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綜合報道】(記者 蘇格)近期,高朋與F團合并的消息不絕于耳。有消息稱,高朋已經召集所有大區經理商討與F團的合并事宜。更有消息稱,高朋最晚于5月前完成與F團的合并重組。某知名團購企業CEO亦告訴《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高朋與F團都有共同的投資商騰訊,合并可能性很大。但是,在整合當中,F團將會處于上風,可能高朋的團隊都會被清洗。另外,高朋也可能會喪失一部分原有用戶。
高朋、F團、騰訊的相關負責人都表示,“對此不予回應”。
一年前, 全球團購鼻祖Groupon攜帶自己的精兵部隊高調殺入中國,與騰訊各投資5000萬美元成立合資公司高朋,信誓旦旦要做“中國團購行業的老大”,并向全球廣發英雄帖。
高朋中國遭遇滑鐵盧 與F團合作團隊或被清洗
高朋當時也的確吸引了很多人才加入,據了解,該公司外籍員工接近200人,絕大部分中層員工是全球名校的優秀畢業生。并且,高朋的中層、高管基本上都是外國人,名校的海歸以及ABC(美國出生、長大的中國人),但如此精良的部隊并沒有把高朋帶向成功。頻繁的人事變動,近半年來的持續裁員,也讓高朋早不復當年繁盛景象。
在歐洲市場所向披靡的Groupon,在中國遭遇了滑鐵盧。來自團購導航網站團800的數據顯示,2012年2月,高朋的營業額為2000萬元,在中國團購業中排到十名之外。
而今,高朋淪落到將與F團合并,這代表騰訊將全面接管高朋,據了解,早在半年前,Groupon的人都開始撤離,逐步將運營、管理權交給了騰訊。
“高朋與F團的合并,意味著在騰訊與Groupon的合作中,騰訊已成為主導,而Groupon已逐步失去了對中國區業務的控制權和主動權。” 24券CEO杜一楠認為。
高朋運營失誤 盲目擴張釀惡果
ODM(郵件營銷)的方式來獲得用戶的重復購買,這樣就穩當地拿下市場。
“高朋沒有想到中國市場的用戶忠誠度很低。團購網站在國外經常使用的郵件營銷方式來召回用戶,在中國的效果并沒有達到預期。”胡琛認為,由于中國團購行業的過度競爭,消費者難以建立對單一團購網站品牌的忠誠度,在選擇團購時往往第一看重商戶的品牌與售價,第二才是團購網站自身的品牌,如果團購網站已經在用戶心中的白名單里,那么這幾家并沒有太大的差別。
但那時,高朋還沒有獲得這個教訓。緣于屢試不爽的自信,在3個月之內,高朋就在全國70多個城市布點,其后在網站上上線了40個城市,但由于效果不佳,很快又砍掉了20個城市。
“從去年3月到6月,高朋每天花在市場投入上的費用就是十幾萬元。”一位高朋銷售部的員工告訴記者。根據投資服務機構Marbridge咨詢的數據,大擴張時期,高朋每個月在谷歌和百度的廣告費用就達到1500萬元,相當于當時月營業額的一半。面對這樣的狂飆突進,美團CEO王興曾感嘆,“高朋的擴張速度太快了。”
不僅戰略出現問題,戰術也有誤。Groupon成立半年就開始盈利,在美國市場的利潤率在30%以上。因此,高朋不僅要擴張,還要保證較高毛利。據了解,高朋的實物類產品的毛利率大多在20%以上,有時還能夠達到30%以上,服務類產品的毛利率在15%以上。而它所有的中國競爭對手的毛利率都在10%以下。
“高毛利讓前方的銷售在打單時都很難說服商家。并且,毛利的考核讓高朋對項目就有要求。”上述離職創業的高朋前員工告訴記者,高朋在拉單上經常“不敵”其他網站。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劉強東將李國慶形容為“傻大黑粗”,稱李國慶多次宣稱京東8月錢燒光,而且“沒完沒了四處說。”此前李國慶曾公開表示,“京東的錢只夠燒到今年8月、10月,資金告罄之后就得去繼續尋求融資或者到美國上市。當當網是賺>>>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58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