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崔玉賢/文)“術業有專攻”?這也許已經不再適合當前的生存邏輯,互聯網公司不再固守自己的互聯網“專業”,開始進軍手機領域。
傳盛大手機將于6月6日正式對外發布,消息一出,再次引起網友的一番熱議。就像一窩蜂似的,互聯網公司都踏入了手機行業。這就像去年打了雞血的團購網站。但是結局是否有所不同就不得而知了。那么,傳統的終端廠商怎樣看待新進的互聯網企業呢?
酷派常務副總裁李旺一句“板凳要坐十年冷,只靠忽悠沒有未來。”似乎是給新進入者潑了盆冷水。“看看十年來身邊消失的手機品牌,就知道手機行業的殘酷。”李旺直言。
也許是蘋果的成功眼紅了互聯網公司;也許是小米的搶購給了互聯網公司更多信心;也許是開放的Android平臺降低了互聯網公司進入手機領域的門檻兒……但是,僅憑一腔熱情很難在這個大浪淘沙的浪潮中存留下來。
TCL通訊市場總監燕鵬飛表示現在踏實努力前行的企業少了,反而多了些浮躁。華為中國區云解決方案銷售部副總工程師黃強也認為,互聯網公司做手機在說明大家都看好移動互聯網的同時,也少不了炒作的成分。
撇開互聯網公司擬這樣的舉動是否有炒作湊熱鬧的成分,先從可行性分析來看。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很清晰明了的指出:互聯網公司做手機絕大部分會失敗。李開復認為以下幾個原因決定了互聯網公司做手機絕大部分會失敗:首先是兩個產業差別巨大,企業基因不同;其次,絕大多數互聯網品牌對手機不但不加分,還要扣分;第三,不以用戶需求為使命,而為嵌入自己服務為目標,無法得到用戶口碑;第四,不愿意嵌入用戶愛戴的競爭對手服務會被詬病;最后,用Android打造封閉iPhone式高利潤封閉產業鏈是不現實的。
聯想首席執行官楊元慶提醒道:“大多數互聯網公司進入硬件領域都不會成功,因為不僅僅是產品開發的問題,更多是端對端運作和成本控制的問題,這對他們是一個考驗。”
三星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部門經理郭銳也忠告道:手機對產業鏈要求很高,產品做不好將會損壞原有品牌,而中國網速的制約因素也將對互聯網公司在終端植入各種App產生不利影響。眾多網友也對新買手機上預裝的各種無法卸載的應用充滿了反感。
所以,互聯網分析師錢皓認為互聯網公司僅為入口價值進入手機終端領域,而分散自己在軟件商的專注力不值得,互聯網公司應該集中精力在應用開發與用戶體驗改進上。飛象網CEO項立剛表示未來只看好那些踏實努力前行的企業。互聯網公司并沒有實質性的進入手機行業,因為從手機研發、采購原材料、生產、銷售、售后服務以及品牌經營,互聯網公司似乎都未參與多少。
然而,世事無絕對,誰也不能預測未來的事如何。而消費者到底想要什么,又有誰知道。
德國電信咨詢公司中國區高級顧問譚炎明認為,下一階段的終端將不再是終端廠商自己的產品,趨勢將是一個合作營銷的產物,運營商、業務提供商、內容提供商、甚至渠道以及終端廠商等,各自拿出自己的優勢,打造更具優勢的以終端為承載的產品包。
愛我科技產品總監金云認為互聯網公司做手機未必會失敗:因為手機產業鏈里,從芯片到主板設計到外觀設計到功能設計到生產線,已相當成熟完善,互聯網公司只不過從中挑選合適的合作伙伴OEM而已,其他的服務等皆由專業的公司服務。她表示認同軟硬件結合共同運營的模式。
APP夢工廠商務總監邊明認為互聯網公司即使將自己的服務嵌入到手機應用端也也不能說就會失敗,大部分互聯網公司并不是單純的在做移動端的開發,而更多的是自身服務的一種“延伸”或擴展,相對空中樓閣似的“純粹的”移動互聯創業,也許靠譜的多。
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和手機行業開始跨界合作,這只“鯰魚”一定會給手機終端領域帶來一場革命。無論他們是否能夠成功,受益的一定會是消費者,我們靜待更高性價比的智能手機問世。
推薦閱讀
【搜狐IT消息】(文/宿藝)5月24日消息,中國移動總裁李躍昨日在接受搜狐IT專訪時表示,中國移動今年將重點加大千元智能手機補貼力度,計劃從去年172億元提高至今年的200億元。在TD-LTE方面,中國移動試點將擴大至10>>>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43/20120524/62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