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襲”的目的是創新
“馬化騰是業內有名的抄襲大王,而且他是明目張膽地、公開地抄……”王志東對此毫不忌諱。
“現在騰訊拍拍網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創新,所有的東西都是抄來的。”對于淘寶網“招財進寶”的流產,馬云毫不掩飾對馬化騰和騰訊的指責。
在百度的搜索欄中敲入騰訊和抄襲兩個關鍵字,搜索結果是220,000項,這從一個側面證明了業界對馬化騰的看法,但這種看法未必正確。
“微軟、Google也是抄襲大王,從Windows到Office做的都是別人做過的東西。”對于落了個“抄襲者”而非“創新者”的罵名,馬化騰卻不以為然,“抄可以理解成學習,是一種吸收,是一種取長補短。”不可否認的是,在IT領域確實如此,只要好的東西就難免會被模仿抄襲。
“做企業不是比誰動手早,而是比誰活得長。”后來丁磊對互聯網企業發展的論斷深得馬化騰的贊同。實際上,早在2001年,任正非那篇著名的《華為的冬天》就已經闡述過這樣的觀點。
為此馬化騰不是沒有品嘗過苦澀,稍微有些網齡的網民都記得騰訊早期曾經做過郵箱業務,但推出沒多久就被停掉了,甚至連馬化騰自己都承認“不愿用第二次”。當時馬化騰認為這個項目簡單,不需要花費什么精力,“搭起架子就推出去了”。盡管注冊使用的人很多,但由于當時郵箱競爭太激烈,燒錢多,卻沒有盈利模式,導致最后根本無法支撐郵箱系統的正常運營。
有了這次深刻的教訓,馬化騰又一次意識到自己的“老辦法”無疑還是正確的——“謀定而后動”,前提是不能一味的模仿,更重要的是在模仿的基礎上創新。正如狄恩·卡曼所言,顧客買的不是發明或技術,而是能解決問題的創新。“所以我不盲目創新,最聰明的方法肯定是學習最佳案例,然后再超越。”實際上,QQ早期的崛起,就是馬化騰“抄襲”理論最好的實踐版本。
“辛苦做出來的新業務,騰訊其實就在后面等著,他們龐大的用戶群,要來占市場也是事半功倍的事情。”正如后來TOM的王雷雷略帶嫉妒的言論,“那么大的活躍用戶群,插根扁擔都開花。”確實如此,擁有龐大用戶群的平臺并不少,像許多游戲、郵箱、門戶都擁用大量的用戶,但為什么成功復制其他業務的卻幾乎沒有?
至此以后,馬化騰形成一個“后發”的慣例——在決定某項新業務在何時推出的時候,他考慮的是如何將企業自身的學習周期與該產業的生命周期進行協調,形成一個比較穩妥的擴張節奏,保證企業始終在當前業務與未來擴展之間建立一種平衡。例如最近與淘寶網“招財進寶”流產牽纏在一起的騰訊的電子商務業務,事實上,早在2003年當阿里巴巴閉門研發C2C的時候,騰訊也在同步研發,甚至一度提出與阿里巴巴合作,但終因馬云出讓的股份太少而作罷。電子商務計劃一直擱置,直到2005年淘寶大功告成,騰訊才在當年9月拿出了自己的電子商務業務。
大者是否恒大
互聯網行業的特點之一就是,風光總是暫時的,沒有誰敢說自己能穩坐釣魚臺。大者恒大只是大者的自我撫慰,大者被后來者挑落于馬下的傳奇故事,一直不停地在互聯網世界中上演著。成為業界的領先者后,騰訊的角色將從跟隨別人轉變成被別人跟隨,這對于馬化騰“后發”的策略而言,無疑是一個考驗,因為總有一天“模仿”會沒有對象。
6年以前,對于新浪、搜狐們來說,即時通訊軟件是副產品,不會用盡全力去投入,所以在這個領域它們打不過騰訊;當它們真正意識到重要性,重新重視起這個行業的時候,QQ 的先發優勢已經形成。
而現在,由于QQ用戶群的巨大優勢,必然會使騰訊自覺不自覺的產生“大樹底下好乘涼”的惰性,嚴格意義上這種優勢意識往往很難連根排除,在騰訊擴展其他領域的過程中,如何保證自己不出機制或者意識上的問題,從而錯失重要市場?
這對于馬化騰來說才是真正的問題。
在如今的互聯網競爭環境里,騰訊的對手們也同樣在進行著各式各樣的調整和擴張,誰都沒有壓倒一切的優勢。
星夢購物商城楊勇認為,盡管馬化騰公開的表示過騰訊的多元化發展戰略不是為了多元化而多元化,而是走相關多元化的戰略,也就是說騰訊所發展的任何一項業務都與騰訊的核心優勢結合,但實際上,這種多元化的戰略往往會因為“戰線”太長收不住而出現問題。
隨著MSN進入中國市場,所有的網絡公司都面臨著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而在即時通信領域,MSN在中國使用人群更讓騰訊感到如芒刺在背,盡管QQ目前還擁有60%的市場份額,但是這個比例隨著MSN Messenger、Skype的侵入而在逐年下降,IM市場只會火拼得越來越激烈。
同樣,在休閑游戲能快速做成名副其實的第一,是因為這是一個既缺乏技術含金量,又不需要太多質量管理的業務;但門戶不一樣,大型網游也不一樣,騰訊的用戶雖然眾多,但新聞的質量能否超過新浪、網游的質量能不能超過盛大,一切還都存在著許多的變數,需要極長的時間通過圈占市場份額去證明。至于電子商務和搜索,更是需要長時間積累的東西,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投入,這種局面是此前騰訊所沒有面對過的,也無從向對手學習的。
還有就是多元化帶來的團隊膨脹及管理上的挑戰。到目前為止,騰訊的員工數量已經超過了3000名,尤其近兩年以翻番的速度在增長,盡管馬化騰將各個自己看來不太適應的高管職位都讓了出來,但不可否認的事,這樣實際上并不利于騰訊的決策。
馬化騰如今被業界形容為“。com公敵”,互聯網界完全是一幅“圍剿騰訊”的局面,“看來,中國互聯網行業里的錢還是太多了,大家都資金過剩。”馬化騰的調侃掩飾不住一絲的無奈,畢竟現在的騰訊需要自己操心的事情太多了。
推薦閱讀
4月26日第12個世界知識產權日之際,互聯網領軍企業百度正式開放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馬化騰成功之路:“抄襲”只是創新的前奏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57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