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于2016年7月公布的技術成熟度曲線中,超融合位于期望膨脹期(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的最頂點。這預示著,超融合將渡過概念炒作期,進入實際落地階段。按照這一發展趨勢,只需2-5年時間,超融合將真正成為市場的主流。
從超融合的概念誕生,到如今步入企業級應用市場,超融合似乎一直保持著“加速沖刺”的狀態。從基礎架構層面看,超融合已經成了企業用戶從虛擬化環境向云環境過渡的一條捷徑。
超融合的春天真的到來了嗎?
1 超融合期待“井噴”
2012年才具雛形的超融合市場,在2015年就迎來第一次的發展高潮。IDC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超融合市場整體規模達到9170萬美元,超過2014規模的3倍。被公認為是超融合鼻祖的NUTANIX雖然很早便進入了中國廠商,但其在銷售端開始發力也是始于2015年。當年11月,Nutanix還與聯想集團宣布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同開發和銷售搭載Nutanix軟件的聯想全新超融合系統產品。
借著這股超融合的東風,2016年1月12日,由眾多超融合產業鏈上的企業和機構共同發起成立了“超融合產業聯盟”,這被認為是中國超融合元年正式開啟。
IDC中國企業級研究部助理研究總監周震剛表示,超融合是目前實現軟件定義基礎架構的最佳方式,具備廣闊的市場前景。而超融合產業聯盟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協調各超融合廠商之間的合作關系,更好地在中國推廣超融合技術,幫助中國用戶建設更有效率的IT基礎架構。
也就是從那時起,超融合市場上的中國勢力逐漸凝聚,越來越多的中國廠商開始轉向超融合,比如提供公有云服務的書生云把超融合定為了公司新的核心業務,2014年11月才成立的初創公司ZETTAKIT也憑借超融合開始嶄露頭角……
時至今日,雖然“超融合”這個名詞已經家喻戶曉,但是對于什么才是真正的超融合還是眾說紛紜,就連IDC、Gartner等市場分析機構也在根據市場的變化不斷調整對于超融合市場的定義和分類。每個廠商基于自己對超融合的不同理解推出了形色各異的超融合產品:既有一體機產品,也有純軟件的產品;既有將開源軟件進行裁剪配上標準化的x86硬件,也有自己開發軟件的……這也從客觀上形成了超融合市場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從用戶的角度看,有的用戶想法很簡單,把超融合定位成一種新型的軟件定義存儲,替代傳統的SAN;有的用戶把超融合當成支持云原生應用的一種新型架構;還有的用戶認為超融合將成為下一代數據中心的核心基礎支撐平臺……目前,超融合還處于廣泛嘗試的階段,它究竟能在多大的范圍內發揮作用,能否成為云計算數據中心的基礎支撐平臺,還需要更多的實踐來驗證。
上文已經提及,超融合市場目前正處于快速上升期,無論是從市場、廠商還是用戶方面看,正面、積極的回饋比較多。2016年NUTANIX成功上市,聯想舉辦了貫穿2016年全年的“尋找超融合最美合伙人”的市場活動,2017年初HPE收購了成長迅猛的超融合基廠商Simplivity,2017年4月11日,書生云簽下了超融合領域最大一筆價值10億元的訂單……超融合領域一直爆點不斷。產品持續推陳出新、豐富多彩的市場活動為超融合積攢人氣、10億元訂單橫空出世,這些似乎都在為超融合市場的井噴做著鋪墊。
2 超融合步入大規模商用
在超融合的萌芽期,一直是以NUTANIX為代表的超融合初創企業表現最為活躍。現在則是傳統廠商與創新企業誰也不甘落后。
Evaluator Group與SNIA聯手針對大企業進行的一項調查《Hyperconverged Use in the Enterprise》顯示,在用戶最想選擇的超融合產品中,VMware VSAN、EMC VxRail和NUTANIX位居前三。VMware與EMC作為老牌的企業級基礎架構提供商,在決定發力超融合之后,顯示了強大的綜合實力,有些后發先至的意思。從調查結果看,一些大型企業用戶出于品牌、信任度、產品成熟度等方面同的考慮,還是傾向于選擇大廠商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超融合創業廠商的優勢在于,它們沒有任何歷史包袱,可以專注于超融合產品的研發和創新,產品設計思路更開闊,也更具有創新性,同時善于利用一些最新的技術成果,以及開源技術,其產品在支持云原生應用方面更駕輕就熟。
舉例來說,華云網際的首個超融合系統于2010年上線,其超融合產品FusionStack的核心是“虛擬化+分布式存儲”:在虛擬化方面,華云網際并沒有采用OpenStack,而是選擇更加簡單、易維護、輕量級的ZStack,可支持KVM和VMware兩種主流的虛擬化方式;FusionStack采用自主研發的FusionStor軟件定義塊存儲,可做到任意節點無差別替換;通過OS-bypass架構與DPDK、RDMA、SPDK等技術結合,單個節點的性能達200萬IOPS,平均延遲控制在500微秒之內。再比如,書生云超融合產品首創分布式共享存儲技術,由內部總線連接的分布式系統組成,再加上獨有的TruPrivacy云數據安全技術,在性能、成本、安全性、密度和節能上都有十分明顯的優勢。書生云的目標是“去TCP/IP”,在超融合的底層架構上實現實質性的突破。另外,書生云還發布了最新一代的系統遷移軟件SurMigration的Beta版本和基于一體機的系統災備方案,確保傳統數據中心向私有云、混合云的無縫遷移,以及持續數據備份和容災系統接管,從而保障客戶業務系統的連續性。
超融合除了在市場端和產品端表現搶眼以外,在應用端,超融合同樣展現了其巨大的潛力。據了解,華云網際服務的客戶已超過200家,其產品和解決方案應用于政府、金融、電信、教育、醫療等12個領域,目前正在進行B輪融資。深信服的超融合產品已經應用于超過800家企業用戶,其中有不少是作為核心的基礎架構使用。
聯想的“尋找超融合最美合伙人”活動歷經國內八大城市,收獲頗豐,共尋找到500多位合伙人,支持了2000多個業務系統,2萬多家來自政府、醫療、教育、制造、辦公、地產、能源、建筑和交通運輸等行業的企業參與了活動。
書生云簽約鳳凰大數據中心一舉刷新了中國超融合市場的多項紀錄,不僅投資規模最大,相當于中國去年全年的市場總量,而且設計存儲容量達到1EB,超過去年全球交付的總容量。現在大多數企業的數據量仍處于PB級水平,從PB級到EP級可以說是又一次巨大的飛躍,它對數據中心底層基礎架構的要求進一步提升,這對超融合來說既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次證明的機會。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發布的《中國云計算開源發展調查報告(2017)》顯示,近七成的企業已經應用或測試OpenStack,金融行業的客戶雖然對OpenStack保持謹慎態度,但也有超過一半的金融企業在測試OpenStack。OpenStack可以稱得上是私有云的一個標準框架。近來,一些OpenStack廠商也感受到了來自超融合的競爭,特別是在一些中小型的云中,超融合的使用比例有逐漸上升的趨勢。書生云承建的鳳凰公有云數據中心無論是投資還是建筑規模都首屈一指,這說明超融合在大型甚至超大型的數據中心里也有用武之地。許多超融合解決方案天生就支持OpenStack,在大型數據中心里,OpenStack與超融合將會和平共處。從私有云到公有云,超融合的應用范圍在不斷擴展和延伸,其無限潛能正得到進一步釋放。
在教育領域,超融合可以作為智慧教育的底層架構支持,更好地實現教育公平化和資源共享;在政府領域,超融合可以來用支撐政務云平臺建設,實現數據的整合;在大中型企業中,超融合技術成了企業上云的快捷途徑;在制造領域,超融合可以提高大規模并發數據處理的能力。隨著應用逐漸走向深入,超融合不再像人們想象中那樣,只能服務中小企業,或是作為VDI的后盾,而是開始大踏步進入企業級應用領域,甚至是生產環境。
同樣是來自《Hyperconverged Use in the Enterprise》的調查結果,應用超融合最多的場景是企業的基礎架構整合和服務器虛擬化,這一比例高達47%;近2/3的被訪者表示,他們使用超融合架構來升級和替代傳統的計算和存儲架構;VDI的應用數量只是排名第二。
在這里還是要再提一下書生云承建的鳳凰大數據中心項目,該項目的簽訂是一個里程碑,或者說轉折點,表明超融合的應用領域已經擴展到了大型數據中心領域,而不再是局部的或小規模的應用。
這是不是也意味著超融合大規模商用時代即將到來?
3 中國將成為潮流引領者
可能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中國與世界處于同一起跑線,甚至在某些細分領域,中國還處于領先地位。在超融合領域,這種感覺應該說更加強烈。在NUTANIX將超融合帶入中國市場前,中國已經有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廠商在研究將計算、存儲節點從底層進行融合,只不過那時還沒超融合這個概念。
將存儲、計算、網絡集成在一個盒子里,當這個最樸素的超融合理念一出現,即被敏感的中國廠商和用戶捕捉到。超融合這種將所有資源預先整合配置、整體交付的消費和服務模式,既滿足了企業對端到端整體解決方案的需求,簡化了IT基礎架構的部署和應用,也對于私有云、混合云的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超融合是一種具有顛覆性的技術,它以整機柜的方式進行交付,是一種適合新時代應用需求的交付模式,所以它才會有現在的“野蠻”生長。
中國在超融合領域能夠一馬當先,成為潮流的引領者嗎?
Gartner預測,到2019年全球超融合市場的規模將達到50億美元,而Gartner的報告顯示,中國超融合市場已成為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領域。在超融合市場上,中國不再是技術路線的跟隨者,在國外廠商的后面亦步亦趨,中國用戶對超融合這一全新的數據中心底層基礎架構表現出主動接納和嘗試的態度。
Dell EMC公司亞太及日本區系統工程部副總裁Christoph Theisinger曾這樣表示:“中國客戶對于超融合的興趣超過了我們的預期。很多客戶已經部署了超融合解決方案,至少已經測試過。我們已經沒有必要和中國用戶解釋什么是超融合,只要和他們討論具體采用什么樣的解決方案即可。超融合已經是一個成熟的商業市場。”可以這樣說,超融合已經是一個事實上的數據中心基礎架構的標準。越來越多的用戶正將應用遷移到超融合平臺之上,因為其數據規模、數據可用性、可擴展性、業務連續性、讀寫性能等更加適合下一代數據中心的發展需要。
目前在中國已經形成了超融合良性發展的氛圍:據不完全統計,有一定規模和知名度的中國超融合廠商已經有30多家,仍不斷有新廠商加入其中,舉例來說,國內領先的PaaS廠商MoPaaS(魔泊云)計劃最早于今年底前推出其融合云一體機,底層采用超融合架構,為用戶提供開箱即用的融合云體驗;在中國,超融合不僅僅用于VDI、中小企業或邊緣應用,而是進入了各行各業,乃至企業的生產系統,或成為大型數據中心的底層支撐平臺,為企業的云化之路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中國廠商在超融合方面展現了其獨特的認知和創造性,在虛擬化、分布式存儲、軟件定義網絡、數據安全性等方面銳意創新,不斷改進和完善超融合的架構,以及相關功能,其技術實力也隨之持續提升。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發布的《中國私有云發展調查報告(2017年)》顯示,2016年中國私有云市場整體規模達到344.8億元,相比2015年增長25.1%; 預計2017-2020年,中國私有云市場仍將保持穩定增長,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762.4億元。超融合作為私有云的有力支撐,其市場前景將十分廣闊。
超融合的價值和潛力正逐漸顯現,許多超融合的玩家們普遍認為,超融合的美麗畫卷才剛剛展開而已。SMARTX預測,未來5年內,超融合將成為主流,而獨立的存儲將很難在虛擬化環境中存在。而NUTANIX認為,目前超融合市場的體量與傳統架構市場和云計算市場的整體規模相比,只是小巫見大巫。書生云CEO王東臨也對超融合的未來充滿信心,他預估未來80%的IT基礎設施都將以超融合的方式進行交付。超融合將是IT大變革的新路徑。
推薦閱讀
4月25日,有贊對外宣布:將有贊多年來積累的產品和技術能力向外界全面開放,通過“有贊云”的八大核心能力幫助SaaS軟件開發者的研發效率提升百倍。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超融合,在春天綻放!
地址:http://m.sdlzkt.com/a/05/302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