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奇虎360起訴騰訊壟斷案在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一審開庭,奇虎360請求法院判決騰訊賠償其經濟損失1.5億元。庭審持續了一天,圍繞“是否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是否利用支配地位不正當競爭、是否需要賠償”等焦點問題,雙方代理人進行了舉證和辯論,法院當天沒有就本案作出判決。
廣州大學學生陳慧妍并不關注這次庭審,在她看來,“3Q之爭”已獲得過多關注,這兩家公司應該受到譴責,“因為拿網民當‘炮灰’”。
痛苦的選擇還留在她的記憶深處。
用QQ還是用360?2010年11月,這成了陳慧妍最為煩惱的問題。
陳慧妍和舍友的電腦中都同時裝有QQ相關軟件和360殺毒軟件,用QQ聊天、傳文件,用360瀏覽器上網看新聞,一直相安無事。但當年11月4日,騰訊發布《致廣大QQ用戶的一封信》,對裝有360軟件的電腦上停止運行QQ軟件,讓陳慧妍以及萬千用戶“二選一”。
“一點都不顧及我們用戶利益,太過分了。”她和室友對此感到憤慨,班級Q群的信息看不了,跟家人的視頻聊天也要中斷。為了表示不滿,宿舍四人都用起了MSN,第一時間加彼此好友,室友還憤怒稱“再不用QQ”。
庭審從18日9時開始,這是中國首例互聯網市場壟斷訴訟案。除了索賠1.5億元,奇虎公司還要求騰訊在其官網,以及人民日報等平面媒體刊登道歉聲明。
奇虎360訴稱:騰訊在“3Q大戰”中利用壟斷地位“二選一”對奇虎360造成巨大損害、剝奪了用戶的自主選擇權以及捆綁銷售。
QQ有沒有壟斷地位?騰訊是否濫用支配地位?奇虎360表示,QQ即時通訊軟件及相關服務市場,根據其獨特的定價以及盈利模式,難以被其他通訊服務替代,應構成獨立的商品市場。“該市場因其獨特的中文語言、文化背景,地域間不存在替代關系,應界定為中國境內市場。”
騰訊就奇虎360的全部主張均進行了否認,騰訊方表示,原告在相關市場上進行了錯誤的界定,對相關產品也進行了錯誤的界定。并表示,類似YY語音、飛信等均屬于即時通信軟件一類。在地域上,騰訊參與全球的市場競爭,而不止于大陸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當日的庭審,原、被告雙方都不但聘請了陣容強大的律師團隊進行訴訟,而且聘請了專家學者以“專家證人”的身份發言。
奇虎360一方請來英國公平貿易專家戴維,他在RBB的報告中表示:結合國務院的指南,根據對產品屬性的分析,報告得出的結論是,目前沒有其他的方式來替代即時通訊的產品。
“我的調查報告發現,被告QQ在其市場份額中相當高,超過70%,我發現該市場準入門檻相當大,進入這一市場非常難。雖然中國電信市場有機構進入,但份額不超過4%。2011年,QQ市場份額是飛信的33倍,QQ具有統治性地位。”
戴維強調,在即時通訊市場不僅進入市場非常困難,而且市場拓展也是非常困難的。
而騰訊方面聘請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稱,RBB報告界定的本案相關市場存在重大缺陷,根本不能反映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產品競爭狀況和行業發展格局。
“僅從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產品來看,RBB報告中的相關市場僅僅包含了部分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產品。RBB報告忽略了大量電子郵箱中開通的IM功能,未將郵箱聊天考慮在即時通訊服務范圍內。RBB報告將整合即時通訊服務的微博及社交網站排除在外是錯誤的。”
庭審在原、被告唇槍舌劍中陷入拉鋸戰。18日19時30分,法官宣布休庭,但并未宣布下次開庭日期。
“3Q之爭”始于2010年9月,360“隱私保護器”監控結果顯示,QQ涉嫌侵犯用戶隱私。對此,騰訊予以否認,并反指360游覽器涉嫌不正當推廣,并聯合一些公司抵制。隨后360則推出“扣扣保鏢”將矛頭對準QQ安全衛士。
2010年11月,騰訊發表公開信,宣布在裝有360軟件的電腦上停止運行QQ軟件,用戶只能“二選一”,一時間千萬網友激憤不已。
兩虎相爭,受到傷害的卻是用戶,用戶“傷不起”。據悉,在騰訊公開信發表不到一天的時間里,新浪微博對于有關“QQ對決360”的評論超過200萬。網友們憤怒表示:“不顧用戶利益,QQ和360在耍流氓。”
據當時新浪網發起的一項調查,“如果在360軟件與QQ軟件之間必須卸載一個,你會卸載誰?”78%的用戶認為:“兩家公司為自家利益,不考慮用戶權益。”
最后,在工信部介入下,兩家公司通過各自渠道向用戶道歉。360痛稱“對不起”,騰訊則“痛定思痛”,選擇永遠和用戶在一起。
相對于一年多以前網友的“公憤”,現在“3Q”庭審并未在網友中廣泛傳播發酵。但還是有網友戲謔表示:“希望360勝訴,并且要求騰訊拆分,或者賠償每個QQ用戶人民幣現金1元”。
360和QQ在法庭上斗得難解難分,但在網友的電腦中已實現“和平相處”。和萬千網友一樣,陳慧妍宿舍輕易地原諒了360和QQ,現在她們的電腦中又同時用起了這兩個軟件,當時聲稱“不再用QQ”的室友也放棄了使用MSN,“因為朋友都用QQ”。
推薦閱讀
對此,樂視網聲明稱,此篇稿件不排除是競爭對手通過精心策劃,引導媒體對樂視網進行失實報道,從而達到混淆公眾視聽,誤導投資者的目的。刊發報道的記者沒有通過正式采訪渠道,對樂視網任何高層進行采訪,相關數據也>>>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58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