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范曉東
數日前樂淘CEO畢勝()一個關于“電商騙局”的演講在國內一石激起千層浪。畢勝認為,電子商務行業表面繁榮,實則浮躁,并指出“電子商務是個騙局”,是嚴重的賠錢賺吆喝,是一種完全不賺錢的模式,“從亞馬遜開始一直到現在所有的電子商務公司沒有規模化盈利”。與此同時,他呼吁同行冷靜下來回歸生意的本質,就是賺錢。事實上,雖然去年樂淘網的毛利有30%左右,但如果再減掉物流費、營業成本、退貨成本、營銷成本等,結局只能是虧損。畢勝直言做電子商務感受到很大的挫敗,“真的沒有什么意思。”
當然,虧損的不止樂淘網一家,第一個海外上市的中國網絡購物企業麥考林,其二季度財報顯示凈虧損達到340萬美元;而國內另一家美國上市公司當當網,三季度財報顯示凈虧損為7110萬元人民幣。同時,年末千團大戰的硝煙也逐漸散盡,幾個月前還在鋪天蓋地投放廣告的多家知名團購網站紛紛開始裁員、關閉分站,電子商務泡沫的爭論一直不絕于耳。
畢勝在演講中進一步表示,電子和商務應拆開,雙方的生意都很大,()賺錢了,因為他只做電子,在我這兒賣鞋的耐克他賺錢了,因為他只做商務。電商企業要進一步持續發展,需尋找屬于自己的一條路——不過,未來樂淘向電子方向突圍還是向商務方面突圍,畢勝還并沒有最后決定。
京東商城CEO劉強東迅速回應了畢勝,在微博上直言其說的句句都是實話;“半夜興奮無眠,夜讀畢勝兄的中歐演講稿,句句都是實話!我想說的是:困難總會存在!行業終將迎來光明!現在電商就處在老馬說的明天晚上!再堅持五年,就會到達后天的!希望同行們不要灰心。”
11月22日,就在畢勝猛烈抨擊電子商務表面繁榮幾天之后,一向實行全場免運費的京東商城調整物流策略,宣布對金額不足39元的訂單開始收取5元運費,以此緩解規模擴張帶來的巨大成本壓力。
事實上,京東商城的模式正在樂淘畢勝所歸結的無法盈利的一類電商之中。那么,京東模式是否也如畢勝所說的一樣,是個騙局?
空頭支票?
2003年,時遇“非典”危機,以代理光磁產品起家的劉強東決定放棄傳統銷售渠道,創建“京東多媒體網”,帶領公司進入電子商務領域。在傳統零售領域順風順水的京東進入互聯網依然保持著增長潛力。8年的時間,京東電商之旅可圈可點。京東拍賣場先聲奪人,成為同行業其他企業模仿的對象。至2007年,京東日訂單數量達到3000,上海、廣州兩家分公司成立,同年,“京東多媒體網”正式改名為“京東商城”,以全新面貌出現在國內B2C電商行業。2008年6月京東正式完成了整個3C產品線的布局,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專業3C產品網購平臺。現在的京東已經形成了以3C產品為主,涵蓋家居、服裝、母嬰、圖書、食品等領域的綜合百貨產品線,并建成多個物流中心,配送范圍覆蓋各大城市。目前,市場份額僅次于淘寶位居行業第二,訂單突破1億,注冊用戶也增長到2800萬,年銷售額從自2004年創立至2010年,分別為1000萬元、3000萬元、8000萬元、3.6億元、13.2億元、100億元,連續6年,京東銷量增長率超過200%。2011年京東銷售額預計在280億元左右。要知道,傳統家電賣場巨頭國美()從創立到突破100億元銷售額,用了15年。
2010年12月,京東商城對外開放自己的平臺,設立了品牌直銷的頻道,引入了4000多個品牌入駐。這些直銷的品牌,有些是交一部分服務費,物流配送自己解決,有些品牌則會用到京東的物流配送,繳納一部分銷售收入給京東。據悉,目前京東商城的供應商已達6000家。
誠然,近幾年京東表面的增長數據足夠風光,但是,京東也無法逃脫畢勝所言電商騙局的陰影——劉強東的回應也似乎默認了這點。
劉強東關于京東未曾實現的既定目標和諾言,是這種困惑的直接體現。上市計劃一再擱淺自不必多說,京東曾承諾在運輸“保價費”上永久免費,在配送環節上承擔保險費用,運輸過程的風險一律由京東承擔,而11月22日,一向實行全場免運費的京東商城調整物流策略,宣布對金額不足39元的訂單收取5元運費。有業內人士分析,這還只是試探性的,隨著成本壓力的增大,未來收費的范圍必將逐漸擴大。
甚者,11月7日,劉強東在京東商城第四屆供應商大會上提出了“千億夢想,五年內勢超淘寶”的目標。“08年第二季度我們首次超過了淘寶的增長,同時現在的京東商城已經連續7年保持200%以上的增長,07年我們提出了百億的目標不到2年快速實現,現在我們將向千億進軍,五年內將勢超淘寶。”劉強東用亞馬遜和e-bay為例比喻京東和淘寶,并認為自營電商的發展前景將蓋過平臺電商。他分析到,平臺式電商是拋物線增長,三年就能做起來。而B2C的自主經營較緩慢,為倒拋物線增長,需要“倉儲,物流,售后”等支撐,所以前期成本很大。言下之意,未來淘寶增速放緩,京東將后發制人。
劉強東在會上,還做出了永不采用競價排名的承諾。“賣家在京東不需要炒作信譽,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無聊的店鋪裝修,不會無限制發展店家,不搞競價排名。在未來的產品展示中我們會做到單一產品眾多賣家的統一展示。”這些政策也明顯是針對淘寶,京東商城自從開放平臺引入第三方賣家后,就無法再避免與淘寶的正面競爭。
不過,立即有供應商質疑,劉強東這些目標和承諾會不會成為空頭支票?劉強東非競價排名的承諾能否兌現?京東能否真的超越淘寶商城的市場份額?
京東困境
探討京東的成長前景,先看看京東目前的業務構成與市場戰略。
京東商城目前的銷售收入主要來源于單價高的3C產品,其他還涉及百貨、服裝、母嬰、圖書等。要說京東商城在3C領域的成功,和這些年中關村等賣場頻頻出現的假貨和各種欺詐問題不無關系,很多人甚至寧愿在線下商店體驗后,到線上商城購買。一方面,是線上的京東存在一定的價格優勢,另一方面,也是信賴京東的品質,這些因素促成了京東的成功。如果京東在誠信方面把好關,暫時來說,京東還有一定時期的好日子可過。
但對于京東一個不好的跡象在于,3C產品的平均利潤水平已經越來越低。盡管京東比中關村店鋪的賴活力強,但隨著自身運營成本的提高和競爭對手的涌入,價格優勢正在逐漸喪失。
如果單靠賣產品,京東在3C領域的前途不容樂觀。
而京東涉足的家電、服裝、圖書、百貨領域,也面臨著和淘寶、當當、國美蘇寧等電商同質化競爭的局面,做垂直出身的劉強東涉足他人的垂直領域,不否認也能搶得部分市場份額,但是京東很難搶得核心競爭力。
以服裝為例,淘寶和其他垂直電商京東肯定難以追趕;在圖書領域,當當畢竟占據十年的先發品牌優勢;而家電領域,國美和蘇寧線下網點全國密布,可以輕松實現就地配送安裝,更專業的團隊、更短的運輸距離,都讓其在大家電配送安裝的服務競爭中更勝一籌。在物流和售后上,京東如何去趕超?作為傳統大家電零售商,蘇寧、國美均有龐大的銷量基礎及與供應商多年建立的關系,缺少從廠家直接拿貨權的京東又如何建立家電領域的價格優勢?事實上,京東家電業務上已經飽受質疑,物流配送服務差、舊貨翻新、客服問題等現象屢見不鮮;至于家居百貨,中國的消費文化還是以實體店購買為主,短時間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
推薦閱讀
QQ網購正式上線 多家合作B2C表示看好>>>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互聯網周刊:京東與電商騙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12/18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