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韓國《朝鮮日報》9月30日報道,韓國研究人員全球首次研發(fā)出制取汽油的大腸桿菌。就像酵母分解糖分制作啤酒的原理一樣,該微生物可將雜草或木渣轉化成汽油。如果本次研究進展下去,就將可以利用非食用植物資源制取汽車燃料或橡膠之類的石化產品,為解決能源困難和環(huán)保做出重大貢獻。
資料圖
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生命化學工程系教授李相燁和崔勇俊(音)研究小組29日說,已研發(fā)出通過代謝工程將樹木和雜草等非食用植物轉化成汽油的大腸桿菌。代謝工程是指將微生物基因變形或研制從未有過的新基因,以制造符合需求的化合物的技術。
汽油是從石油中提取的。一般將原油加熱至攝氏30-140度,就可將變成氣體的汽油分離出來。而柴油則需將原油加熱至250度以上才變成氣體。兩種燃料都是由碳和氫組成的鏈狀碳氫化合物。
差異就是鏈的長度。汽油的碳原子數(shù)量為4-12個,柴油的數(shù)量可達13至17個,碳鏈稍長一些。大腸桿菌分解植物后,可合成碳原子數(shù)量達16-18個的脂肪酸。研究小組將大腸桿菌的基因變形后,研制出碳原子數(shù)量為10-12個的脂肪酸。其他變形的基因再除去其中的一個碳原子后,最終大腸桿菌內就生成了9至11個碳原子的汽油。
雖然美國研究小組2010年在《科學》雜志上發(fā)表說,已研制出用植物制取柴油的微生物,但用微生物制取碳鏈比柴油短的汽油,這還是首次。
推薦閱讀
蘋果被迫放棄對Lodsys“in-app購買技術”專利的訴訟
時間回到2011年,Lodsys曾向iOS的開發(fā)商索要“in-app購買技術”的專利>>>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930/289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