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切的背后,有著必然的因果聯系。強勢的劉強東,在駕馭京東商城這艘商船四處殺伐之時,高企的運營成本、不穩固的供應鏈關系,在撞上國美、蘇寧這樣的大船之時,京東商城的短處越發明顯。
現實商戰世界中“成王敗寇”,這一原則揭示了我們關注京東商城當下狀況的原因。作為記錄者,更希望看到“反敗為勝”的商業讀本,不知道這個故事會否發生在京東身上?
以“價格戰”迅速崛起的京東,如今正面臨蘇寧、國美的低價圍攻; 而京東正極力通過提高毛利率來平衡高企的運營成本,這個任務將如何完成?
京東遭家電巨頭價格圍攻 成本賬與毛利率懸殊
年平均增長率超過200%但至今一直虧損,是京東商城過去8年的發展狀況。
3 月下旬,來自“京東聘請的投資銀行”的一份簡報顯示,京東商城2011 年的營業收入(不含POP平臺)為34億美元(約合210億元人民幣),遠低于外界宣稱的309億元人民幣,毛利率僅為5.5%,當年虧損為1.8 億美元(約合11.3億元人民幣)。
有接近京東商城的人士稱,“這組數據應該是準確的”。本報記者查閱的工商注冊資料顯示,京東商城過去7年一直虧損。京東商城也表示,“至今尚未盈利”。
在營業虧損的同時,京東商城面臨一邊租賃倉儲設施,一邊大量購置倉儲用地卻長期閑置的現狀。對此,國藥控股電子商務項目經理魯振旺表示,“京東商城有錢買地無錢大力開發,建設倉儲物流中心的資金缺口達50億元”。
在此狀況下,5月6日,京東商城轉讓其在央視價值2億元標的物的消息不脛而走。由此,市場更加質疑,京東商城資金鏈已經極度緊張。
5月7日,京東商城相關負責人向本報記者表示,其所投標的奧運廣告資源是商業機密,并且表示京東投拍的廣告項目、廣告策略從未有任何改變。
無論如何,巨額虧損、資金鏈緊張、被迫上市……自今年3月份開始,涉足電子商務8年的京東商城,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內部危機和外部猜忌。那么,這背后究竟是何原因讓京東商城面臨如此境地?
家電巨頭的價格圍攻
家電3C和消費電子在京東商城銷售占比約70%
曾經是京東商城慣用的“價格屠刀”,如今卻成為對手的殺傷性武器。
4月25日,蘇寧易購副總裁李斌表示,蘇寧易購將通過全網比價繼續確保價格優勢,力圖拿下“五一”期間家電網購第一位置。國美網上商城總經理韓德鵬也表示,國美網上商城集中投入20億元的特價促銷資源,“五一”期間整體讓利超過8000萬元,全面刷新全網底價。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今年初,阿里巴巴發布“私有化”退市消息,聚焦于B2B業務的轉型與升級,加之2011年全面實行提價后的會員費,以及去年“中國供應商欺詐門”影響了阿里巴巴新簽會員的速度,使得阿里巴巴Q1的營收規模下滑。根據目前B2B>>>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55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