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集中在隱私控制上的行為就像“一個魔術師,用右手揮舞著明亮的彩色手帕,所以左手就像隱形了一樣。從消費者的觀點來說,Facebook致命的設計錯誤不是‘約翰’能看見‘比利’的數據,而是Facebook對于接入用戶數據的端口不加控制,無視所謂的隱私設置”。即使那些調整了設置的用戶,還是會驚訝他們的數據依然能被別人看到。
——哥倫比亞大學法學教授伊本·莫格倫
《消費者報告》(Consumer Reports)
圖為最新的2012年第6期美國《消費者報告》雜志,封面標題意為“保護你的隱私”。該雜志是美國權威消費者雜志。
如果你正在讀這篇文章,而你又有Facebook主頁,那這是件好事。有超過1.5億美國人已經在使用Facebook,而且這個數字每天還在不斷增長,因為Facebook讓你更容易與朋友、家庭和同事保持聯系,發現新鮮的內容,分享照片,鼓吹事業,了解趣事。
所以,Facebook和其他社交網絡收集海量高度敏感的信息,并且比以往那些傳統收集用戶信息的公司傳播起來更快更廣泛。這聽起來很棒,它能幫你找到老同學,或者推送一些你正想購買的產品的廣告。但是有多少你的信息被真正收集起來?是如何運用的?是否會落入不法之徒之手?
為了找到答案,我們聯系了Facebook并且采訪了20多位專家,包括安全專家、隱私律師、APP開發者,以及隱私濫用的受害者。
我們查閱了個人、學術和政府相關研究,還有Facebook錯綜復雜的隱私政策。我們調查了2002戶使用Facebook的家庭,其中1340戶為活躍用戶,然后我們期望通過這些數據來估測美國整體情況。
6個值得關注的地方
我們調查中發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地方,包括:
1、一些用戶分享信息太多。
我們估計,有480萬人用Facebook告訴大家某天要去哪里(對小偷來說是種暗示),還有470萬人“贊”Facebook某個有關健康狀況或者治療的頁面(可能被那些賣保險的人利用)。
2、一些用戶不設置隱私控制。
大約1300萬用戶表示,他們從不設置,或者根本就不知道Facebook有隱私工具。28%的用戶與所有用戶分享他們的大部分或是全部內容,而不僅僅是朋友們。
3、Facebook收集的數據比你想象的多。
例如,你是否知道當你每次瀏覽一個帶有Facebook“贊”按鈕的網頁時,Facebook都能獲得相應的報告,即使你自己不去點擊這個按鈕,或者你還沒有登錄Facebook賬戶,甚至你壓根就沒注冊過。
4、你數據分享的程度遠超出你的預期。 上一頁1 23456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其實業界早前就驗證過第一代網銀U盾確實存在風險,只不過,業內普遍認為,出現風險的幾率不高,因為國內同時懂硬件又懂木馬的黑客高手,很多時候攻擊的對象都是指向網游賬戶。”專家表示,第一代網銀U盾出現安全問>>>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Facebook無視隱私設置 社交網絡改寫社會規則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54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