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18日消息,扎克伯格一直以來都被稱為硅谷黑客,美國媒體盤點了他在硅谷創業期間的五大“黑客行為”,講述了這位科技天才征服硅谷的傳奇故事。
以下為原文:
2006年,馬克·扎克伯格22歲,當時的他放棄了編寫電腦程序,轉而專心經營自己迅速成長中的初創公司。就像吉姆·布朗(Jim Brown)在29歲退出足球生涯或像福斯特(E.M. Forster)在四十多歲放棄了寫作一樣,這位寫出了第一版Facebook程序的天才也正在放棄自己的天賦,或者說看起來是這樣的。幾年后,扎克伯格開始每年為自己設定一個挑戰,比如2009年他發誓要堅持每天系領帶,2010年學中文,2011年只吃自己屠宰的動物。今年初,除了一些朋友和同事,扎克伯格瞞著大家又設定了新的挑戰:成為硅谷最新的上市公司。馬克·扎克伯格保證要做回老本行——每天堅持編程。
扎克伯格真正的技能一直都是“黑客”,這在Facebook是一個基本動詞。在招股說明書里,Facebook一再重申自己的公司文化就是“黑客之道”,在加州門羅帕克市的舊金山海灣附近,有一座57英畝的辦公園,里面有一棟建筑上掛著一個大大的標志,上面寫著:黑客公司。這些標語并不是說Facebook已經與黑客組織“Anonymous”聯盟,或者準備打入美國防空聯合司令部(NORAD)內部,它們的意思是用非常規的方式達到目的。
扎克伯格和他的團隊已經做出了一連串高風險的舉動,這些舉動比扎克伯格只穿件連帽衫就去了IPO路演現場的行為要大膽得多了:他們發起了從此改變硅谷的五次黑客行動。扎克伯格并沒有讓一個比自己更為老練的人來擔任公司的CEO,相反,他利用規章制度確立了自己在公司董事會無可爭議的權威地位,為此,他拒絕了多次其他公司的收購提議。Facebook也沒有急著上市,而是趁著其他成功的初創公司的上市熱過后才行動。在Facebook,即使是傳統的黑客行為如電腦編碼的操控也以一種非傳統的方式表現了出來。
扎克伯格的每一次黑客行為都是為了更好地實現一個美好愿景:科技和網絡真實性能將人們聯系在一起。如果人們能更容易地找到彼此,那么他們就會花費更多的時間上網,然后與那些生活中遇到的人分享心情、孩子的照片、閱讀和約會體驗等等。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宣布他們上市之前,扎克伯格和Facebook的其他高管都不會對這個愿景作任何評價和解釋。但就如喬布斯贊美簡單且高雅的設備以及如蓋茨歌頌軟件的力量一樣,扎克伯格也一直對這個經常有懷疑呼聲的群體爭論自己的想法。Facebook的風險投資商之一Elevation Partners董事長羅杰·麥克奈米(Roger McNamee)表示:“我覺得扎克伯格是唯一的,跟史蒂夫·喬布斯和比爾·蓋茨一樣,他也為后面的很多公司樹立了榜樣。”
團結你敵人的敵人,即使這意味著要與微軟結盟
出于增強社交網絡在智能手機上的表現的目的,今年4月9日,Facebook以10億美元的現金和股票收購了圖片分享應用Instagram,這次收購的意義不同尋常,其中一個就是這是在一個緘默時期發生的收購舉動。另一個引人注目的原因就是這筆交易是扎克伯格和Instagram創始人凱文·希斯特羅姆(Kevin Systrom)兩人私下完成的,之后他們才把這個決定告知給Facebook董事會。
而聰明的希斯特羅姆拿著這筆錢與其最強勁的對手聯盟了。多年來,一些前途無量的初創公司如Flickr和Skype的創始人也有過類似的舉動。在Facebook初具成形階段,扎克伯格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但跟希斯特羅姆不同的是,他拒絕出售Facebook。
2006年,雅虎并不是現在由于CEO問題被弄得焦頭爛額的狀況,那時的雅虎十分強大,他們慫恿一些Facebook高管和董事會成員接受他們提出來的收購Facebook方案,價格也是10億美元。據雙方公司的一些人回憶,當時扎克伯格拒絕了Viacom公司的收購提議,但是試驗性地答應了雅虎,雖然他從來沒有給出最終的同意決定。麥克奈米回憶起當時與扎克伯格的對話時表示,他能看出當時扎克伯格的苦惱和掙扎,因為他擔心會違逆一些董事會成員的希望。
然而,當年的7月19日,雅虎發布的收入報告令人失望,之后雅虎股價跌了20%,于是扎克伯格的決定就變得更容易了。據一位當時熟知內幕的高管稱,當時的雅虎CEO特里·塞梅爾(Terry Semel)將Facebook的收購價降為8.5億美元,但仍然誘惑扎克伯格說他個人會維持先前提出的價位。Facebook拒絕了這筆交易,據《Facebook效應》(The Facebook Effect)一書中描述,當時扎克伯格與同事一一擊掌來慶祝此事。
扎克伯格的這種獨立風格延伸到了他與其他公司的“假同盟”上。2007年,對Facebook來說,Google似乎是更好的合作選擇,但Facebook仍選擇了微軟。當時,Facebook的用戶數呈指數型增長,但是仍需提高自身的廣告系統,并且需要資金來支持其不斷擴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員工工資支付。當時微軟與Facebook有個早期的合作內容是在美國國內在Facebook上出售橫幅廣告,之后扎克伯格需要將廣告范圍從國內延伸至全球。當時微軟與Google都爭相投資這個前途無量的初創公司。
Facebook加劇了Google和微軟之間的競爭,導致兩家公司都提高了廣告交易的價格和股權投資額,扎克伯格最終選擇與微軟合作。據他當時的同事描述,扎克伯格正確地估計了形勢,因為Google最終會意識到社交網絡的重要性,在這種情況下,與一個離他太近的公司結盟最后容易導致沖突。與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經過熱烈討論后,微軟最終同意向Facebook投資2.4億美元,當時Facebook估值為150億美元,這是鮑爾默沒有尋求董事會許可就決定的最大金額的投資。據多位當時被要求保密的相關人員稱,在談判期間,鮑爾默曾提出過想完全收購Facebook。
尋找樂于放權的海外投資者,而不是自以為是的美國投資者
接下來幾年時間內,Facebook的增長將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持。通常在這個階段,一家初創公司會在Sand Hill Road路上拜訪風險投資公司,但是風投家們都是有附加條件的:想要在公司董事會中占有一席之位、擁有公司事務的表決權、能在公司IPO或者其它“流動性事件”中優先出售他們的股份。扎克伯格對分享表決權不感興趣,并表示他不會提供董事會席位給新的投資者。
2007年,美國發生了住房危機,美國國內的投資公司都在縮減開支,于是Facebook開始向海外尋求投資商,如中國香港的實業家李嘉誠以及德國互聯網公司the Samwer Brothers。這些投資者也想從Facebook分一杯羹,但是他們并不在乎在Facebook的權力地位。Facebook前全球銷售部副總經理邁克·墨菲(Mike Murphy)表示:“對扎克伯格來說,對公司的控制是至關重要的,這并不是因為他想像個獨裁者那樣發布命令,而是對他來說,控制力更像是一種長期以來的信仰,他對公司未來的展望是很少人能理解的。”
Facebook這種非比尋常的融資策略在其婉拒了美國兩大私人募股公司泛大西洋資本集團(General Atlantic)和Technology Crossover Ventures之后達到頂峰,這兩家美國國內的投資公司向Facebook提出了高于50億的投資價格,但扎克伯格和他的團隊仍選擇了與當時名不見經傳的俄羅斯公司Digital Sky Technologies合作。DST以2億美元的價格購買了Facebook 2%的股份,當時Facebook估值為100億美元。
DST還許諾了Facebook其它事情:向員工和投資者們購買股票。當時,未經過Facebook授權,Facebook的前員工和早期投資者們開始在二級私人交易市場如SecondMarket出售Facebook股份。而由于越來越多的購買者通過這種方式擁有了股份,Facebook股東可能會過早地超過500個的限制,這樣一來,聯邦政府就可能會要求Facebook進行IPO。而Facebook高管們還擔心的是,如果放任他們以這種方式出售公司股份,可能會導致一些沒有耐心的員工離職,這樣他們就可以自由出售公司股份了。在Facebook,在二級私人交易市場出售公司股份是不允許的,而至少有一人因為違反規定而被開除。而允許DST大量購買這樣的股份能幫助Facebook重建秩序,在滿足員工出售公司股份的同時,以正常渠道吸引新的投資者
雇用一個能與你相輔相成的副手
好幾位Facebook的早期投資者們都想帶個副手來監視扎克伯格。據當時在場的相關人員回憶道,2005年,Facebook從Accel Partners處募集了價值1200多萬美元的第一筆資金,之后,這些投資者們就開始向扎克伯格介紹了一連串的資深管理者來Facebook討論高管席位的問題,比如雅虎前高管埃倫·西米諾夫(Ellen Siminoff)、蘋果高管巴德·科利根(Bud Colligan)以及eBay高管杰夫·喬丹(Jeff Jordan)。但扎克伯格誰都沒有雇用,他只是提拔了自己一個近四十歲的副手歐文·范納塔(Owen Van Natta)為Facebook的COO。
那些對話至今沒有被公開過,所以我們并不清楚扎克伯格到底為什么一開始不愿雇用一個經驗更為豐富的副手。但是2007年3月,他在斯坦福大學對Y Combinator創業項目成員的演講或許能提供一點線索。他說:“如果你們想要成立一個成功的公司,你們應該雇用一些懂科技的年輕人,年輕人的生活比較簡單,而這點可以讓他們專注于更為重要的方面。”
扎克伯格想要建立一個能理解并適應未來科技浪潮的年輕公司,同時還能逾越共享和隱私方面的代溝。他相信隨著網絡社交服務的不斷涌現,互聯網用戶將經歷越來越弱的隱私監視,而他不想對他自己的管理團隊施加任何過時的聲音。
他最終找到了一個富于管理經驗的公司外部員工:Google前高管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是扎克伯格親自雇用的員工,2008年任Facebook的COO。當時她主要負責廣告業務和工作規定,而扎克伯格專注于工程方面和對未來的機遇把握。
這次合作還為扎克伯格創造了另一段如今為硅谷企業家們爭相仿效的故事。當創業者們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或者無法控制的場面時,他們就會想要尋找一個專業高管來幫助他們,如蘋果的約翰·斯卡利(John Sculley)或者eBay的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而在扎克伯格之后,他們開始嘗試尋找已有經驗的高管,如桑德伯格。
比用戶自己更了解他們想要什么
2006年九月,Facebook發布了News Feed功能,70萬用戶聯合舉行了抗議活動,在博客上,扎克伯格為缺乏與用戶的溝通做出道歉,但是并沒有取消這個功能。他并不怎么在乎用戶的想法,由于他一直以來的大膽作風,扎克伯格相信他比用戶自己更了解他們想要什么。他在2009年的一次采訪中表示:“當我們發布新功能的時候,總是有用戶抱怨他們不想與人分享自己正在做什么,但是現在已經沒有人會這么抱怨了,我覺得世界正在向一個存在著更多分享和聯系的方向發展。”
明年對Facebook來說是令人期待的一年,除了照片分享、交友以及創建個人頁面這些不斷吸引新用戶加入的基本功能之外,一些Facebook公司親自開發的應用程序為用戶提供了更加豐富的使用體驗。博客功能、筆記、Facebook禮品以及被稱為Marketplace的分類廣告業務正在開展。
扎克伯格為了充分發揮團隊的創造力,在2007年5月創造了Facebook平臺,同時邀請開發者們開發可以在社交網站上運行的應用程序。這個舉動可以說是照搬了IBM、Intel和微軟公司當年給其它公司介紹自己的技術層時所采用的模式。Facebook平臺確實催生了很多富有創造力的公司,比方社交游戲開發商Zynga,就是由此應運而生,并且找準了社交網絡人人參與這一切入點。Facebook平臺另一個重要特點是采用新的算法為用戶介紹那些可能認識的人,比方發現同學或者老朋友等等。那一年,Facebook擁有了2億用戶,幾乎增長了2倍。
受到早期互聯網共享服務比如Delicious.com等的影響,扎克伯格決定增加一個可以讓用戶對視頻、圖片、文章甚至是商標表示贊同的按鍵,不僅僅只在Facebook上,而是可以在其它任何網站上面,這就是“喜歡”按鍵。“這個功能聽起來非常親切。”羅森斯坦說道,“現在想來多少有些后悔,當初錯過了這個天才般的創意。Facebook成功地掌握了朋友、事件和喜歡等功能的概念。”作為Facebook早期的工程師,他后來和達斯丁·莫斯科維茨(Dustin Moskovitz)一起開發了在線協同工具Asana。
扎克伯格見證了那些曾經在互聯網領域盛極一時的公司比如AOL是如何日漸萎縮和倒閉的,因此,他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來避免重蹈覆轍。其中一個是允許用戶使用他們Facebook的賬號和密碼登陸其他的網站,當這個想法最初以廣告服務Beacon的形式出現時,用戶們拒絕使用。扎克伯格寫了一封道歉信但仍然堅持這個想法,同時采用其它的方式推廣該服務。一年以后,Facebook Connect作為這一想法的另一個產品問世了。“我記得我為扎克伯格的勇氣祝賀了他。”科斯拉說道,他是Sun的聯合創始人和科斯拉投資公司的創始人,“換做其他人,可能就會感到害怕了,擔心別的公司會不會搶走自己的用戶。”
黑客CEO
桑德伯格作為Facebook廣告業務的首席架構師,通過參考用戶喜歡的內容來制作更有意思的廣告,今年預計將有超過50億美元的廣告收入。5月18號,Facebook的市值價在1000億美元左右,遠遠超過迪士尼和麥當勞(IPO以后,扎克伯格的身價將不止200億美元),Google IPO時的價值只有其四分之一。事實上,這會給Facebook帶來更多的懷疑者,他們認為目前市場是盲目樂觀的,因為一家通過展示很多用戶看都不看一眼的廣告就能掙錢的公司這么繁榮是十分荒唐的。
Fabebook還需要在移動市場領域證明自己的價值。本月初,Facebook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修訂文件顯示,該公司未從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取得實際收入,影響了其單用戶收入。移動市場已困擾Facebook多年。早在2008年,喬布斯就曾邀請扎克伯格參加iPhone應用的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不過當時,扎克伯格只派了一名工程師和市場經理處理此事,當然,他們也表現欠佳,因此錯失這次良機。即便現在,這兩家公司的關系依舊緊張,去年,蘋果公司將Twitter加入iPhone軟件中,此舉無疑明確表示了對Facebook的排擠(當然蘋果公司拒絕公開發表評論),有與扎克伯格關系密切的人透露,Facebook在移動市場的舉步維艱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扎克伯格對黑莓手機非常喜愛。
新發布的Facebook還將面臨來自聯邦貿易委員會的仔細審查,扎克伯格關于用戶隱私方面的政策多次觸及底線并遭到強烈反對,雖然每次會做出輕微讓步,但不久又再次回到以前,去年,Facebook與聯邦貿易委員會簽署長達20年的隱私權審查,同時增加了在華盛頓的工作人員以便改善和政府的關系,曾在布什任職期間管理辦公室的卡普蘭和克林頓任職期間擔任新聞秘書的洛克哈德,現在是公司負責公關的副主席。
Facebook和Twitter一樣,在和華盛頓打交道的時候都盡力充分利用一個明顯的優勢,那就是:政治家自己需要社交網絡以便更好地與選民聯系。“最重要的策略是讓民選官員和其他的政治人物意識到Facebook作為一個社交網絡平臺擁有的巨大能力。”凱利說道,他曾是Facebook的前任隱私權官員并且幫助建立了與華盛頓的聯系。去年春天,奧巴馬總統曾和扎克伯格促膝長談并且為Facebook的高層們舉行了一場市政廳大會。這次會談的錄像定期在Facebook網站上播放。
扎克伯格最大的挑戰就是留住幫他取得今天成就的天才工程師們。這些年來,技術挑戰不斷地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例如,Facebook每天增加三億張照片,比所有照片分享網站的總和還多,Facebook必須用新的數據庫和分析工具處理并存儲如此大量的數據——這些問題吸引了公司野心勃勃的極客們。Cassandra、Hive和Thrift這些產品來源于編程馬拉松,Facebook做出了一個明確的抉擇,友善地將這些科技與大眾分享。
雖然一些熱情已經消退,關鍵工程師們已經離開,其中包括聯合創始人莫斯科維茨和亞當·德安杰洛(Adam D’Angelo),前者是扎克伯格的哈佛大學室友(他決定開始自己的軟件事業),后者是計算機科學神童,創辦了Quora。“我們已經解決了很多困難的問題,”杰夫·哈默巴切(Jeff Hammerbacher)說道,作為Facebook的第一個數據科學家,他于2008年離開并創建了一家從事數據分析軟件的公司——Cloudera。“我知道互聯網五年內會是什么樣,現階段的任務主要是圍繞效率和行動,沒有新的東西了。”哈默巴切稱呼Facebook的高效工程師們為“自治黑客”。這表明,一旦能得到大量的財富,這些思想自由的技術人員可能不會認為公司工作的回報會很有意義。
扎克伯格將需要新的技術狂人,這也是他每天編程的原因之一。同事說,他希望自己沉浸在他的下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他要繼續發明新的方法來留住客戶,那么他必須解決移動領域的問題,取悅華盛頓,擊退Google,他需要保持激勵Facebook的核心人才,畢竟,他不可能一個人編織出未來。
推薦閱讀
Facebook正欣欣向榮,騰訊也在謀求新的轉型和大的戰略布局,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直觀可以看到的是,無論是新興巨頭還是老牌帝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時代變革不可阻擋的來臨后,誰都無法無動于衷。 【IT商業新聞網綜>>>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扎克伯格征服硅谷 反傳統的黑客精神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54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