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清科數據最新統計,今年5月共有20家中國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完成IPO,且其中19家是在境內市場。而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市數量下降44.4%,融資規模下降達70.6%。值得注意的是,與前兩年七八倍的平均回報相比,涉及的16家VC/PE投資機構平均賬面回報倍數為2.95倍,其中10筆賬面回報倍數低于2倍。業內普遍預計并購將成為國內股權投資機構退出的主要渠道。
5月份中國并購市場完成交易規模趨于活躍。昨日投中集團數據顯示,5月中國并購市場已完成交易案例數量為82起,環比下降18%;披露金額332.31億元,環比上升176.37%。
昨日一位從事股權投資基金的高級投資經理對記者表示,在目前的市場環境和經濟形勢下,退出渠道收窄,整個行業的回報普遍下滑,為保險起見的Pre-IPO“突擊”入股的回報也是在逐年下降。
這與前兩年股權投資機構的平均回報相差甚遠。投中集團數據顯示,2009年、2010年和2011年,我國股權投資機構通過IPO退出實現的賬面回報分別達到11.4倍、8.04倍和7.22倍。而今年前四個月PE退出回報呈現逐月大幅下降的態勢,分別為4.61倍、4.58倍、3.12倍和2.01倍。
清科研究中心王璇認為,監管部門抑制新股“三高”,使得發行市盈率走低,另一方面本年度獲得IPO退出的投資方,其入股時間多集中在VC/PE市場火爆的2009年和2010年,入股成本高昂,使得IPO退出賬面回報不斷走低。而近期中國企業IPO持續低迷,搶奪Pre-IPO項目,再通過IPO退出獲利的模式已難以為繼,探尋多元化退出方式已迫在眉睫。
京東商城或9月赴美上市
清科數據顯示,IPO個案數與上月相比上升5.3%,但融資金額下降39.2%,這是由于4月份海通證券的IPO融資額高達16.80億美元,因此拉高了4月份的整體融資額。5月僅有中國軌道交通1家內地企業在香港創業板實現IPO。
盡管如此,近日有消息稱京東商城正在為沖刺IPO做準備,將最快在6月提交SEC文件,9月進行IPO。但這一消息并未得到京東方面的證實。
推薦閱讀
電商的價格戰戰火越燒越旺,靠低價取勝的網購平臺“降了再降”的市場策略有沒有底線,會不會重走實體零售市場同質化惡斗的老路? 天貓電器城斥資2億元,新蛋和當當網各投入3億元,京東讓利5億元,蘇寧易購和國美網上>>>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并購將成國內股權投資機構退出的主要渠道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51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