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智慧的年頭,那是愚昧的年頭;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狄更斯《雙城記》里這段話,在新蛋中國區執行副總裁、中國新蛋網總裁周昭武看來,最適合描述現在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
在新蛋總部的美國,電商環境已邁入了早期的成熟期,而在其新開拓的中國市場,電商發展處于野蠻生長的環境,周昭武確信,血戰還在繼續,“大家只看流量和營業額,都想到不苛求現在盈利的納斯達克上市。”
讓周昭武看見“血光”的戰役之一就是兩周前的歐洲杯期間,由易迅網、京東商城、國美商城、蘇寧易購、天貓、QQ商城等國內大型電子商務企業心照不宣發起“史上最強的電商價格戰”,累計已經卷入了價值70億的讓利幅度和營銷資源。
而更多的短兵相接是在日常的廣告營銷上,周昭武在2012年電子商務產業(上海)峰會上也無奈地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常年存在的包括自己和競爭對手都有的現象是,廣告幾乎沒有其他特別好的方式,只有讓利、折價的內容。
同質競爭的背后
“作為消費者當然希望價格越便宜越好,而靠低價競爭,絕對不是電子商務未來的發展趨勢。”商務部電商司聶林海副司長說,電子商務發展應該靠創新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愈燃愈烈的價格戰火背后是電商平臺的同質化傾向。無論是原先賣書的當當、從3C起步的京東,還是貼上母嬰用品標簽的紅孩子,以及一號店、亞馬遜等,最后都發展成類天貓的平臺電商,也失去了原先的特色。
“通過規模競爭擴大影響,降低平臺的運營成本,搶客戶,搶市場,拼規模。”在上海財經大學營銷系教授晁鋼令看來,這主要是因為電商平臺低門檻,每個平臺目前追求的是自身的規模,而不是銷售的專業性和專門性。
而除了擴大影響、擴大規模,另一方面,企業進行價格戰也是市場“洗牌”的過程。晁鋼令說,因為企業打價格戰還是要考慮成本,但一輪輪的價格戰將造成企業不得不進行低于成本的競爭,目前比較大的、現金流充足的電商還有實力支撐,但一些實力弱一點的電商,將會在“洗牌”過程中倒閉或者被兼并。
“未來兩三年間會出現差異性的競爭局面。”晁鋼令認為,因為規模紅利一旦瓜分完畢,一些無法形成規模的網絡商就會走差異化的道路,謀求自身發展;而形成規模的網絡商,為了應付專業、特色的網絡平臺的競爭,也會出現差異化的分工,如一號店可能會分為一號家電店、一號店化妝品臺等,節省消費者的查詢成本。
規模不經濟怪圈
“現在是大浪淘沙的階段”,周昭武也認為。在他看來,從同構性高、客戶忠誠度低、營銷成本高的狀態到真正分勝負的時候,內功練得好的公司才能在大浪淘沙中取勝。最后堅持到只有幾家能夠存活的寡頭時代,可能電商就會活得比較舒服,這個過程也是必然的趨勢。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列文森在今天召開的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我們正在努力為這家公司的戰略作出明確的定義。一旦我們設定了這項戰略,那么就可對公司規模以及支出和目標作出調整。我們正在盡可能快和盡可能努力地展開這項工作。” 北京>>>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電商有規模無盈利 價格戰難去同質化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29/145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