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的春天,風靡一時的Groupon像一陣颶風席卷了中國互聯網,一年多后,又一陣來自大洋彼岸的“Pinterest風”再次造訪中國。
在2011年,社交產品Pinterest的流量增長迅猛。經歷了去年爆發式增長后,Pinterest目前的獨立訪客數已經達到1170萬,躋身美國社交網站前4,僅次于大名鼎鼎的Twitter。
和Groupon一樣,Pinterest在中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跟隨者,如堆糖、知美網、我喜歡、花瓣網、美麗說、蘑菇街……這背后有不少互聯網企業高管的身影。據有關數據統計,目前帶有Pinterest元素的國內網站已經在30家以上,而且這個數量仍在增加。
除此之外,互聯網巨頭也紛紛涉入該領域,包括淘寶網、當當網、人人、凡客等公司也在推出類Pinterest產品。
Pinterest為何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受到中國“仿”客們的一致看好?Pinterest在受到資本熱捧之后,“群Pin大戰”是否會重蹈團購網站的覆轍?這種因興趣圖譜而新生的社交電商新關系是否就會催生圖片SNS時代的到來?
創業者扎堆“PIN”潮
Pinterest創辦于2011年,從英文詞義來看,由Pin(圖釘)與interest(興趣)組成,是一種被定位于視覺分享的社交網站。這種以興趣為基礎的社交網站通過以瀑布流展示圖片的形式迅速在美國躥紅,成為2011年美國社交網絡中的一匹黑馬。
Pinterest的誕生則與其創始人BenSilbermann的靈光一現密不可分。BenSilbermann在為女朋友購買訂婚戒指時,中意了多款戒指,但選擇太多需反復比較,其為方便,將這些中意的戒指打印成圖片用圖釘釘在墻上,與女友一起挑選,他于是萌發出一個創業的念頭,如果有一個網站能夠把這些相片都貼在同一頁面上供需要者選擇,不是更好?由此Pinterest從一個簡單創意開始風靡全美。
相對比BenSilbermann的創業經歷,中國的“仿”客們卻顯得更加的“高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些模仿者多半出生于各大互聯網公司,有著豐富的互聯網經驗。
2008年,因看好社會化媒體帶來的市場商機,千橡互動CMO兼執行副總裁王秀娟與百事大中國區市場副總裁董本洪、鄭于聰共同創辦了im2.0互動集團。隨著業務逐步發展,并不擁有社交媒體的im2.0創業團隊在2011年逐步意識到,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平臺,擁有屬于自己的廣告社交網絡,看到時下Pinterest是一個很好的借鑒模式,在2011年11月底,im2.0互動集團旗下的知美網上線,該團隊將知美網的產品形態描述為“新浪微博+豆瓣+大眾點評”的模式。
2010年陳琪離開淘寶,創辦卷豆網,之后不久創立蘑菇街。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金山毒霸介紹,在一些模仿團購網站設計的頁面中,出現了“已有1206人參與團購”的字眼,并且冒稱自己是在小米官網搶購到了足夠量的手機進行團購,往往用戶打款后就音訊全無。不僅如此,這些假冒網站還對一些熱門搜索>>>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59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