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周刊訊】(記者 杜舟、傅若巖、馬鳴) 資本市場恰如一座圍城,徘徊大門之外者想使勁擠進去,置身其中的卻又費盡周折想逃出來。
盛大網絡私有化成功不到一周,阿里巴巴B2B也高溢價公布私有化要約,引發了業界的各種猜想。
表面看,陳天橋和馬云似乎都在做一筆虧本買賣,并各懷目的,但對這兩位擅長資本運作的互聯網“老妖”而言,他們都在下一盤“以退為進”的棋。阿里巴巴B2B概念不再新鮮,盛大的“娛樂帝國”夢想也遭到了無情打擊,而私有化可為它們擺脫來自資本市場的壓力,進而為日后的資本運作預留空間,從資本市場圈到更多的錢。
對大多數公司來說,上市融資是一個致命的誘惑,但對“不差錢”的互聯網大佬而言,它們的目標卻是急于擺脫來自資本市場的束縛。
2月21日晚間,在停牌9個交易日后,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作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以每股13.5港元的價格,回購在香港股市上剩余26.55%的流通股,私有化價格較2月9日停牌前的最近60個交易日平均收盤價格溢價60.4%。
為得到員工的支持,馬云在內部郵件中稱:“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修繕屋頂,只有敢于放棄今天的成功,我們才有可能更上一層樓!”與對內描述的誘人前景相比,他對外的形容就更顯慷慨——為中小股東提供了一次頗具吸引力的套現機會。
此前,諳通“戰略”和資本運作的陳天橋已經率領盛大網絡從納斯達克退市。他們都選擇在資本市場低迷時私有化,是因為股價低所需支出的成本也低,是一個合適的實施機會。但對那些被套的中小投資者而言,阿里巴巴與盛大網絡拋棄股民走人的做法,深深刺痛著他們。
投資者情緒低落
已經上市的公眾公司要想私有化,必須回購市場上流通的股份。
有著演講家般口才的馬云十分懂得如何討好市場,他對股民信誓旦旦地表白:“我們上市時只融了17億美元,但私有化要花20多億美元,看起來是個賠本的生意,有人建議我們可以用低一點的價格把股票買回來,但這不是阿里巴巴的風格。”
自去年以來,中國公司從美國資本市場退市,其私有化價格溢價在20%-30%之間,盛大網絡私有化溢價為23.5%。阿里巴巴B2B公司CFO武衛也表示,本次私有化的定價經過深思熟慮,價格相當具有吸引力。
但中小投資者發出的卻是另一種聲音。“馬云說私有化給股東提供了較好的變現機會,這是很不負責任的行為。”在獲知私有化消息后,阿里巴巴股票持有者陳先生顯得有些悲憤。
“我之所以購買阿里巴巴的股票,是看重它的前景以及馬云的個人魅力,但馬云和他的團隊在上市后就失去了動力,把絕大部分精力放在淘寶、支付寶、天貓等業務上。”陳先生不無傷感地對《IT時代周刊》講述,他在2007年末買入阿里巴巴股票,時價高達38港元,此后股價就一直低迷,根本得不到套現機會,此番阿里巴巴私有化,翻本的希望就幻滅了。
與陳先生一樣心情不平的人不在少數,投資者認為與百度、網易、騰訊等同行公司相比,投資阿里巴巴B2B不僅沒有回報,反而讓他們血本無歸。記者獲悉,此前在股東大會上,馬云一直被股東逼問,“為何要做那么多投資?什么時候才能專心賺錢?” 上一頁1 234 下一頁
推薦閱讀
3月26日,該公司主席馬云致信阿里巴巴股東,希望后者對私有化決策予以體諒,“盡管私有化代價大、壓力大,過程也非常艱難痛苦,但我們選擇變革。我們寧愿有一個不完美的變革,也不愿看到一個沒有希望的未來。”還有阿>>>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1236.html