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iPhone屏幕對角線尺寸、屏幕分辨率對比
科技公司尤其面臨著這種風險。各種激勵加上新技術的飛速發展(又稱摩爾定律),意味著某些科技公司可能會突然達到產品優秀程度遠超用戶所需的水平,而且這種情況來的要比市場的警覺更快。在一個產品周期內,一款產品可能遠超市場的預期和需求,也可能低于市場預期。如果某一年一款產品表現不及預期,苦苦無法追趕上競爭對手,那么第二年該產品就將成為多余的和商品化的。阻礙企業追趕上對手的因素就是產品開發的周期,有時產品開發的周期可能會是產品生命周期的好幾倍。 因此,如何判斷一款產品過度超出消費者需求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我經常會被問到這個問題。當你回頭看連續多年的模式時,你很容易看出一款產品是否過度超出預期。但問題是,在你看到那些數據時就已經太晚了,你看到的只是歷史數據而已。如何判斷你已經達到足夠好的邊緣呢? 我認為測量一款產品的接受程度是一個市場問題。市場部門的職責在于,讀懂兩種市場信號,這兩種信號都必須在產品改進之前被認識到:(a)一款產品的改進之處必須被客戶使用。(b)客戶愿意為一款產品的改進之處支付額外的金錢。歷代iPhone屏幕像素數、容量對比
如果一款產品的改進之處未能被用戶使用,買家也不愿意為這些改進掏更多的錢,那么這些改進之處就是未被市場接受的,這些改進的計劃應該被重新安排。 如此一來,產品的問題就成為了衡量因素之一。在這兩個問題之中,被用戶使用的問題更加容易解決。企業可以搜集相關的數據,以了解一項功能是否被客戶使用。通過一些研究方法,企業還能夠預測一項尚未成真的功能是否會被用戶使用。 比較困難的是衡量一個功能的價值。通常企業只能通過對新功能進行定價,然后觀察市場的反應而測算新功能的價值。例如,手機廠商提升了手機的速度/內存/容量,試圖為這些功能開出更高的售價。市場的接受程度將由銷量增長決定,然后廠商就會認識到這些功能改進是否具有價值。 如果廠商不得不增加功能而同時降價,那么很有可能是因為市場并不認可這些功能改進。 但這是極具風險的策略。你需要等待整個銷售周期和整個開發周期完成,才能知道消費者對你的功能改進是什么反應。如果競爭對手專門下注與你相反的賭注,那么即便你得到了市場的反饋數據,你的實驗也是失敗的。 企業如何才能在不浪費一次機會的情況下組織一次新功能的價值測試實驗呢? 讓我們以iPhone為例。正如喬納森·艾維所說,蘋果開發新款iPhone的核心思想是開發出一款更棒的手機。iPhone 5的改進是否獲得了市場的認可?如果蘋果的押注失敗了,會發生什么情況? 首先,我們可以確認的一點是,iPhone一直以來都位于向上的曲線之上,而且直到目前為止,iPhone的歷次改進都獲得了相當好的市場認可。我們可以測量出歷史上所有產品的性能對比(大約每年翻一倍),如下圖所示:歷代iPhoneCPU速度對比
隨著產品在這些方面的改進,iPhone的銷量也一直在上升,價格也保持著穩定(甚至有時漲價)。 現在的問題是關于未來:最新款iPhone 5的前途如何? 在這個實驗中,最重要的線索是參照組的出現。如果有一款沒有改進的產品作為參照,我們就能考察新款設備在市場上的接受程度,測算改進后的產品是否在市場上表現得更好。 當然,這恰好就是蘋果對于n-1代產品所采取的策略。蘋果將老款產品降價,然后繼續銷售。通過這種策略,蘋果就能夠測算出新款設備的改進獲得市場認可的程度。 如果上一代產品的銷量相對于新款有所提升,那么蘋果就會明白,他們已經做得足夠好了。這一實驗非常棒,因為即便是在更低的價位,老款設備的毛利率仍然得以維持。 我們并沒有有關新老設備銷量對比的數據,但一些研究表明,至少在某些市場,蘋果老款設備的銷量一直低于新款。CIRP今年初的一項調查發現,美國地區90% 的假期iPhone銷量是最新款的4S。如果美國地區的模式也適用于全球其他市場以及iPhone 5,那么新款iPhone的改進就可以說是獲得了市場的認可。 如果新功能同樣獲得了廣泛的使用--蘋果很容易就能獲得相關數據--那就證明iPhone 5仍然不夠好。然后蘋果就可以輕松地進一步對iPhone加以改進。
推薦閱讀
[db:內容簡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iPhone 5是否已足夠好?歷代iPhone參數對比
地址:http://m.sdlzkt.com/a/apple/2013-07-05/272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