些東西保留至今?而哪些又不復存在了呢?以下為文章內容:
回本溯源
Android時代的真正開啟始于2008年10月22日T-Mobile G1在美國的發布。而在最初,那些在今天看來是必不可少的功能并不存在于Android當中,比如屏幕鍵盤,多點觸控,以及付費應用。但根基已經打下,而許多Android平臺標志性的功能正是在G1上首次出現的:
下拉通知窗口。盡管早期的手機都有各自的缺陷,但有一點是公認的,那就是Android一出生便搞定了通知系統——iOS另外花了3年才設計出了一套足夠效率的信息分流和提醒方式。秘密在于G1獨特的狀態欄,它能夠被拉下來以在單獨的列表當中顯示出每一條通知:短信、語音信箱和提醒等等。這個基本概念一直延續到了今天的版本。
主屏幕小部件。要說Android和其他平臺一個明顯的不同——一個區別于iOS以及WP的特點——那就是主屏幕對于小部件的豐富支持了。從一開始谷歌就給小部件制訂了龐大的計劃,但這個功能在首發時有一個明顯的缺陷,那就是開發者無法創建自己的小部件。
對于Gmail深度、豐富的支持。在G1發布之時,Gmail早就能夠支持POP和IMAP以被整合進移動郵件客戶端了——但問題在于這兩種標準都無法很好地支持Gmail某些更加獨特的功能,比如歸檔和標簽。Android 1.0極大地修復了這一點,帶來了當時市面上最佳的移動Gmail體驗。
Android Market。我們現在已經很難去想象一款沒有集中式應用商店的智能手機了,但在Android問世之初,是它發起了移動應用程序的革命。誠然,G1的Android Market和如今的Google Play沒有多少相似之處,當中應用的數量和涵蓋方面非常有限。但也許更為嚴重的是,它缺乏任何的支付系統,這個問題直到第二年才被修復。
值得注意的是,谷歌是在Astonishing Tribe(TAT)的幫助下開發了Android 1.0的UI,這是一家瑞典的互動設計公司,也正是他們在隨后的幾年里帶來了真正令人驚艷的界面概念。不過這家公司隨后被RIM所收購,從而結束了和谷歌之間的合作。
Android 1.1
Android的第一次升級在2009年2月發布,也就是G1問世后3個月多一點的時間。1.1版本從任何方面看都不是一場革命,它主要是對1.0當中各種bug的修復,同時賦予了系統OTA升級的能力。在當時,這可是件大事,也沒有任何一家競爭對手這樣做過。
來點甜點:1.5 “Cupcake”
Android 1.5最為人所熟悉的可能就是它的代號了,Cupcake就像是一座里程碑。這不僅是因為Cupcake帶來了不少備受期待的功能,它同時也是谷歌選擇甜點作為Android系統代號的開始:在它之后的每個版本都是按照字母順序以甜點的名字所命名的。除了“X”這樣的字母之外,我們預計這個慣例應該會延續一段時間。
在很多方面,Cupcake是一次改良,對于用戶界面上那些粗糙面的一次拋光。如果不仔細查看,這些改動幾乎不會被人所留意。比如說,標準的Google搜索小部件獲得了一絲透明,應用抽屜的圖標之下也獲得了花紋的裝點。
大多數G1用戶可能都不會注意到這一點,因為在這版系統當中,谷歌帶來了不少更加令人激動、同時也立刻變為使用當中必不可少的內容:
屏幕鍵盤。很難想像Android在問世之初竟然沒有屏幕鍵盤,不過事實的確如此,這也正是為什么G1會是一款側滑全鍵盤手機,同時直到Cupcake問世之后我們才看到首款全觸屏Android手機——HTC Magic。
在軟鍵盤方面谷歌還進行了一次大膽的嘗試:他們向第三方開發者提供了必要的接口來制作自己的替代鍵盤——而iOS和WP至今都不支持這一點。在當時,Cupcake的官方Android鍵盤在速度和準確度上都不如iOS,這也促使HTC這些廠商很快推出了自己的定制輸入法,而這可以被看作是定制界面的最早形態。
可拓展的小部件。雖然Android 1.0和1.1在技術上都支持小部件,但它們的潛力直到谷歌向開發者提供SDK之后才被發掘出來。在1.5之后,許許多多的第三方應用程度都會附帶一個或多個小部件。對于Android來說這意義重大,它讓用戶能夠享受到比其他任何一款移動操作系統都更加靈活和可延伸的主屏幕。
剪切板升級。Android對于復制和粘貼的支持來之不易。從技術角度講,Android從最開始就是支持這個功能的——但卻主要被限制在文本和鏈接。這也就是說復制粘貼只能在瀏覽器窗口或Gmail之內進行,兩個非常需要這個功能的地方。盡管Gmail直到多個版本之后才獲得完整的剪貼板功能,Cupcake還是帶來了對于瀏覽器的支持,允許用戶將網頁的純文字部分復制出去。
視頻拍攝和播放。我們在今天同樣很難想象,一款智能手機竟然會不具備視頻拍攝的功能,但G1當時的確如此。不過隨著Cupcake的推出,這個問題也得以解決。但和軟鍵盤一樣,Android的內置相機界面也成為了用戶所詬病的地方,廠商們因此也迅速進行了改良,加入了額外的場景、模式、選項、以及類似于點擊對焦這樣的方便功能。
還有其他更多。1.5還帶來了Gmail批量操作(在這個版本之前你無法對多封郵件進行刪除和歸檔),上傳視頻至YouTube/Picasa,在通訊錄界面內看到聯系人的Google Talk狀態,以及Gmail內的信息應用。
1.6 “Donut”
雖然不像Cupcake那樣意義重大,但Android 1.6 Donut所帶來的內容可不止那0.1。谷歌在這版本系統當中帶來了界面設計上的又一次微調,以及大量新的升級,包括對于CDMA的首次支持,從而讓Verizon這樣的美國運營商,以及亞洲的數百萬手機用戶帶來了希望。
但這些內容都不及分辨率獨立性這個改動所產生的效果那樣大。Donut標志著Android首次能夠在多種不同的屏幕分辨率和高寬比之下運行,從而為Android陣營隨后的百花齊放奠定了基礎。
Donut同時還引入了快速搜索欄這個概念。在Donut之前,在主屏幕上按下Android手機上的搜索按鈕會進入谷歌搜索欄以搜索網頁內容,和直接登錄谷歌的主頁進行搜索沒有區別。而通過Donut的增強,用戶得以搜索到許多的本地內容,比如應用、聯系人等等,同時網頁搜索結果也會呈現在同一界面。
Android 1.6還有哪些功能?一個重新設計的Android Market,它采用了白和綠兩種色調,并會顯示出最熱門的免費和付費應用,同時第三方應用類別也出現其中。相機界面也得到了重新設計,對焦速度顯著提升,與圖庫的整合也得以增強。
2.0/2.1 “Eclair”
是什么讓Eclair如此重要?它向世界呈現出了Android問世以來最為基礎性的革新,無論是在視覺還是構架上。雖然帶著854x480這種聞所未聞的屏幕分辨率,但這并沒有對Droid成為當時最高性能Android手機產生絲毫影響——各種同樣得到顯著升級的細節也造就了這款設備銷售上的成功:
多賬戶支持。通過Eclair,Android用戶頭一次能夠在同一款設備當中添加多個谷歌賬戶,并訪問到每個賬戶當中的郵件和聯系人。對于Exchange賬戶的支持同時也被加入。
Eclair同時賦予了第三方所必須的工具來在賬戶框架當中加入自己的服務。多賬戶功能的一大關鍵優勢在于,用戶賬戶內的所有分享信息都能夠自動同步,從而帶來了一站式的方便體驗。
谷歌地圖導航。直到今天,谷歌地圖依然是不少人首選的導航解決方案。這項服務在Android 2.0中首發,使用的是谷歌自己的地圖數據,并以此向用戶提供了完全免費的逐項導航功能。谷歌地圖導航包含了許多常規車內導航系統所常見的功能:直觀的3D視圖,語音導航(包括街道名稱)和交通信息。在它之前,用戶想要獲得逐向導航功能需要花高價來購買專業應用,要么得支付月費或是購買專用的導航儀,所以谷歌的舉動擾亂了整個市場。
快速聯系人。Eclair帶來了快速聯系人工具欄,讓用戶能夠以多種方式來(郵件、短信和通話等)和聯系人進行互動。無論聯系人的圖片在系統中的何處出現,你都能通過按壓來打開快速聯系人一欄,其中包含整齊排列的一行圖標。這項功能同時具備延展性,所以和聯系人有關的不同類型信息都能夠被統一歸納其中,比如Twitter。
軟鍵盤升級。和G1一樣,Droid也配備了物理全鍵盤,但谷歌依然將其視為一個展示新版虛擬鍵盤的機會。盡管這個平臺還沒能完全支持多點觸控——比如瀏覽器和地圖應用都不支持捏拉縮放——Eclair的鍵盤還是使用了多點觸控數據來在用戶快速輸入時識別第二次點擊,這能夠顯著提升快速打字下的準確率。
升級的瀏覽器。如上文提到的,Eclair的瀏覽器并不支持多點縮放,但它在其他方面獲得了顯著的升級。考慮到Droid采用了空間充裕的WVGA分辨率顯示屏,所以瀏覽器對于那些復雜、桌面內容的顯示能力就顯得至關重要。在這方面,谷歌加入了HTML5的支持,包括視頻。這也是Android瀏覽器首次擁有一個適當的地址欄,谷歌也仿照Chrome將搜索欄并入地址欄。為了彌補多點觸控的缺失,新版瀏覽器還加入了雙擊放大這種操控方式。
Eclair當中無數的改動幾乎觸及到了系統的每一個界面。谷歌一如既往地在UI方面進行著提升,但2.0的改動總體上讓人覺得更加緊密,比如更加干凈整潔的圖標,以及專為Droid的分辨率所設計的小部件。不過Android 2.0從根本上講是一位獨行俠,除了Droid之外,幾乎每一款Eclair之后發布的手機所采用的都是Android 2.1系統,其中所包含的大部分是bug修復和API功能的加入。雖然2.1是一次小幅升級,但其中依然還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功能:
動態壁紙。這個功能在Android 2.1當中首次出現,它的概念非常簡單:讓動態圖片能夠成為主屏幕的背景,并能夠和用戶進行有限的互動。
語音轉文字。谷歌在Donut當中就為語音轉文字(TTS)添加了一個開發者框架,打那之后,他們就一直在推動TTS的能力。而在Eclair當中,TTS朝著另一個方向發展——用戶能夠對著自己的手機說話,作為替代傳統鍵盤輸入的一種替代方式。為了達成這一點,Android 2.1將軟鍵盤上的逗號鍵替換成了麥克風圖標,按下之后并說話,系統便會把語音轉換成文字。
新的鎖屏界面。Android 2.0當中實際上就帶來了新的鎖屏界面,用戶可以通過滑動來解鎖,或是將手機調至靜音,而在2.1當中,這個界面又迎來了另一次調整。雖然在功能上大體維持不變,但谷歌把時間顯示的樣式從標準無襯線字體變成更具Android風格的高科技字體,并將解鎖和靜音功能的滑動軌跡從曲線變成了直線。
雖然不是重大更新,但Android 2.1標志著谷歌策略轉移的開始?赡苁菗挠布献骰锇楦鼉A向于定制界面并大幅改變原生Android體驗,谷歌選擇和HTC直接合作來制作屬于自己的旗艦手機——一款能夠展示沒有任何改動、純凈的Android 2.1的手機,這就是Nexus class="edui-faked-video" pluginspage="http://www.macromedia.com/go/getflashplayer" src="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c0NjczNDI4/v.swf" width="600" height="380" wmode="transparent" play="true" loop="false" menu="false" allowscriptaccess="never" allowfullscreen="true"/>
Android 2.2在2010年中期發布,Nexus項目的優勢也開始顯現:Nexus>
Froyo同時還加入了一個徹底重新設計的圖庫應用,從而首次展示了Android的3D裁減功能:翻轉手機后圖像也會跟著翻轉,在單獨的相冊和圖片之間切換會顯示出高質量的動畫效果。
另一項重要功能是移動熱點支持的加入——許多運營商在銷售自己的Froyo手機時都會禁用這項功能,或者是附加更多的條款——以及Gmail對于復制粘貼的更好支持,從而修復了該平臺剪切板的一大缺陷。對于那些不喜歡Android獨特圖案解鎖或者更注重安全性的用戶,谷歌還加入了一個傳統的密碼/PIN鎖屏功能。也正是從2.2開始,谷歌逐漸重視起了企業環境,從大量針對Exchange的增強可見一斑。
2.3 “Gingerbread”
Froyo在Nexus>
對于復制粘貼更加精細的控制。自iOS 3.0在2009年中期發布以來,Android對于剪切板的支持就開始落后于蘋果,iOS以放大鏡這種獨特的形式提供了逐個字母的精確控制,也讓手指操控光標變得更加容易。而在Gingerbread之前,原生Android只能夠復制整個文字欄,而這經常并不是用戶所需要的。Gingerbread調整了這一點,加入了逐字高亮,以及用來調整高亮的箭頭。和Froyo在主屏幕上的提升一樣,谷歌在這方面同樣是為了趕上硬件廠商們的革新。
升級的鍵盤。谷歌在2.3當中再一次對鍵盤進行了調整,這一次的改變非常明顯——按鍵的設計和顏色自Cupcake以來得到了首次大幅調整。多點觸控的支持也得到了升級,在按住某個按鍵后,用戶將能夠用到它的第二字母/符號。
更好的電池以及應用管理工具。Android對于多任務的支持在某些人看來有點太過效率了——軟件都是能夠在后臺自由運行,續航也因此冒上了風險,特別是當用戶安裝了那些設計糟糕的應用時。不過在2.3當中,系統加入的電源管理工具能夠顯示出每個應用/功能的耗電情況,從而讓用戶能夠更好地查看到是什么在吞噬手機的電量。
前置攝像頭支持。盡管Google Talk直到2010年中期才加入了移動視頻通話的支持,Gingerbread就已經賦予了設備支持多個攝像頭的能力。雖然谷歌在Nexus S上加入了一枚前置攝像頭,但除了用它自拍之外,其余并沒有什么運用方式。
Gingerbread其他的一些新功能更多的是面向開發者而非終端用戶,比如NFC。Nexus S的電池后蓋上被嵌入了特殊的天線,從而賦予了這款手機NFC功能。而這項功能最終也促進了移動支付的發展。
谷歌還希望借助Gingerbread擴大在移動游戲市場打下基礎,而這正是Android遠遠落后于iOS的地方。新版本的系統給予了開發者更低的權限來接觸到音頻、設備控制、圖形和存儲,從而讓他們能夠編寫出更快的原生代碼——這對于制作豐富、高畫質的3D游戲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3.x “Honeycomb”
Honeycomb可以說是個另類,也是谷歌朝著統治智能手機市場高歌猛進當中的一次跑偏。實際上,Honeycomb根本就不是一款智能手機操作系統,谷歌這一次找到了摩托羅拉,想要以Nexus模式推出一款展示原生Android 3.0的平板電腦,而這促成了Xoom的問世。
但Honeycomb并不具備谷歌預期當中的吸引力,它的存在更像是為Android 4.0的用戶界面風格打下了基礎。
從綠到藍。綠色似乎永遠都會和Android聯系在一起。Android的logo是翠綠色的,谷歌的官方Android網站選擇了綠色的色調。而在Honeycomb當中,綠色被掃地出門,貫穿整個系統界面的顏色變成了藍色,包括電量顯示、信號指示、以及時鐘小部件等等。
重新設計的主屏幕和小部件擺放。Honeycomb會對每一個小部件的樣式提供預覽,而不是如從前那樣僅帶來一個名稱列表。在選擇了一款小部件之后,用戶可以將其隨意擺放在5個主屏幕面板當中的任意一個當中。雖然Android一直都是使用網格來在主屏幕上顯示小部件和圖標的位置,Honeycomb對此的處理要更到位——在每一個小部件預覽之下,你都能看到它會消耗掉多少“網格方塊”。
物理按鍵消亡。在Honeycomb平板上,設備不再需要專用的物理導航按鍵,因為它們都被直接加入到了系統當中,位于屏幕的底部。因為都是虛擬的,系統可以在必要時對這些按鍵進行顯示、隱藏或者更改。對于硬件廠商來說,也不再需要那么多的邊框空間來擠入物理按鍵了。
升級的多任務。在導航欄當中,除了返回和Home鍵之外,谷歌還新增了一個名為“最近應用”的虛擬按鍵。按下之后,系統便會打開一個展示最近運行應用的列表,左側是名稱右側是縮略圖,用戶則可以通過簡單的滑動來關閉任意一款應用。而在此之前,想要查看最近運行應用需要長按Home鍵,且系統只會顯示出應用圖標。
新的應用排布范例。Honeycomb引入了“動作條”這個概念,它永久性地置于每一款應用的頂部,讓開發者用來顯示最近訪問的選項、上下文菜單等等——就像是每款應用程序的狀態欄。此外,Honeycomb還帶來了對于多列應用排布的支持,用來彰顯對于平板電腦的側重。
Android 3.1和3.2主要都是維護性的升級,不過他們也的確帶來了一些重要的功能。比如3.1就加入了可調節小部件大小的能力,雖然不少第三方界面都已經支持該功能,但3.1將它帶進了系統的核心。
4.0 “Ice Cream Sandwich”
谷歌憑借三星的Galaxy Nexus回歸了Nexus項目,同時帶來了目前我們所使用的Android大版本。毫無疑問,ICS是迄今為止Android手機迎來的最大一次改動,但實際上它所擁有的許多功能和設計元素在Honeycomb就已成型,包括虛擬按鍵,從綠到藍的過渡,升級的小部件支持,可滾動的多任務界面,以及應用內的“動作條”。
4.0還對系統的字體首次進行了變更。名為Roboto的新字體據稱能夠更好地利用今天的更高分辨率顯示屏,而谷歌也一直都在盡力推廣它。Android設計主管Matias Duarte指出,舊字體“難以去達成我們所需要的開放度和信息密度”,而Roboto據稱能夠避免一些抗鋸齒上的缺陷。
而Android最具辨識度的功能也在4.0當中得到了升級。上了年紀的通知屏幕依舊是所有移動平臺當中最棒的功能之一,但ICS賦予了用戶通過簡單的滑動來單獨移除每一條通知的能力。在老版本當中,你只能一下子清除所有通知。
在Cupcake之后的每一個系統版本當中,谷歌都會對軟鍵盤進行一些修改,ICS自然也不例外——實際上,這次的改動和Gingerbread所作出的一樣重大。按鍵的物理設計和排布大體上未作改變,但智能糾錯功能得到了徹底的修改,在實際的使用當中我們也發現,這些改動是在創造奇跡。此外,系統還獲得了一種吸引人的拼寫檢查和替換方式,包括錯誤單詞底部的紅線,以及觸手可及的添加到詞典選項。也是第一次,文字輸入、剪切板支持和軟鍵盤的質量都達到了市場上的優秀水平。
而這不過是個開始:
更多的主屏幕升級。如上文所說,ICS的主屏幕沿用了許多Honeycomb帶來的改變。不過它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新花樣:只要把一個應用圖標拖拽到另一個的上面,便能夠創建文件夾。主屏幕底部的快捷方式欄也得到了增強,谷歌現在稱其為“收藏托盤”,用戶可以隨意將4個應用放置在這一欄當中。
Android Beam。NFC支持是Gingerbread和Nexus S身上所主推的功能之一,但除了Google Wallet當中有限的應用方式之外,基本不存在能用到NFC的地方。而ICS希望通過這項名為Android Beam的新功能改變這一點:兩款支持Beam的設備只需放在一起,便能夠進行數據的傳輸和分享。
面部解鎖。除了已經支持的圖案和密碼解鎖之外,Android 4.0還加入了面部解鎖功能。由于使用照片便可輕松繞過這種解鎖方式,所以該功能被認為更多的是一種噱頭。
流量使用分析。就像是Gingerbread讓電量消耗變得更加直觀,Android 4.0在流量上也帶來了相同的處理方式。用戶可以查看任意時間段的總體流量使用情況,也可以查看到每款應用的流量消耗情況,以揪出是哪些應用在偷偷消耗有限的流量套餐。
新的日歷和郵件應用。作為傳統的郵件體驗,Gmail在Android 4.0當中也被大幅修改,加入了更為新鮮的設計以及“動作條”的支持。日歷應用也首次獲得了統一的視圖,對于使用多賬戶的用戶來說非常方便。
4.1 “Jelly Bean”
谷歌在去年的I/O大會上帶來了新的Jelly Bean升級,而這次升級意義之重大可不是數字上0.1的提升所能代表的。它代表了谷歌平板策略的重啟(Nexus 7),以及用戶體驗上徹底的重新設計。
乍看之下,Android 4.1并沒有帶來太多的不同,但仔細體驗之后,你就會發現這版本系統所加入的一系列調整和新功能。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Project Butter”了。通過三重緩沖圖形,將所有繪畫的刷新率鎖定在16毫秒,以及對觸控輸入子系統做出的一系列調整,這項功能極大地提升了Android的視覺和觸控性能。在此之前,Android在流暢度上總是要遜色于iOS,特別是滾動時,而Project Butter的出現縮短了兩個平臺之間的差距。
在所有面向用戶的改動當中,Google Now無疑是其中最大、最重要、也是最野心勃勃的。對于谷歌來說,它是一個完整的平臺,而Jelly Bean恰巧是第一款獲得它的產品而已。Google Now希望幫你進行大量的日常思考,在你開口之前就預測到你所需要的。Google Now能夠處理多種數據——你的日常安排、地點、時間等等——并以重要程度的順序呈現出包含一張張信息卡片的視圖。它同時還整合了一個新的自然語言搜索功能,同時具備可以說是手機平臺上目前最為真實的文字轉語音系統。通過Jelly Bean,語音聽寫功能也首次實現離線使用。
以下是4.1當中部分重點功能:
Roboto更新。Android的標志性字體也得到了重新設計,渲染方式與以往有所不同。
可拓展,“可操作的”通知欄。Android 4.1又把已經是最為優秀的通知系統帶到了新的水平。開發者現在能夠制作出更加動態的通知,用戶可以直接在下拉通知欄當中獲取到更多的信息,并直接對通知進行控制而無需開啟相關應用。應用的通知還能夠被單獨關閉,而這個功能是蘋果在iOS 5的通知中心當中首創的。
小部件的靈活性。可調節大小的小部件是在Android 3.1當中首次加入的,但Jelly Bea讓它們變得更加實用——它們能夠被動態地調整大小。把所有你需要的圖標和小部件都裝進單獨一個屏幕非常不易,但現在,小工具能夠自動調節自身大小來適應可用空間。圖標也會為你拖拽過來的項目讓路,這一點和iOS很像。
預測輸入。又是例行的鍵盤升級。這一次,谷歌把側重點從單詞糾錯轉移到的單詞預測,這項功能聞名于SwiftKey,并被BlackBerry 10所采納:Android的鍵盤現在能夠試圖去猜測你想要輸入的下一個單詞,并會隨著時間來逐漸學習用戶的輸入風格。
4.2 “Jelly Bean”
Android 4.2維持了4.1的代號,因為這次升級更像是對于系統的完善而非重大更新。本次升級在4.1之后的6個月推出,它收緊了性能,動畫效果提升,并帶來了更為緊密的設計。但這并不是說本次升級并沒有任何面向用戶的提升:4.2帶來了新的控制面板,在鎖屏添加小部件以及運行相機應用的能力,并加入了類似于Swype的滑動輸入。
4.2當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對于Miracast的支持,它能讓你將視頻和音頻從設備無線傳輸到電視或者其他顯示屏上。谷歌此舉顯然是沖著蘋果的AirPlay取得,且Miracast是一項業界標準,市場上有部分機頂盒具備對它的支持。遺憾的是,由于Android 4.2在2012年秋天發布,當時很少有智能手機能夠利用這項功能,即便它們升級到了4.2。同時,系統并沒有對于Miracast的支持做出多少的提升。
在Android 4.2之后我們還看到了一系列“Google Play版”智能手機的發布,比如三星和HTC的旗艦機型。對于那些想要兼得Android原生體驗和頂尖硬件的消費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個福音。
以下是Android 4.2其他一些功能的盤點:
重新設計的時鐘應用/小部件。Android 4.2當中最為明顯的視覺改動是新的時鐘應用,它將小時加粗,而分鐘的顯示字體更瘦,并能夠快速進入倒計時、秒表和世界時間功能。谷歌還帶來了新的模擬和數字時鐘小部件。
多用戶賬戶。Android 4.2為平板電腦帶來了加入多個用戶配置檔案和賬戶的能力,讓家庭成員能夠更加輕松地分享一款設備。這項功能早就出現在了Windows或OS X當中,但iPad那時還尚未獲得。
Photo Sphere。Android 4.2是世界首款內置360度全景拍照功能的手機系統。遺憾的是,Photo Sphere圖片難以被分享——只能通過谷歌自家的Google+社交網絡——對于多張圖像融合和縫補的效果也并不是特別好。
Daydream屏幕保護程序。作為Android設計團隊的主管,Matias Duarte對于Android如今的感觀影響重大,而Android 4.2當中的Daydream功能也許是其中最為顯眼的。Daydream從根本上講模仿了webOS 2.0的展示模式,是一個能夠顯示圖片、照片、信息、小部件等內容的屏幕保護程序。
輔助功能增強。Android 4.2為殘障人士帶來了一系列的提升,包括3次點擊以放大整個屏幕,通過雙指放大和縮小,語音輸出,以及為盲人用戶所準備的手勢模式導航。
4.3 “Jelly Bean”
盡管我們一直在期待Android 5.0,但谷歌在今年7月24日卻給我們帶來了一次非常小幅度的系統升級。Android 4.3當中包含一個主要是為新款Nexus 7(和其他平板)所設計的功能,那就是為多用戶支持新增了受限配置文件的功能,它能夠避免熊孩子們不會通過內購把你的信用卡刷爆。
谷歌在今年早些時候就開始大力推動Android游戲的發展了,在4.3當中,他們在這方面的努力顯露無遺。Android 4.3是市面上第一款支持OpenGL ES 3.0的操作系統,這是一個先進的游戲軟件引擎。蘋果在iOS 7當中同樣也加入了這種支持,并維持著自己在游戲生態系統當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Android 4.3還帶來了其他一些細微的提升:TRIM支持(升級的內存管理),低功耗藍牙,虛擬環繞聲,預測撥號盤,以及WiFi定位服務的升級。
對于Android用戶來說,升級幅度相對較小的4.3實際上是偽裝起來的賜福。首先,Android手機在獲得最新版本的升級上都存在無可避免的延遲。但是,今年的Android在體驗上的改變并非來自于系統升級,而是應用升級。正如Android工程總監Dave Burke所說的,谷歌走上了模塊化Android的道路。包括Gmail,Chrome,日歷在內的許多核心應用都會定期獲得升級,而無需等待系統升級。這也就意味著Android用戶能夠直接從這些升級的應用當中獲益,而非等待運營商或硬件廠商大發慈悲來制作系統升級。
4.4 “KitKat”
雖然谷歌還未正式發布下個版本的Android,但他們已經公布了它的名字:4.4 KitKat。KitKat是谷歌首次和食品廠商在Android代號上的合作,他們也和雀巢推出了大范圍的宣傳活動。
雖然尚未正式發布,但最近已經有一些泄露信息曝光。比如在最近曝光的幾張諜照當中,我們就看到狀態欄文字/圖標顏色的改變(由藍變灰)。此外,狀態欄整體的顏色還會根據開啟應用的色彩風格進行匹配,整體效果看上去更加協調。
谷歌表示,“我們為Android KitKat設立的目標是為每一位用戶帶來超棒的Android體驗。”這句話具體指的是什么我們還不得而知,但早就有傳言聲稱Android即將迎來視覺上的重大調整。我們并不知道這個大改是否會出現在4.4當中,還是未來的5.0,但4.2和4.3的確留下了一些還未被解決的視覺/設計上的不一致性。Android 4.4 KitKat預計會在今年秋天與新一代Nexus手機一同問世。
推薦閱讀
德州海洋科學教授榮獲Liquid Robotics PacX挑戰賽冠軍
創建于2011年的初創公司--Liquid Robotics是一家致力于生產波浪滑翔機>>>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多圖+視頻]5年Android發展史回顧 1.5版本現今日雛形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925/288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