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日起,我國首部《快遞服務》國家標準(以下簡稱“國標”)施行。“國標”推出一周以來,快件簽收方式始終是最受關注的焦點。收件人簽收快件時,到底應該“先簽后驗”還是“先驗后簽”?比行業標準更嚴格的“國標”,會不會加大快遞企業壓力,并變相催漲快遞費?
網購激增行業標準過簡
2008年1月1日,《快遞服務》郵政行業標準施行。時隔4年零5個月,“國標”推出,其間正是我國網絡購物飛速發展的幾年。
國家郵政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靳兵介紹,近5年來,我國快遞業務量年均增長率27%,日均業務處理量從300萬件增長到1300萬件。其中增量最大的一部分,正是由網店與消費者攜手貢獻。當年制定行業標準時,恐怕很少有人會預測到,網購會像今天這般普及。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副研究員曾毅認為,原行業標準中關于“驗收”的說法,過于簡單。“對于如何驗收,消費者和快遞企業理解不同。”
消費者認為,只有打開快件,確認內件完好無損后,才能簽字,所以應“先驗后簽”;快遞企業則認為,自己只負責寄遞,只要外包裝完好,至于內件是不是用戶想要的,應該是用戶與商家的問題,與企業無關,所以應“先簽后驗”。雙方觀點不同,導致投訴頻發。
普通快件一般先驗包裝
曾毅介紹,為兼顧消費者與快遞服務組織雙方的權益,“國標”起草組多次辯論,達成一致:首先要區分快件性質,按普通快件和網購等其他快件,分類處理、區別對待。
收件人簽收普通快件時,第一步應該驗收外包裝,檢查有無破損、重量是不是減少或者有沒有重新包裝過的痕跡。如果外包裝完好,應簽字確認;一旦外包裝出現異常,則應當先驗收內件再簽收,派送員應該配合。曾毅補充說,在外包裝完好的情況下,收件人如果還擔心內件丟失、短少、損毀,也可以在簽字后和派送員一起驗收內件。
中國快遞協會副秘書長邵忠林建議,即使外包裝完好,但輕輕搖晃,仍有明顯物品破損、破碎聲音,或外包裝有液體流出等不正,F象,可以要求先打開包裝看一看,再簽收。
“國標”還規定,以上多種操作方式,遇到一種情況時,必須讓步———如果快遞服務組織與寄件人提前約定普通快件的其他驗收形式,以約定內容為準。
網購快件雙方約定為先
消費者接觸更多也是更關心的,是網絡購物時如何簽收快件。國標對此也有專門規定,
推薦閱讀
年輕的團購業一直在進行著淘汰賽,據團800發布的最新團購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的3月底,國內團購網站共計3269家,相比2月蒸發掉357家,這意味著,在3月份,每兩小時就有1家團購網站徹底關閉或是轉型做其他業務。 歷經>>>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56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