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先鋒派詩人烏青走紅,因其詩以極度白話像自言自語又像嘮家常的口吻寫成,被網友賜名“廢話體”。有網友調侃“讀你的詩還不如打開電視看廣告”“李白杜甫一定會淚流滿面”。也有專業人士表示,烏同學堅持改變人們對既定詩歌的界定,稱其詩歌是“娛樂派”。(3月30日《 新華報業網 》)
詩歌雖然不是興旺的文體,但在公眾心中的地位卻一直不低。近來,詩歌創新也一直不斷,比如什么“梨花詩”,什么“羊羔體”,也曾經顯現在我們的眼前,然而,我們是很清楚地知道這是怎樣的詩歌,因此,也沒有多少人將其當回事。自然,現在的“廢話體”,也根本就談不上是詩歌,自然也不會認真對待,不過,既然出現了,也只當是娛樂一下我們的眼球。
或許有人說,詩歌出現“廢話體”是一種墮落,但在我看來,大可不必大動肝火。寫詩的人不多,而真正能夠寫詩的人也多是些“稀世珍寶”之類的人,而有些人寫詩,本不就是為了抒發心靈,本不是有感而寫,而是為了出名,因此,出現“廢話體”也是在所難免的。
對于“廢話體”,我們只當是娛樂一回,而不必將其當真。其實,真正的詩人,就在我們的心中。對很多人來說,在每年3月26日這天緬懷海子是一次固定儀式。而海子才是真正的詩人。這早就在公眾心中升化為一種象征。“當我置身于其中(寫詩),會獲得一份安寧。詩歌會成為我的信仰,就是那種神圣的、永遠不會消失的力量一直支撐我。”;“一個真正的詩人,是對幸福無止境的追求。所以,寫詩,不為博取名利,不為討好佳麗,只為自己心靈的成長。”這些詩意的語言,何嘗不是我們的心聲?
詩歌,離我們很遠又很近。“廢話體”只能娛樂我們的眼球,卻不會玷污我們的心靈。
推薦閱讀
UMA旨在依托創新的技術搭建的聯合營銷平臺來打造中國互聯網業具有品牌影響力的優質受眾聯盟。中國廣告協會互動網絡分會秘書長陳永表示,UMA的啟動商用則標志著中國互聯網營銷模式的改變,同時也代表著一種競合模式的>>>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0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