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一楠選擇把故事裝在心里,他說,過去三個月的經歷,足夠寫成一本十厘米厚的書,但站在公眾面前,杜一楠覺得現在還不是可以把它打開來講述的時候。
2011年底,國內團購網24券因資金鏈不足突發大規模裁員,這個國內排名前五的團購網站一下子引爆了媒體極強的關注。在媒體、公眾、合作商家、員工的重重壓力下,背負這一切的,是一個29歲不到的創業男孩,24券的CEO——杜一楠。
83年出生的杜一楠,本在美國有著令人羨慕的職業歷程:99年,赴美;2001年,考入麻省理工;06年在知名私募基金KKR做分析師;08年被哈佛和斯坦福同時錄取,最終選擇哈佛。09年夏,在中國互聯網創業融資“大爆炸”的“前夜”,杜一楠毅然決然離開哈佛,那一年Groupon概念在美國剛剛興起,時是26歲的杜一楠要把它帶入中國。
杜一楠(騰訊科技配圖)
在美國時的杜一楠已習慣了在反思與總結問題時,找出一張白紙,用筆在上面寫寫畫畫。他說,這種借助工具的思考過程,能使一切看似復雜的問題變得清晰從簡,有助于邏輯消化,這也是大多數華爾街分析師的共有習慣。
然而,讓杜一楠沒有想到的是,曾親自做過幾宗并購案的他,在回國創業時,竟然也敗在了資本面前。
敗給資本,但并不恨資本。即使曾被資本拋棄,杜一楠也依然認為,創業,尤其是類Groupon概念的團購,是創業團隊與資本方的共同作用力,問題的關鍵是,在力的方向上,在重要的結點,雙方是否都做出了正確的判斷,雖然這種判斷往往過去超前,不可預知。
70%資本作用力
“團購終究是個30%靠團隊,70%靠資本的行業”,這種判斷在經歷過那段“急需資金,資金又遲遲未到”的灰暗歲月之后,來得更為深刻。
“那些曾經沖在前面還沒有倒下的,哪個不是有資金儲備做后盾的?”杜一楠認為,整個團購的輸贏不光是團隊自身的努力,更多是跟資本方的協同,包括對大局和方向的判斷。他表示,“之前我們也是認為自己把事情做好,團隊本身實力很重要,但后來發現資本大方向的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你現在去看,有錢和沒錢的實力、規模完全不一樣。”
杜一楠將70%的資本作用切割為“資金”和“方向”兩個維度。
2011年,國內排名前十的團購網站月度平均虧損在300-400萬美元區間,費用很大程度上燒在教育市場與行業競爭。沒有資金實力做后盾,團購網站就很難在市場的快速增長中撈取優勢份額。
而這種表象的背后,也暗含著它特有的資本邏輯。團購鼻祖Groupon在其上市前的相當長時間內,都是將“銷售額”寫進會計準則,作為其市場估值的核心標準。
與毛利相比,當時的投資者認為,規模還是更重要的。光有毛利而沒有規模,沒人會投你。對此,杜一楠曾有個絕妙的比喻,“就好像一個女孩,你說她的品德好還是外貌好,大家都說兩個都好,其實大多還是看外貌的。”
在這種坐標和游戲規則下,杜一楠和他的24券也開始了一段融資征程。2011年2月,24券獲得馬來西亞成功集團(Berjaya)A輪融資。成功集團在東南亞涉及的業務較廣,橫跨酒店、地產、餐飲等行業,東南亞很多地區的星巴克、肯德基、麥當勞也由成功集團代理運營。
2011年7月,24券又獲得美國創投公司偉高達(Vickers Financial Group)及鼎暉的B輪融資,馬來西亞成功集團跟投。偉高達的創始人陳誠錦(Dr. Finian Tan)也是德豐杰(DFJ)的合伙人,并是百度上市前最早的投資人之一。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時間4月5日美股交易中,全球市值最大的蘋果公司股價首次超過谷歌股價,報收于633.68美元。這是蘋果股價近五年來首次超越谷歌。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王淇)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時間4月5日>>>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59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