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了《北京市微博客發展管理若干規定》,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注冊微博客賬號要用真實身份信息,否則只能瀏覽不能發言。
“微博”的出現,確實開辟了一個信息發布的最自由空間,原本沒有話語權的人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微博”自由地發表意見,同時也可以獲知非主流,非官方的真實消息,“微博”因此大熱。但是,這種自由也隨即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因為之前的“微博”無需真實署名,發布者因為可以隱藏身份,可以毫不考慮所發信息的真實性,更無需考慮虛假信息發布后帶來的后果,往大了說,后果可以是一場必須有官方出面澄清的社會恐慌,比如艾滋病可以通過吃飯傳染的謠言,某種蔬菜含有致死的農藥等等,諸如此類聳人聽聞的信息就是借助了“微博”的作用。小的可以是一個不負責任對別人的一句不實之詞,很快會廣而告知使后者承受不白之冤……由此引發的無端恐慌、曲解其實有難以統計的成本,是人們獲得信息發布絕對自由時的一個沉重代價。從這個角度上看,“微博實名制”可以規避這一漏洞,使“謠言止于實名制”。
接下來的問題是,公眾信息傳播的渠道被“限制”之后,還能最迅速最直接地獲知實情嗎?
為解決這一問題,很多政府部門都開設自己的“微博”,以期通過當事人對事實的直接發布,幫助公眾對事實最快獲知,而這,也是“微博實名制”之后,政府部門必須跟上的舉措,而且,這種“微博”發布的消息必須是沒被粉飾的事實本身。畢竟“微博實名制”的目的是堵住虛假信息而非真實信息,如果在這個渠道被管理之后,真實信息的傳播也受到了影響,“微博實名制”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
到任何時候,人們對事實真相的需求都不會改變,而且會隨著社會的進步而不斷提升,“微博實名制”起到的回歸誠信的作用,而不是堵住真實信息。
<推薦閱讀
微聊:開放的好友關系鏈 移動社交顯神威>>>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微博實名制意在回歸誠信本質 堵假不堵真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20/19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