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是今年3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六,當晚8時30分至9時30分是“地球一小時”環保活動時段。雖然這已是第六個“地球一小時”環保活動,廣大網民對此談論熱烈,但記者走訪南寧發現,響應活動號召熄燈一小時的居民卻不多。少數商家雖然口頭響應活動號召,卻沒有實際行動。
部分市民踐行環保
3月31日晚8時30分至9時30分,記者走訪了南寧部分小區,發現很多家庭仍然亮著燈,但也有部分市民熄燈到戶外活動。
當晚8時40分,王先生一家三口正在金湖廣場散步。他是從網上知道“地球一小時”活動的,一家人響應活動號召,將家里的電燈及部分電器關閉了。
采訪中,知道“地球一小時”活動的市民,均認為該活動具有一定意義,但并不認為非得通過在固定時段關燈來體現,有些人采取了別的方式來支持環保。比如市民潘女士說,她當天下午從一個環保網站上學會了用微波爐蒸魚的方法,用微波爐蒸熟一條魚不到5分鐘,而平時用同樣功率的電磁爐光是把水燒開就要3分鐘。她在晚餐時嘗試了一下,這樣也能節約能源。
在某機關單位工作的張女士,平時與丈夫各開一輛車上下班,當天也決定停開一輛車,改由讓丈夫接送。她說:“現在市內堵車越來越嚴重,油價前幾天又漲了,我家離單位也不遠,我打算以后騎自行車上下班,既方便又環保。”
今年“地球一小時”的主題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位環保家”。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市民都把自己的爺爺、奶奶等長輩定義為自己心中的“環保家”。市民詹先生說,他的爺爺總是很節約用水,洗米水拿去洗菜,洗完菜還要留著沖廁所。這些看起來有些“土”的生活方式,其實是在默默地支持環保。有市民認為,“環保家”并不一定是做大事的名人,從身邊小事做起,每個人都可以是環保家。
記者從南寧市供電局了解到,3月30日晚8時30分到9時30分,南寧市區用電量是105.1萬千瓦,31日是100.4萬千瓦,用電量下降了4.7萬千瓦。
廣大網友積極響應
相比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地球一小時”活動的不熟悉,或者因種種客觀原因無法響應,網絡中對這項環保活動卻反應熱烈。
南國早報網在論壇上發布了“記錄地球一小時”的帖子,得到眾多網友響應。早報網網友“琦玥寶貝”說,她從小就知道要特別珍惜社會資源,現在她白天看見小區走道里的燈沒有關,還會主動去關。早報網網友“公益手語”說:“今晚就不上網了,去外面看世界,拍攝熄燈一小時人們的生活。”
31日晚8時許,廣西大學6B宿舍旁的小廣場上,廣西大學學生綠色環保協會組織的“地球一小時”宣傳活動吸引了不少學生參加。廣場旁的7塊宣傳展板,代表每周7天,號召同學們每天做一件對節能環保有益的小事。現場還開展了猜謎活動,每張環保謎語的紙條背面還寫著一句環保小貼士。
廣西大學文學院的學生小李,當晚也約上幾名同學,到田徑場的草坪上席地而坐,玩起了成語接龍、“你說我猜”等小游戲。“既能增進友情,又不耗電,還可以學到東西,比窩在宿舍看電視劇有意思,以后再開發一些新玩法。”小李說。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今年,我們的思路發生一些變化,重點引入優質的垂直B2C和大商家,提高供貨商的治理,對服務和質量投訴達到一定水平商家執行關店措施,將開放平臺商家和當當的服務水平拉齊。”姚丹騫稱。 4月1日,當當網高級副總裁>>>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地球一小時”只是一場網上盛宴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0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