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蘋果到索尼:六大獨立生態系統的崛起

作者:IT新聞網 來源:IT新聞網 2011-12-30 01:38:08 閱讀 我要評論 直達商品

六大科技巨頭都在努力構造自己獨立的生態系統,但是顯然都還沒有一家公司能夠為用戶提供完整的無縫體驗,讓用戶擁有一個帳戶即可通行互聯網王國……

社交

無論你是喜歡還是討厭Facebook,你很可能已經在用它。

想想看,你最近訪問到一個沒有Facebook“Like”按鈕的網站是在什么時候?現在,Facebook的活躍用戶數量太龐大了(月活躍用戶達到了 8.45億),這使得Facebook給某些網站帶去的流量甚至超過了Google。所以,很多網站不得不使用它的社交插件。而這種做法的直接結果是,整個主流網絡都為Facebook的發展提供了陽光大道:各大網頁上分享到Facebook和Twitter上的按鈕的作用,已經堪比電子郵件分享。

Facebook 輕易成了社交大佬,其他玩家境遇如何?先說說亞馬遜。其實,亞馬遜從未真正插足社交,也無意構建自己的社交網絡,只是在它的Kindle軟件上添加了一些分享特性。蘋果雖然看上去也是局外人,但蘋果實際很早就試水社交網絡:2010年9月,蘋果推出了音樂社交網絡Ping。不過Ping敗得很慘,現在用戶基本無視iTune上面的Ping圖標。蘋果的Game Center同樣表現平平。Game Center的本意是想匹敵微軟Xbox上的積分系統,并幫助iOS用戶追蹤他們在不同游戲中的成績以方便好友間的溝通或競爭(蘋果為此還把它帶到了 Mountain Lion桌面系統中),但從結果來看,Game Center在短時間內還是不會引起公眾注意。相反,iPhone用戶更喜歡用Facebook或Twitter分享它們在游戲中的成績,而不是蘋果自己的軟件。對蘋果這樣一家自詡生態系統中囊括了各種核心競爭力的公司來說,“社交”無疑是它的一個敗筆。而一個強大的社交互動模型,對一個現代的數字生態系統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那么到底誰敢叫板Facebook?Google+!

在構建自己的社交網絡這點上,Google比蘋果還要杯具。Google先后推出過好幾個產品:首先是Google Wave,一個實時社交協作平臺,然后是Google Buzz,直接被整合到了Gmail中,但這些產品都反響平平。不過,Google很快砍掉Wave和Buzz,并隆重推出了Google+。毫無疑問,Google+算是與Facebook最正面的競爭,也是Google未來的社交平臺。現在,Google已經使出渾身解數在推廣Google+:在它所有的網絡產品頂上都添加了一個工具欄。無論你在讀什么,你都可以直接通過工具欄右側的按鈕將它分享到Google+中,或者點工具欄左上角的+You 按鈕跳到你自己的頁面。

而且,現在的社交互動還不僅僅發生在社交網絡中,實際還有很大部分的溝通和互動是通過即時通訊和Email實現的。Google已經在郵件客戶端獲得了勝利,它的Gmail堪稱業內第一。在即時通訊領域,Google的 GTalk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說蘋果也有什么可圈可點的產品的話,那么答案就是iMessage了。而Facebook也很注重在這兩個領域的戰略部署,已經小心翼翼地推出了自己的郵件服務和IM服務。而且,這兩個服務都已經被整合到它的網站和移動客戶端上。有意思的是,蘋果和微軟的郵件服務都附上了一個頂級域名,@me.com和@live.com。在同步郵件方面,蘋果通過iCloud做得不錯,但是相比之下使用微軟的Microsoft Exchange的人更多。

此外,為了進一步發展自己的社交戰略,微軟還收購了Skype。此前,微軟已經控制了全球使用最廣的操作系統,也推出了自己的用戶社區Xbox Live。但是,目前微軟還沒有很好地消化Skype。對微軟來說,讓用戶在它的生態系統里實現無縫聯通,是個美妙的愿景,但是目前還任重道遠。而且從技術上來說,蘋果的Facetime和Google的Hangout已經在視頻通訊領域對Skype構成一定威脅。好在微軟還有Xbox 360:Xbox 360目前仍然是最牛的控制臺,假如你覺得Facebook和Twitter占領了你太多的社交空間讓你窒息,Xbox Live里面或許還有一片凈土。

從社交戰略上看,索尼和歐美國家的聯系并不算強。盡管Sony在PS3上整合了Facebook,但是,卻沒有打通Twitter。而且,假如你想告訴其他人你在游戲中做了什么,你也只能通過操作臺內置的瀏覽器。基本上,不管是PS3,還是整個索尼,都落后于當前主流的生態系統及其產品。當然,Sony方面也進行了各種嘗試,比如在PS Home中提供漫游在虛擬環境中的3D人物。不過,PS 的整個設計更像是社交游戲,而不是一個在游戲控制臺里的真正的社交平臺。所以,索尼要在它的最新Vita控制臺里添加Twitter客戶端并緊跟趨勢。只是,目前Sony相較其他生態系統確實沒有什么優勢。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貓撲受微博沖擊 遷址折射社區BBS風光不再

由天宇告訴IT商業新聞網記者,最近也在關注貓撲搬家的事情,貓撲搬家的原因應該不止一方面,應該是多因素的考量,具體原因不清楚。以往的互聯網企業搬遷與公司戰略轉變和領導的認知有一定關系。搬遷之后,運營成本就>>>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從蘋果到索尼:六大獨立生態系統的崛起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56791.html

樂購科技部分新聞及文章轉載自互聯網,供讀者交流和學習,若有涉及作者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以便更正、刪除或按規定辦理。感謝所有提供資訊的網站,歡迎各類媒體與樂購科技進行文章共享合作。

網友點評
我的評論: 人參與評論
驗證碼: 匿名回答
網友評論(點擊查看更多條評論)
友情提示: 登錄后發表評論,可以直接從評論中的用戶名進入您的個人空間,讓更多網友認識您。
自媒體專欄

評論

熱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成人片|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 国产成人免费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成人片| 成人片黄网站A毛片免费|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1000部成人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成人午夜免费|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青青草原 |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综合在线| 成人怡红院视频在线观看| 四虎国产成人永久精品免费| 欧美成人看片黄a免费看| 国产成人精品美女在线| 1000部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影视| 日韩国产成人无码AV毛片|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入口| a级成人毛片完整版|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 91成人爽a毛片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久久网站|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2021国产成人午夜精品|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免费网站看v片在线成人国产系列| 成人中文乱幕日产无线码|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成人性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 | 成人免费看www网址入口| 成人影片一区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国产成人性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