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個周末,知名汽車廠商德國戴姆勒公司扔出了重磅消息,打算投入100億歐元研發電動汽車,計劃在2025年推出10款基于相同架構的電動汽車,如此大的投入立馬震動業界。
戴姆勒
其實不只是戴姆勒,無論是準備造車的格力,還是正在造車的特斯拉,進入電動汽車領域都投入了巨大的資金,均超過百億。即便格力130億收購銀隆的計劃已經擱淺,但其造車的第一步就準備投入130億元,全部造車的投入定會更大。目前在電動汽車方面小有成就的特斯拉,從早期創始人的投入到各種貸款、上市融資、增發股票,不算2008年新車推出之后獲得的現金,從外部獲取的投入資金也不下30億美元,但其生產規模依舊有限,現今年產也不過10萬輛,根本無力應付龐大的訂單。而目前深陷資金短缺的樂視,宣稱在汽車方面投入的自有資金也超過100億。
電動汽車節能確實讓人興奮,但動輒百億的投資也著實讓人震驚,眾多的企業望而卻步,我們也不妨一起來看看,電動汽車的投入為何如此之高?
一、電動汽車是全新領域 各方面都需要投資
電動汽車,無論對傳統汽車廠商還是格力蘋果等其他領域的科技巨頭,都是一個全新的領域。
目前進入電動汽車領域的企業,特斯拉和比亞迪已有相關車型上市,格力與銀隆聯合研制的大巴也已出現在公眾視野之中,蘋果造車已是公開的秘密,樂視也在研發,戴姆勒剛剛加入其中。
欲在電動汽車方面有所建樹的企業,特斯拉是為電動汽車而組建,比亞迪造車之前集中于電池領域,格力以白色家電著稱,而蘋果則是在電子消費品方面馳名全球,電動汽車對他們而言完全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電動汽車就是龐然大物般的存在,復雜性絕非這些企業之前所從事的產品可比。即便是戴姆勒這樣的傳統汽車廠商,從燃油車轉向電動車,動力系統的變化無異于傷筋動骨。
進入電動汽車這個新的領域,從研發人員的招聘到生產廠房的建設,乃至售后服務方面的完善,都需要重新開始,資金需求量大也在情理之中。
二、新興產業 配套產業還不完善
比起馳騁了一個多世紀的燃油汽車,電動汽車出現的時間極為短暫,還是不折不扣的新興產業,配套產業還有待完善。
無論是深耕電子消費品30余年的蘋果,還是在家電方面發展近20年的格力。即便沒有建立完整的產業鏈,也有完整的供應鏈,自己生產不了的也都能買到。
在發展成熟的燃油汽車領域,從核心的動力系統到相關的零部件,縱使自己不能造,也能從配套產業中買。電動汽車領域則不同,核心的動力系統,目前研發出成品的企業也不過特斯拉、比亞迪等少數幾家企業,自己的產能都滿足不了,外賣供給其他企業更不可能。
而儲存動力來源的電池,直接關系到汽車的續航,在電動汽車尚未普及之時,對外提供電池的企業少之又少。即便能買到電池,續航能力在市場上也毫無競爭力可言,最好的辦法還是自己造,特斯拉也為此投入50億美元新建了超級電池工廠。
核心部件無處可買,都得自己從頭來,動輒百億的投入也就沒必要奇怪。
推薦閱讀
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已落下帷幕,你也加入了“買買買”的大軍了嗎?如果說全民網購的“雙十一”是一場狂歡,在狂歡過后,四大遺留“病癥”正在>>>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5/301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