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或許沒有想過,遠在上海的imo一場“反抄襲宣講會”會成為業界聲討騰訊商業道德底線的導火索,騰訊旗下產品被人們評頭論足,發家史被人翻了個底朝天,種種言論都指向了騰訊的商業手法:跟隨、超越與反超越。道德與資本兩者中,顯然,騰訊選擇了后者。
套用騰訊最愛引用的一份數據,目前國內中小企業在即時通信、電話或視頻會議、郵箱三個方面的需求分別是61.11%、84.26%和79.63%。這些在騰訊的眼里,是一塊大蛋糕,同時也是能挽救騰訊個人即時通訊市場無法再升值的最后一塊籌碼。
騰訊商業模式遭道德拷問 企業即時通訊混戰
不過,這次企業QQ辦公版的市場反響,卻遠沒有其前輩產品RTX當年的風光。雖然騰訊為這個新產品投入了近千萬的市場硬廣投放,但是在市場推廣中卻踢到了鐵板:上海艾睦網城網絡科技有限公司imo云辦公室的“反抄襲”抗議行動。如今,中國企業即時通訊市場不再如08年時RTX一家獨大的局面了,imo、263、網易等互聯網產品服務已悄然形成了自己的市場王國。
imo出擊,源于自衛?
本月21日,騰訊在上海的企業QQ辦公版的客戶研討會上遭遇imo抗議五日后,imo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展示了騰訊“盜”“剽”“抄”的相關材料,并表示如果在7天內得不到騰訊官方的正面回應和道歉,將采取特殊方式與騰訊馬化騰搭建溝通渠道。
對于業界中認為騰訊RTX發布在前,企業QQ不存在抄襲imo的觀點,imo運營總裁張翀睿表示,imo提出的“抄襲”,主要是針對企業QQ抄襲了imo “可管理”的產品概念和整段新聞稿件,“更何況,RTX與imo雖然都叫企業IM,但是在模式上完全不同,談不上誰抄誰。”
據了解,RTX是屬于局域網部署產品,其在產品的構建、維護的成本上遠超互聯網布局類的企業IM。而企業QQ辦公版則屬于與imo屬性相同的產品,同為互聯網布局。在反抄襲的背后,imo更在意的是騰訊的“不正當競爭”,雙方膠著的焦點在于,企業QQ收費,imo免費。
張翀睿尖銳的指出:“騰訊企業QQ每年要向每個企業差不多收取幾千到幾萬不等的費用,但是imo免費。也就是說imo擋了它的財路。”
“騰訊已經突破了最基本的商業道德底線。不怕引用互聯網友的一句話,在互聯網創業界無法回避三件事就是:生、死、騰訊”。張翀睿說。
企業即時通訊市場:生、死、騰訊?
在發布會現場,媒體笑言如果imo不足夠強大,騰訊是不會愿意來抄襲的。
imo張翀睿在發布會現場也表示,從2011年開始,企業即時通訊市場格局發生大變動,互聯網型企業即時通訊產品成為市場主流趨勢。imo云辦公室產品憑借專業的產品設計和“免費”帶來的巨大價格優勢目前已擁有10萬家的大中型企業級用戶。據張翀睿透露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1400萬家活躍企業中,約有600萬家在管理、運營方面涉及互聯網,其中已進行信息化改造的目前才僅為30萬家左右。
言下之意,imo已不再是2010年初始創業的企業,2年內,這個被行業戲稱有著“黃馬褂”的企業即時通訊企業成長成為了一個不得不讓騰訊側目、關注的對手。
對于騰訊的“特別”關照手段,張翀睿坦言,再大的企業在新行業中也是從新手開始做起,騰訊也不例外。據近日評測網站推出的“企業QQ與imo功能評測”一文不難看出,企業QQ正如騰訊官方宣傳的為RTX與TM的產品整合,在即時通訊的功能設計上基本與RTX無異,與此前免費的TM也無異,將免費產品轉化為收費產品,卻定位為“中小企業量身打造的企業即時通訊工具”,不禁讓人有理由質疑這是一種“短線撈金”的行為。
對于企業QQ的收費策略,imo一方則認為并不符合“互聯網精神”。張翀睿認為:“imo的免費并不是優勢,imo一向覺得免費是一種趨勢。”一個被大家普遍需要的功能應該就是免費的,因為互聯網本身就是提倡共享精神的場所。不過,他也指出免費的產品是最難做的。因為用戶可以免費很容易獲取到你的服務,但是,也會因為沒有成本負擔而輕易離開。“關鍵是你能否把產品做好,因產品服務吸引而留下的用戶忠實度最高,也是企業的最大價值所在。”,目前,imo將10萬高粘度企業用戶視為種子用戶。
免費產品的成功,在互聯網界已不是個例,尤其在企業級軟件中。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了免費模式,如殺毒行業般“免費模式”終結了殺毒軟件行業高額的利潤,將“價格”回歸到它本應值的范圍,成就了更多依靠新模式成長出的市場“霸主”。在談及騰訊企業級軟件服務模式時,張指出,騰訊完全有能力做一個專業的免費產品給企業用,但是他沒有做。“當我們質疑免費產品的好壞時,我們更要質疑大佬們的‘不作為’”。尤其企業QQ將“1年”作為最低的合約年限,隱含用戶有被綁架銷售嫌疑。
商業利誘,企業即時通訊市場走向何方?
“如果不收費,企業如何生存?”這個問題同樣被記者甩給了imo。因為如果企業盈利無法保證時,產品市場運維能力也難以獲得保證?對此,imo采用的是消費級市場的運營方式。張翀睿透露,imo可以視為由國資和頂級風投共同投資的平臺,并于2011年底完成了B輪融資, “按照目前的用戶增長態勢,預計我們在2013年底、2014年初將啟動IPO。”。
同時,在市場資本運作之外,imo將平臺的建設和運維作為另一種重要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即與企業管理服務廠商進行合作,收入分成,進而實現盈利。
事實上,依靠聚攏用戶、開放平臺接口、引入第三方應用的產業構筑模式來實現盈利已經成為當下互聯網平臺企業的主流模式,其商業前景甚至超過廣告收入。imo提出在企業即時通訊平臺中運用這種模式,也開始在業界萌芽,如263EM、企業QQ也表示將開放平臺,不過未來是否能形成成熟模式還有待考證。
在發布會上有記者笑問:“優酷和土豆都結婚了,讓網友們相信了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請問未來你們跟騰訊的合作幾率有多大?”張翀睿表示:“關于合作,跟騰訊的合作目前為止還沒想,因為就目前情況而言,這種確實不可能。”
筆者認為,技術的融合是易事,而文化的融合才是真正的難事。如果騰訊能夠尊重創新、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合作才有希望。畢竟,一個開放的平臺,對開發者也好,對用戶也好,乃至對社會也好,都會從中受益。
推薦閱讀
據悉,手機安全市場聯盟尚屬首創,它將基于360云安全技術,對應用市場產品提供7×24自動化在線免費檢測服務。通過兩年的發展,360手機應用安全檢測中心已經成為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安全檢測服務機構,檢測中心已收集產品>>>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騰訊商業模式遭道德拷問 企業即時通訊混戰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0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