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游戲開發商Inland工作室的創始人Benjamin Quintero最近對免費游戲行業做了一個大膽的預測:免費游戲已經進入一個死胡同。不管你同意與否,都不放來看一下它的觀點。以下譯自他的博客。

Benjamin Quintero
公眾一直很喜歡預測視頻游戲行業的發展,現在我也來預測一下:在未來10年里,免費游戲將和現在一樣。
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市面上還是會有大量高質量的免費游戲登陸全球市場。我的觀點是免費游戲市場將不復存在。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免費游戲,看看為何它會產生這么大的利潤?這些利潤又是從何而來的?
1、現在市面上的免費游戲都是圍繞著低研發風險和病毒級別盈利目標而開發的。通常這些游戲的研發預算達不到主機游戲的3千萬至一億美元標準,最多只有1千萬美元。這么低的預算直接影響到游戲發行時的內容以及玩家的體驗。
2、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免費游戲,這還沒有算上接下去5年內會上市的。這種逐利的心態很快就讓市場飽和。在高風險、高制作成本的雙重夾擊下,我們很快就會看到行業的主要公司損失慘重而重新回到過去30年的固定價格的銷售模式。
3、免費游戲倚重于“大魚”,因為零散的購買并不足以支撐游戲的運營。通常“大魚”每年在一款“免費游戲”上花費超過1千美元,但“大魚” 的數量相較于不愿付費的玩家數量還只是九牛一毛。當市場上的免費游戲飽和之后會發生什么事?“大魚”也許會分散在幾款游戲上花錢或者是專注于一款游戲,而其他的游戲只能逐漸死亡。盡管40%的免費游戲玩家愿意付費,但實際上還是“大魚”的貢獻讓游戲持續運營下去。其他60%的玩家要不一毛不拔、要不之愿意花費固定的一筆花費來維持游戲體驗。
投資者要見到多少行業老面孔才能投資?這個市場具有很大的潛力,但是風險同時也是巨大的,后果可能如動視在游戲機領域曾經遭受的失敗一樣。現在的免費游戲市場出現的風潮也許正如幾年前的蘋果應用試產一樣,但是我認為它不會完全使游戲喪失樂趣。
免費游戲并不適合像《旅程》和《最后的美國》之類的冒險游戲。玩《旺達與巨像》時沒有人愿意花費3.99美元獲得更久的耐力,也不會有人會為《最后的美國》中Ellie扔的每個磚塊掏0.99美元,或是為《旅程》中每個戰斗花1.99美元。這種吸金策略毀壞了游戲的故事感,專注于道具的使用而使游戲變得更加容易。它們也提醒我們我們是在玩游戲,帶離了虛擬世界中。
付費就能贏是免費游戲備受詬病的一個缺點,如果付費還不能贏的話,“大魚”就會消失而這種商業模式就會倒塌。如果玩家可以聯系6-8個小時嘗試一款游戲,那他們就不會付錢。而另外一面,如果免費玩家和付費玩家之間的沖突存在,免費玩家需要付費來獲得更好的游戲體驗,那他們就會關閉游戲窗口,繼續嘗試另外一款免費游戲。
在筆者眼中,免費游戲市場進入一個死胡同,這個市場仍然會存在,但是將會縮小。免費游戲的泡沫不久就將破滅,之后的10年將進入衰退期。一小部分有大型游戲發行公司支持的開發商日子還會好過,但另外一部分投入了巨額資金的開發商將血本無歸。我不認為免費游戲將在10年內消失,但它不會是一些人想象中的那樣,更多我們將看到的是現在這樣:大部分玩家免費玩游戲,一小部分“大魚”花費在200和1萬美元之間。整體而言,隨著免費游戲的全球流行,玩家群體將增長,但這個增長不夠支撐不斷涌入的想分一杯羹的商家。
推薦閱讀
音樂是對愛情的一種最好詮釋,它能把人對愛情的向往的心情都表現出來,讓人感覺那真的是你所想的,是你自己真實的感受。對于愛情我們憧憬過,失望過,幸福過,可是那都是我們最真實的最重要的回憶。在《超級舞者》中>>>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業內人士:免費游戲已經走入了死胡同
地址:http://m.sdlzkt.com/a/danji/20120629/71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