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咔嚓”,現今在書店翻看新書或是在服裝店打量衣服時,遇見有人對著商品拍照“留念”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到實體店拍下新書封面或是記下服裝樣式,再到網上比價,去最便宜的網店購買,已成為不少消費者的優先選擇,電商推出的眾多比價應用程序更是讓實體店“叫苦不迭”。
記者近日走訪了本市多家民營書店、小型服裝店和部分商城服裝品牌專柜發現,為了防止客戶流失,“禁拍”已經成為部分商家的共識,一旦掏出手機進行拍攝,被店員察覺就會遭到阻止。
民營書店:
苦不堪言又無能為力
今年年初,當當網率先推出“封面掃描系統”,用戶只要拿手機拍攝實體圖書封面或條形碼,手機立刻就會顯示在網絡書店上同一本書的價格。于是不少熱門書一推出,拍攝封面者多過實際購買者,讓不少實體書店苦不堪言,只好貼出“禁止拍攝”的告示。
在牡丹園北太平莊路的一家民營書店內,幾乎每一個書架上都貼著“禁止拍照”的字條,記者剛拿出手機想要拍下一本流行書的封底,旁邊的一名年輕的店員馬上就出言阻止,“對不起,我們這是不讓拍照的。”但對于不能拍照的原因該店員并沒有正面回答,僅是表示“就是不讓拍,隨便拍,我們的生意就不用做了”。
海淀區的豆瓣書店里也一樣禁止拍照,店員雖然也出言阻止用手機拍攝的消費者,但積極性卻似乎不高。“拍照比價早就是常見的事了,而且除了提醒外,實際上我們也不能有什么行動,更別說節假日人多,根本盯不過來。”書店的一名店員向記者表示。
“現在的情況是我們的客戶正不斷流失,卻沒有什么辦法能夠有效彌補,禁止拍照只是被逼無奈的一個選擇。”在三里屯附近經營一家書店的毛先生告訴記者,實體書店的日子越來越難過,雖然書店試圖通過組織圖書沙龍、主題活動來提升銷量,但依舊是逛的人多、買的人少,難敵“低價”的網絡電商。無奈之下才禁止拍照,以減少用戶直接流失,而對于禁拍的作用,他其實也心知肚明,“只要網上的價格低,就阻止不了客戶流失”。
服裝店:
禁止拍照近乎“嚴防死守”
飽受“比價”之苦而被迫“禁拍”的并非只有實體書店,不少服裝店在電商的低價壓力之下,也不得不選擇了“禁拍”。
在翠微路上的一家服裝店里,“謝絕拍照”的牌子就立在店門口。“我這也是沒辦法,如果讓人隨便拍就做不成幾筆生意了。”店主劉小姐坦言,除了防止同行“打探軍情”,店內禁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害怕顧客上網比價。雖然店內的服裝都是她從供貨商那里精挑細選的流行款式,但網上也都能找到。以前沒有“比價”系統,店里生意一直都不錯,但現在拍一張照片就能在網上搜到類似的款式,顧客流失的情況十分嚴重,無奈之下她只能在店內禁止拍照。
在中關村廣場購物中心的多家知名品牌服裝專賣店,雖然沒有直接貼出“禁止拍照”的提示,但拍照的行為也同樣被禁止。對“禁拍”原因含糊其辭,這些專賣店都不愿多做解釋,僅表示是“公司要求”。
對比書店的有心無力,服裝店對于“禁拍”則是嚴防死守,在記者的采訪中,不論是普通的街邊小店還是大型商場里的品牌專賣,只要記者掏出手機要拍下衣服款式或是吊牌時,都會有服務員第一時間上前阻止。
專家觀點:
留住顧客不能只靠“禁拍”
“禁拍只能是一時之選,并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北京工商大學商業專家洪濤表示,網上和網下的價格對比實質是消費者“尋價”的正常反應,也是現下消費環境變化的體現,在網上商城的競爭下,尋求最低價格的消費者必定會從實體商店向網上商城轉移。即使通過禁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消費者的尋價難度,但從長遠角度看,禁拍并不能徹底解決“尋價”問題,因而僅靠禁拍來留住消費者很難達到理想效果。
對于堅守實體店的商家來說,也無需過于悲觀。對消費者有影響的除了價格,還有消費體驗、產品質量、服務、習慣等其它因素,雖然對比網上商城實體店在價格上處于劣勢,但在售后服務、消費體驗上實體店卻有著先天優勢。
推薦閱讀
亞馬遜中國網站的攝影攝像頻道>>>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網絡比價逼實體 個體書店服裝店禁止拍照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59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