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俏江南、后谷咖啡、相宜本草再到雷士照明,創始人與投資人的博弈乃至碰撞不時發生,關于創始人與投資人關系的話題也隨著近期雷士照明事件的發酵引發熱議。
現階段,國內中小企業仍以“家族企業”、“夫妻店”居多,現代化、規范化的企業管理理念尚未在企業管理者當中深深植根,在這樣的背景下,“雷士風波”引發了業界的深刻反思:創業企業家如何合理地引進資本參與公司治理?頂著“門口野蠻人”帽子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PE)又如何在分享企業發展成果的過程中扮演更受歡迎的角色?
“戀人”與“敵人”
在投資界,一直有“投資企業就是與企業談戀愛”的說法。不得不說,這個比喻很形象企業家與投資人從不認識到互相接觸,到互相了解,最終做出結合與否的決定,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只是見過一面后就草草結束,有的則是糾纏許久依然沒有結果,只有極少數的一對能最終“喜結良緣”。
事實上,成功結合并不就意味著美好的結果,這只是企業與資本對接的開始。一旦企業與資本情投意合,成長中的企業就有希望憑借資本輸入的新鮮血液,在最短的時間內甩開競爭對手,一騎絕塵,而資本也將同時贏得不菲的收益。但如果是在短暫的蜜月期之后,企業與資本開始同床異夢,則有可能迅速成為敵人,糾纏不清,反目成仇。賽富投資與雷士照明就是典型例子。
雷士事件被外界解讀為創始人與投資人的控股權之爭。然而,在控股權之爭的背后,實際上更存在著一種規則、理念上的分歧和較量。與控股權之爭的最后一戰相比,這種分歧和較量更加頻繁、更為深遠,甚至貫穿企業與資本結合的始終。
在雷士事件中,控股權之爭發生之前,創始人與投資人的分歧便時有發生。有報道稱,吳長江敢拼敢賭,上市后在公司里愈加強勢,對于董事會的“規則”很不適應,經常一時興起就“越了紅線”。一位接近雷士高管層的人士透露,股東之間在經營戰略上時有分歧。曾經有一次,吳長江想收購一家英國公司,背著董事會簽署了協議,此后閻焱跑到英國重新談判,結果沒等新協議簽署,這家英國公司就破產了,雷士最終以更低的價格買下了這家公司的部分資產。事后,閻焱在微博上評論稱: “中國的民營企業為什么做不大,與企業的制度化、透明化管理關系極大。”
作為職業投資人,閻焱的觀點也代表了很多創投界人士的心聲深圳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李萬壽就曾表示:“在我們投資的過程中,創始人行為不規范可說司空見慣,比如不經董事會討論就擅自越權決策,不經股東大會討論就擅自著手實施,挪用公司資金、私自關聯交易等。我們希望所投企業要分清行事的邊界。另外,投資人、小股東的主權意識也應該到位,要聯合起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敢于追究大股東違規問題。”
公司治理平衡
雷士風波,表面上看是一場創始人與投資人的內部之爭,但本質其實是公司治理結構求取平衡的一個過程。
國內中小民營企業,創始人多數出身草根,不規范的現象比較普遍。長期和中小企業打交道的東方富海董事長陳瑋曾在某論壇直言:中國的民營企業99%都有稅務問題,所以交稅是民營企業在上市和完善公司治理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深交所日前公布的一項關于稅收的數據也力證了中小企業稅務不規范之嚴重據不完全統計,中小企業改制上市平均補交稅款約在700萬元左右。“零售、消費等行業的中小企業,偷稅漏稅很普遍,兩本賬、不計賬和糊涂賬也不少,往往一經規范需要補繳稅,利潤就少一大塊。”深圳一家投資機構人員告訴證券時報記者。
針對企業財務、稅收規范問題,投資機構一般通過幫助中小創業企業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完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等組織機構等方式來實現。另外,投資機構還可以通過推薦、派出財務總監的方式,幫助中小企業加強財務管理,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據前述投資機構人士介紹,如果是首輪主投,一般他們會派駐一名董事或一名監事,幫助企業建立健全董事會制度,起到監督和規范的作用。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自2011年上半年爆發式增長以來,微博用戶增長已逐漸回落。2011年6月底用戶數增速為208.9%,網民使用率增加26.4個百分點,到了今年6月用戶數增速已低至9.5%,網民使用率僅增加2.2個百分點。 今日,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29/144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