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比爾·蓋茨很快就會出現,可能就在這個大廳里。”2004年的一天,蓋茨回到母校哈佛大學做演講時做出了這樣的預言。
聚精會神聽著蓋茨演講的學弟學妹中,就有社交網站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扎爾伯格。當時他剛創立這個社交網站不久,后來他被譽為“蓋茨第二”。
扎爾伯格有一位華人女友,不知道她是否給他講過秦始皇東游的故事,當時項羽就曾在圍觀的人群中發出“彼可取而代也”的豪言。
社交領域新劍客
“你最害怕哪種挑戰?”1998年初,在微軟園區,《Googled》的作者Ken Auletta曾這樣問蓋茨。
蓋茨坐在靠背椅上輕輕地前后搖晃著,喝著一罐健怡可樂,靜靜地思考了一下,他沒有提及那些大名鼎鼎的對手,譬如網景、Sun、蘋果、甲骨文,也沒有提及正對微軟虎視眈眈的美國司法部反壟斷局。他說:“我害怕有人在車庫里進行全新的發明。”因為他不知道這種可能的顛覆式創新來自哪個簡陋的車庫或辦公室,只知道這種創新才是成熟企業的大敵,就像當年IBM也沒料到為自己打工的微軟最終會搶了自己的風頭。
此后,谷歌在車庫里驗證了蓋茨的預言,但這不是最后一個,隨后在社交領域涌現出一批這樣的新例子。不過曾任通用電氣首席執行官的杰克·韋爾奇說過:“商界成功并不是浮夸的預計得來的,而是在變化時能夠迅速作出正確反應的結果。”
像比爾·蓋茨一樣成為哈佛輟學生的馬克·扎爾伯格,開始了Facebook的創業之旅。起初,Facebook注冊僅限于哈佛大學,在隨后的兩個月內,注冊擴展至麻省理工學院以及斯坦福大學、紐約大學、西北大學和所有的常春藤名校。第二年,很多其他學校也被邀請加入進來。
促使扎爾伯格決定離開哈佛的,就是比爾·蓋茨2004年在哈佛的那次講話。“他確實鼓勵我們所有人利用課余時間從事某個項目。這也是哈佛的政策……蓋茨對我們說:‘如果微軟失敗,我會重返哈佛。’”
早年的扎爾伯格對Facebook似乎沒有商業功利性,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從一開始,“我想做的東西可以不值錢,但是它必須‘酷’”。 上一頁1 234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如何解決用戶生產內容而出現的垃圾信息過多的問題,這是社會化電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其次,如何面對互聯網巨頭如騰訊、新浪、人人、淘寶等企業進入后對行業的沖擊與洗牌。“小雞快跑”固然可以得利,但是擁有龐大用>>>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1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