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70年代的馬化騰,罩在頭上的光環著實不少,同時罵聲也是一片,但他終究要算是中國互聯網的英雄,在世界上也擁有極大的影響力。
在中國互聯網界,有一個人跟陳天橋、馬云、丁磊、張朝陽、李彥宏5個人同時過招。他外表斯文、舉止儒雅,他一度掌管中國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公司,卻被叫做“全民公敵”。這個人,是馬化騰。
他創立的騰訊雖然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三的互聯網企業,卻總是被業內戲稱為“只會抄襲和模仿”的公司;不過,也有人說他知錯能改,有責任有擔當,率先打開互聯網開放的大門,為很多互聯網中小企業帶來福音。而如今,他手握大量現金四處擴張投資,其野心已經擴大到美國和其他各地,騰訊的日益壯大,迫使眾多互聯網企業苦惱于:馬化騰,究竟是敵,還是友?
騰訊馬化騰:全民公敵還是行業領袖?
糾結的公敵
生于70年代初的馬化騰,罩在頭上的光環已經太多。2007美國《時代》周刊“世界100名最具權威和影響力的人物”;2009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十年商業領袖”;2010年《新財富》雜志“2010新財富500富人榜”……諸如此類的獎項,不一而足。但是,所有的這些都掩蓋不了騰訊在業內抄襲成風的事實。
從最初模仿ICQ的騰訊QQ開始,到騰訊TM效仿MSN,QQ直播模仿PPLive,QQ電腦管家效仿360安全衛士等,騰訊每推出一款新產品,都能在業內找到原型。除此之外,電子商務、搜索引擎、安全軟件、下載工具、影音播放、社交、團購、游戲……凡是互聯網公司涉足領域,騰訊無不染指。
“騰訊什么時候可以停止抄襲?”“有什么業務是騰訊不做的嗎?”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向騰訊發問。
但是,馬化騰和他的騰訊都不為所動,依舊不間斷的推出新產品。然后利用自己巨大的用戶基數取得撒豆成兵無往不勝的戰果。
2011年1月,騰訊發布手機產品微信,與米聊、中移動等運營商叫板;4月,騰訊視頻上線測試,之后不斷上線新頻道,并逐步加大宣傳力度,欲向土豆、優酷、搜狐等視頻巨頭發起挑戰;7月,基于APP應用的騰訊Q+上線,與Appstore、Androidmarket展開競爭;8月,騰訊發布QQ游四方,在LBS領域再度發力;10月,騰訊視頻ForAndroidPad版發布。11月,QQ影音實現2D—3D實時轉換,與暴風、迅雷爭奪市場。
事實表明,似乎沒有什么是騰訊不做的,而且騰訊,也并未因為外界的指責而停止前進的腳步。
這才是馬化騰。他不是晉文公,玩不轉“退避三舍”;他也不是功夫熊貓,打架前會先擺個POSE通知觀眾。更多時候,他像是一只蟄伏在墻角的蝎子,歷經多日的養精蓄銳之后,在最合適的時機出手,然后毫不留情的從市場切走屬于自己的蛋糕,甚至獨霸天下。
“我十分欽佩騰訊公司掌舵人的性格,極度饑渴而又有進攻性。”曾投資過Google和Paypal的知名風投人士邁克爾克。莫里茲這樣評價他。
行業領袖
盡管3Q大戰之時騰訊發言人泣不成聲對外界宣稱“騰訊是弱勢群體”,但是在做出綁架用戶的錯誤決策之后,輿論的矛頭幾乎全部指向了騰訊。3Q大戰頓時成為公眾對騰訊集中釋放火力的出口。
企業要發展,必然會有危機,而能否將危機化為轉機,就需要考驗掌舵者的能力。我們不清楚馬化騰是不是兵法的愛好者,但是我們不能否認,馬化騰在處理3Q大戰的余波中,確實為騰訊迎來了轉機。
不止一次,有互聯網業界人士指出,騰訊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騰訊需要將巨大的團隊統一起來,需要在產品研發之外,注意維護自己的企業的形象,而不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3Q大戰的爆發,無疑讓馬化騰清楚的認識到了這一點。“這么多年,我們一直在做產品,卻不知道自己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成長為了企業的排頭兵,但我們自己沒有及時轉化角色。我們發現,自己和外界的看法出現了很大的不一致”。“3Q事件讓我們加快了統一思想的步伐,也讓我們注意到要改變做事的方式。包括保持對外的溝通。”馬化騰在公開場合這樣表示。
2011年初,騰訊分別邀請數十位國內知名意見領袖、法學專家、行業專家等參與其系列論壇,聽取社會各界的建議忠告和批評,開展了為期10場的“診斷騰訊”研討會。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此前《福布斯》雜志曾報道稱,奇虎360的“收入模式”自IPO以來已經發生了變化,而奇虎360已在4月3日發表聲明,駁斥了這種說法。此外,奇虎360還已對CitronResearch等做空機構提出的錯誤指稱進行了反駁,后者自去年11>>>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騰訊馬化騰:全民公敵還是行業領袖?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58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