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慕習)股神巴菲特接二連三的購買報紙,令人不解。面對新媒體的異軍突起,是巴菲特糊涂了,還是報紙這種傳統媒體還有發展前景?媒體人議論紛紛。
上月,精明人巴菲特用1.42億美元現金收購了Media General旗下的63份地方報紙。去年11月底,巴菲特還用1.5億美元現金收購《奧馬哈世界先驅報》。
值得注意的巴菲特投資的都是地方報紙,在他看來,“報紙的未來依然值得期待,尤其是地方報紙。因為沒有什么比地方報紙和當地黏合得更密切了。”但是,巴菲特認為,這些報紙需要停止提供在線免費新聞服務。
巴菲特
《北京晚報》人才周刊鄭勇認為,地方報紙有自己的優勢:小、近、活。如果嫁接到新媒介上,增長空間更大。巴菲特更看好的是資源優勢。
資深媒體人謝奕認為,巴菲特的聰明之處在于:他投資的其實是人,是輕資產,是地方報紙的這批新聞人,是他們所擁有的做新聞和做內容的能力,而不是他們所擁有的印刷機器和發行車隊,買人,其實是最重要也是最便宜的,比買機器合算多了,黎叔說過,21世紀,人才最貴。
“中國的報紙十幾年集體前犯過一次錯誤,都把內容賤賣給新聞門戶網站,養大了他們,現在,他們因為各種原因,也因為手里都有點錢,正面臨一次新的集體錯誤: 盲目多元化,把資金實力都轉到自己并不擅長的行業上,卻不愿意為自己新聞事業的未來而投資,不愿意像當年買印刷機一樣投資未來! ” 謝奕說道。
《第一財經周刊》指出,“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真正的恐懼并不是某只股票跌了幾十個點,或者市場遇到周期那么簡單,而是那種看起來絕望帶來的恐懼。報紙行業就是這樣,全世界的評論家都認為報紙窮途末路,廣告商也大幅削減報紙的廣告預算,新媒體越來越多占據消費者的時間,甚至很多報紙從業者也認為這一行毫無希望。這才是真正揀便宜貨的時候,當然前提是你得有足夠的眼光。
恐懼或者貪婪是個有關信心的心理問題,巴菲特可以為末落行業提供信心,這恰好也是這些行業所急需的。不是每個行業都是朝陽產業,夕陽產業也有存在的價值和空間,巴菲特告訴我們商業,也可以這樣。
《房地產報》合肥分社執行總編輯閆少軍認為,產業發展有必然的大趨勢,但任何趨勢下,都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將長期存在并發展!但嚴峻的競爭不可避免,留下的,只能是行業領跑者和市場細分領域有差異化的專業媒體!
推薦閱讀
背記相關函數、學習協議機制,研究國內外范例程序……李聰娜把自己宅在辦公室,挑燈研讀。一個月時間,30萬行代碼、100多類函數、60多種協議機制、20多個設計算法,一塊塊硬骨頭被她“啃”了下來。 作為一名攜筆從戎>>>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51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