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綜合報道】(記者 蘇格)如今,以牟利為目的的販賣個人信息行為已經相當嚴重,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上海羅維鄧白氏營銷服務有限公司出售1.5億條個人信息,每條要價0.3到1.5元。如今公民個人信息被“裸體”司空見慣,你去售樓處買房,出不了三天,家裝公司就會打電話向你推銷裝修。你去車市買車,很快就會有人向你促銷保險。個人信息的買賣早已是家常便飯。
或許你感到驚訝,家裝公司、保險公司怎么知道我的信息?有人編程、有人攻擊網站盜取個人信息,有人網上叫賣,有人從中進行倒賣。成千上萬的個人信息就這樣無聲地流動著,并為這些人帶來滾滾財富。這個特殊的群體中間既有黑客,也有專門的公司從事這項業務。近日,《新京報》記者接近了這個特殊的群體,了解個人信息交易背后的一些真相。
1 黑客:分工合作按約定分成
“拖庫”,是指從數據庫導出數據,這個名詞以前只是在程序員中間被熟知,但在去年CSDN用戶數據泄露事件以后,“拖庫”作為威脅互聯網安全的最大隱患,也為普通網友所熟知。
360公司網絡工程師小雷告訴記者,有能力通過攻擊服務器“拖庫”的“黑客”,分“黑帽”和“白帽”,黑帽就是利用網絡漏洞制作攻擊病毒獲利的這部分人。“他們一般不直接露面,也不直接攻擊網站,主要是賣技術。”一位網名為Ferry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現在網絡黑客基本是通過拖庫、掛黑鏈(簡單地說,就是在被黑網站上鏈接自己指定的網站)賺錢。他們平時主要聚集在QQ群或者論壇,通過網絡進行交易。
Ferry告訴記者,因為有利可圖才會有人干這行。賣力的“黑帽”,一個月就靠賣“黑鏈”、賣惡意代碼,多的可以獲利十幾萬,賺上萬元則是很普遍的。
圈子內把黑客不法獲利的組織結構比喻成海星狀。Ferry說,這些交易往往見不得光,交易隱蔽性非常強。有的“黑帽”采取團隊合作。他們從網上論壇建立聯系,分工合作,獲利后按照約定分成。越高級的技術人員分得越多。“一個團隊可能來自全國各地,也可能從境外潛入,一般的網站很難防御。”
而這些人之間的合作,基本上用的是虛擬的身份,有一套固定的交易模式,一般人無法滲透其中,也難以掌握這些合作者的真實身份。“也許干完一次,就轉服務器換IP,這也是網絡安全部門執法中常遇到的困難。”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記者在淘寶網上搜索“美瞳”兩個字發現,原本鋪天蓋地的美瞳產品已經難覓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各種美瞳的相關產品。但記者調查發現,美瞳類產品在淘寶網上并未消失,只是“潛水”銷售。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從4月1日起,>>>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59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